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廣東廣州 511400)
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理論探討
楊芳
(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廣東廣州 511400)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滲入到各行各業,而學校作為一種社會機構,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存儲與處理也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投入建設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投入資金大,同時各校目標不統一,融合改造困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提高各校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的綜合應用,減少資源投入浪費,推進各校綜合統一部署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的建設,迫切需要相應的理論與研究以指導我國學校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建設。為此本論文從當今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面臨的問題,提出“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理論”。通過建設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來實現云教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校教育水平的目標。
信息化教育資源系統 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 云教育平臺
信息技術已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也成為學校教育水平和竟爭能力的重要指標。然而,隨著信息技術在各校中的逐年盲目投入,目標不統一,建設重復,融合改造困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提升各校信息化系統應用,減少資源投入浪費,推進各校綜合統一部署信息系統,迫切需要相應的理論及研究以指導我國學校信息系統建設。為此本文對當今教育信息系統面臨的問題,提出“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理論”。
有關信息系統的發展走向的規劃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業界學者認為信息系統發展規劃可分為不同的階段,如規劃前期、離散規劃、關聯規劃、集成規劃,雖然劃分的階段不同,但業界對于信息系統發展的方向來看是一致的,最終會朝向集成規劃。信息系統集成,就是通過結構化的綜合布線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個分離的設備(如個人電腦)、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關聯的、統一和協調的系統之中,使資源達到充分共享,實現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統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網絡集成、軟件界面集成等多種集成技術,它實現的關鍵在于解決系統之間的互連和互操作性問題,是一個多廠商、多協議和面向各種應用的體系結構。同時需要解決各類設備、子系統間的接口、協議、系統平臺、應用軟件等與子系統、建筑環境、施工配合、組織管理和人員配備相關的一切面向集成的問題。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相關的應用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在推進人類生產與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近幾年來,硬件配置、網絡帶寬飛速升級發展。人們訪問計算機網絡已經不需要通過傳統的計算機,通過PAD、手機、電視、汽車、手表,甚至眼鏡等設備,打開瀏覽器就可以聊天、評論、處理文件、分享照片等。這一全新的浪潮將會由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所驅動:校園和個人將不再需要在電腦中安裝套裝軟件,而是通過互聯網瀏覽器接入到一種超大范圍內集成的、按需定購的信息服務信息系統之上,也就是業界說的“云計算服務”,這種轉變日趨加速。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集成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教育部明確未來教育系統云建設的戰略方向:將會在10年內建立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整合現有資源,采用云計算技術,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的集約化發展途徑,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并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提供公共存儲、計算、共享帶寬、安全認證及各種支撐工具等通用基礎服務,支撐優質資源全國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目前雖然我國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逐年投入不斷加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的是:整個教育體系下的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標準。每一間學校均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投入建設。這樣做的弊端是對后續要融合、集成系統時,改造非常困難,因為這種系統的數據運算、存儲及網絡資源是緊耦合的, IT建設完全是針對某間學校個性化進行的,整合資源時會相當困難。由于缺少統籌規劃,造成資源投入重復,資源浪費。另外,保證信息系統規劃有效實施的措施不給力、規劃執行力不夠。這使得很多學校的信息系統停留在日常事務管理的支持,停留在教學輔助的手段,對將來發展戰略的支撐與戰略組合作用不明顯。原因在于沒有從更高的層次去規劃學校教育信息系統。
云生態是最近業界剛提出的信息化建設的一種思想,尚沒明確標準的概念,在云計算的生態系統中,有三個核心角色,即使用者、提供者和建設者。使用者指云服務中的用戶;提供者指云計算服務的開發商或投資商;建設者指云計算服務的應用開發商、能力提供商、硬件提供商。各方的職責為:
使用者:使用者需要提供學校各方面的信息與數據,但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到信息化建設中,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訂購不同的信息化應用,讓教師、學生,按照學校的授權來訪問應用。
提供者:提供整個平臺云生態的規劃和建設,并協助政府規劃和運營平臺。平臺提供者要保證平臺穩定的運行,同時及時處理系統各方面數據,滿足用戶的需求。對用戶的需求要及時反饋,并與建設者溝通,不斷完善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
建設者:在云生態系統中,建設者統一全國各校用戶信息,并以此作為生態鏈上的核心數據中心。建造的云平臺提供標準鑒權系統和接入標準,能讓不同的應用開發商對接應用。同時,云平臺要有豐富的API能力,擁有隨時擴展能力的自由,想擴展硬件就可以擴展硬件。平臺提供的核心應用,能滿足各級各類學校的使用,并且可以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需要添加不同功能的應用。
在云生態系統中,三個核心角色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達到資源充分利用的和諧統一。
隨著云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云平臺的普及,傳統的校園信息化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過去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往往要購買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等,而基于網絡的云計算平臺的出現,使得校園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費用大大降低,校園無需再購買繁雜的IT設備和軟件,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并且使用戶終端的功能大大簡化。云計算使校園可以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在教學業務上,對于大多數校園而言,如何利用云平臺構建一個更良好的架構,如何有效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的利用率,如何解決云計算的安全問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相信,隨著市場推動著技術不斷的發展并臻于成熟,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們最終會看到一個健康安全的云計算教育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