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志喜
2月28日晚間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時隔3個月貨幣政策再次發力,盡管市場普遍覺得“并不意外”,但央行2015年首次降息也令多家銀行利率連夜“一浮到頂”,資金市場產生的一連串變化將從多方面影響百姓經濟生活
2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降息釋放哪些信號?
根據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表述,此次降息并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轉化,重點仍然是在物價漲幅回落的背景下下調名義利率,以扼制實際利率上升。分析人士預測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結構性工具甚至全面降準,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松緊適度更偏“松”。與往常一樣,央行此次降息引發人們關于貨幣政策是否轉向的議論。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個月,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并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馬駿認為,最近一段時間,由于油價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漲幅下降較快,PPI的降幅也繼續擴大,通脹率下降的速度超過許多人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名義利率不變,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通脹率)就會上行,就會導致貨幣條件的緊縮。
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與去年11月下旬 “寓改革于調控”一樣,央行此番在宣布降息的同時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
時隔三個月,央行進一步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原因何在?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出,相關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條件基本成熟。同時,隨著理財等存款替代類金融產品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負債類產品已經自發實現了市場化定價。
降息還需降準配合。盡管貸款利率有所下行,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貨幣市場利率反倒開始上升,目前為止仍然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魯政委認為,價格和數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若單純調低價格而不相應增加數量,“官價”的調低并不必然能帶動“市場價”的相應下調。因此,降息需要降準配合,以增加流動性。
降息依然不夠,仍需要更為堅決的降準來對沖貶值帶來的資金外流,同時主動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并帶動整體利率下降。畢竟存款利率并沒有明顯的下降,而如果貨幣市場利率也沒有明顯的下降,銀行在資金成本沒有下降的情況下,不可能主動降低資產的收益率要求。
是否利好股市?
根據資料顯示,在以往幾次降息中,股市漲幅最大一次是在2014年11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后滬指上漲1.85%,深成指上漲逼近3%達到2.95%。但也出現過大跌。2008年12月23日,金融危機全面升級,央行降息后,滬深兩市跌幅近5%,分別跌了4.55%和4.69%。
而對此次降息機構反應熱烈。南方基金楊德龍認為,央行本次降息有利于股市和債市,可能會刺激金融地產等大盤藍籌板塊大漲,從而有利于指數突破3400點整數關口。
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吳文哲表示,降息將激發市場做多熱情。央行在兩會前降息,符合市場預期,未來貨幣寬松仍有空間。
具體板塊來看,前海開源基金認為,雖然整體來看估值行情目前處在一個尾聲階段,但市場熱情將得到充分釋放,主板有望再次上行挑戰前期高點;短期來看,金融地產等利率敏感性行業最為受益,在估值修復告一段落后,降息將對行業基本面帶來實質改善,業績提升有望接力估值修復。
慢牛可期。
毫無疑問,對于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降息二字一出,首先會想到的是股市有何反映。盡管與2014年11月22日實施兩年多以來的首次降息后券商即引領股市開啟一輪凌厲升勢的情況有所不同,但在此背景下,各路機構仍然多表現出了對于“慢牛”的信心。甚至有業內人士預計,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強、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當下,通過降息降準這類外生性的貨幣寬松對沖是政策應有之義。這次降息意味著政策拉開了防通縮的序幕,年內還有2次降息可期,降準的空間則可能高達5次。多家公募基金也表明了在降息利好之下的樂觀態度。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及時布局相關基金。降息降準,疊加此前一帶一路、滬港通等政策扶持。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市場具備投資機會,可以關注股票型、混合型以及指數型基金,盡管在短期內還會出現收益波動,但長期看投資價值凸顯。
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由于市場之前普遍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所預期,如果本周市場沖高回落并且成交額沒有明顯增加的話,建議投資者趨于穩健操作。
樓市能否回暖?
從2014年四季度開始,一二線市場樓市已經明顯企穩升溫,再次降息后,房地產市場是否暖上加暖,并徹底回暖?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稱,降息后,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企穩確立,但全國房地產銷售能否企穩還需觀察,房地產投資企穩最早需要三季度確認。
房地產從業人員更為樂觀。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降息有利于降低購房人按揭成本,促使購房需求,尤其是改善型購房需求持續入市,形成對樓市進一步的托舉效應。
對于開發商來說,本次降息也將一定程度上緩解開發企業的資金壓力,或將影響開發商的定價策略。
胡景暉表示,隨著信貸的進一步寬松,未來一段時間樓市將表現為庫存消化速度加快、交易量回升、房價逐步企穩、樓市需求逐步釋放。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雖然公布的房價指數顯示房價依然在調整,但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京等城市的二手房價格環比連續上行,這種情況下,降息將放大市場利好,購房者對市場的預期將明顯向好。而對于購房者來說,目前層出不窮的刺激政策,預期難以避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入市恐慌,入市的積極性會繼續提高,房價難以再跌,量價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房企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張大偉說。
央行再降息有利購房需求持續釋放。對此,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隨著信貸的進一步寬松,未來一段時間樓市將表現為庫存消化速度加快、交易量回升、房價逐步企穩、樓市需求逐步釋放。對于購房人來說,在房價逐步企穩的未來一段時間,將成為較好的置業時間窗口。
降息后“錢”景如何?
央行降息,存貸款利率相應下降,如此以來民眾將現金存在銀行所得的利息更少了。對于理財投資者而言,亦是利空影響。因為一旦降息,大量資金再度釋放,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對于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投資端的收益下滑,將傳導至理財產品,諸如貨幣基金類的理財產品收益也將出現下降趨勢。業內人士預計,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普遍跌破5%。
央行降息,理財之路如何繼續?
降息最顯著的影響就是現金存款所得的利息明顯減少。如此,是否要減少家里的定期存款?是否需要將存款都拿來購買理財產品呢?
從穩健理財的思考角度出發,即使降息,市民還是需要持有一定比例的銀行存款。定期存款相較于理財產品,有著高流動性、無風險等優勢,是家庭無風險資產和流動性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家庭資產科學配置考慮,應當保留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當然如何選擇存款方式也有學問。如果資金需求靈活可選擇短期定期存款,但如果資金較長時間不用,則建議將存款改為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定存,以便鎖定利率。
央行降息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將普遍下滑,但作為普及度最高的理財產品,相信還是會有不少投資者繼續選擇它。對此建議是,在經濟低迷的當下,投資者不妨拉長投資期限,購買中長期的理財產品,提前鎖住高收益。
基金定投一直是一個穩健、長期的投資方式。在降息周期中,指數基金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指數基金是通過跟蹤指數中的樣本股票來進行投資,這種投資方式分散了因為單個股票突發情況而產生的風險。由于只需要很少的管理,指數基金的費用相對其他基金要小得多,投資者完全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市場平均水平的長期回報。此外,如果仍舊擔心投資風險,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每月定投分批買入來鎖定成本,獲得市場可能出現的上升收益。
股票基金中則可以關注對金融、地產、基建等藍籌股(或相關轉債)配置比例較高、長期業績表現穩定的價值風格基金。由于基金經理的主觀意愿和個人決策對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影響巨大,因此基金持有人可能面臨基金經理變更、基金風格漂移等風險。在投資這類基金時,應同時關注基金經理的穩定性以及基金風格的一致性。
眾祿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利率下調顯然有利于拉動收益率曲線的下移,支持債券市場趨勢向上的經濟、通脹、政策、資金等環境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債券的價格和市場利率本就呈反比,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目前是配置債券基金比較好的時機。穩健型或保守型投資者建議優先選擇純債基金、一級債券基金和分級債基A份額,而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二級債券基金。”一位基金分析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