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所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那么,未來我國經濟新增長點在哪里
當前我國已處于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新時期,已經不能僅從國內考慮問題,必須從全球化角度進行全球布局,積極拓展新市場,這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拓展新市場的重要途徑,有利于開拓海外市場和占領市場競爭高點,同時對外開放還可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實現結構升級。
現有支撐經濟增長的存量未來將面臨不同的前景,部分繼續增長,部分將消失,部分需要轉型升級,培育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經濟增長點意義重大,但這是一個難點,也需要一個過程。
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增長的新火車頭。
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經過近幾年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政策措施的扶持,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夯實了發展基礎,開始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幾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繼續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長,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拉動力量。
現代服務業:經濟增長的新領域。
這些年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甚至超過第二產業。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中高收入階段的必然現象,也是金融危機后中國主動調結構、促轉型的結果。預計未來五年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將繼續上升,到2020年將達55%左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部分工業行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居民消費從吃飯、穿衣向出行、娛樂升級,預計文教娛樂、汽車家具制造業等將快速發展,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對醫療健康、生態環保的需求不斷上升,預計醫藥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仍將快速發展,最后非金屬礦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預計其采選業仍將快速增長。近年來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但其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
三大區域戰略: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的重大戰略選擇,未來發展將給相關地區帶來巨大機遇。目前來看,“一帶一路”的戰略主要是針對該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20年以前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7300億美元,2010年至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共需約8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
以互聯網金融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以互聯網金融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可望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浪潮。互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發展,不僅可能帶來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起,同時還是推動傳統產業變革的重要途徑,因此互聯網及其與金融等的結合有望掀起經濟增長浪潮。
目前,移動互聯網成為信息通信產業中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互聯網技術業務創新活躍,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升級。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表現形態和實現方式,將通過提高資金市場競爭程度、資金配置效率和降低信貸資金成本等方式來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互聯網技術應用及融合發展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和信息消費增長,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增長發揮更大作用,成為經濟增長的創新點。
深刻理解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的邏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總體看,未來10年左右我國可以保持6%-7%的增長。(本文由騰訊·財經觀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