穆濤
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馬和牛叫了,旁邊的馬牛會跟著叫,此起彼落的。大清早,天還麻麻黑著,一只雞打鳴,整個村子的雞就都不消停了。還有蛙們,夏夜的池塘里,遠近的人均可聽取蛙聲一片。但虎嘯山林的時候,另外的虎是不去響應的,只是警惕,有警惕心是清醒,清醒才能獨立。
讀民國時期的雜志,一本和另一本之間的區別很鮮明,覺著是一只一只的虎,氣息獨立,個性沉著。今天的文學雜志眾多,優異的一直在優異著,但更多的只是姓名上的分別,模樣眉毛胡子差不多,肉質也差不多,像一個爹娘的一堆孩子。
下雨之前,老胳膊老腿有預感。地震之前,螞蟻老鼠有預感。海嘯之前,生存在500米以下的深海魚有預感,會上浮。海嘯發生之前,海水的壓力和溫度都變化,深海魚因生態失衡會驚慌逃生,但上浮是致命的,身體適應不了新常態。它們已經習慣了零度左右的水溫,以及500米深的壓強,一旦上浮到水面,海水壓力驟然變小,內臟,還有眼睛,在體內就不乖乖待著了,會崩裂而出。如果你是一位游客,碰巧在淺灘上見到這樣一條身殘志堅的深海魚,就可以去報警,說海嘯要來啦。
教科書里說,文學寫作,是形象地再現生活。僅僅止步在形象上遠遠不夠,會機械,會表面化。在形象之外,去搜索一下,看看體內有沒有神秘的預感,集結心和靈的力量,去感知社會生活中的深奧與復雜。也要祝福自己,要以深海魚為誡,不要以為一切上浮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