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初中階段,學生既面臨著青春期身體的快速發育,又面臨著青少年精神的成長,這是青年學生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面臨著如何學會與同學、老師、長輩溝通與相處;如何確立人生的目標;如何面對復雜問題等。隨著課程的增多和知識復雜程度的加深,如果不及時引導,有的學生會感到迷惘產生厭煩,對一些學科喪失信心,因此,在管理班級時,選擇適合新時代管理的有效方案,尤為重要。從教十多年,我努力去思考、去實踐。
一、尋找身邊的“名人”榜樣,讓榜樣引領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
在初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意識覺醒,并不斷強化,但他們缺乏生活體驗,容易忽視生活細節。我的做法主要分為兩步。
1.班級外尋找“名人”
9月開學后,請學校中考第一名賀格(化名),體育特長謝意(化名),數學學霸陳輝(化名)等回校在班上傳經送寶。請現畢業年級的“高手”周語(化名)親授經驗。把握學校的大型活動,找出學校的“名人”。如學校組織漢字聽寫大賽,學生全體現場感受賽手的實力,于緊張氛圍中體驗競爭的激烈與冷靜的智慧。學生在觀察中無形中找到了心目中的榜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模仿學習,遠遠勝于家長教師的說教。總之,在班級管理中,通過活動實踐,提供學生觀察體驗學習的機會。
2.班級內尋找“名人”
我利用班會讓學生自定“名人”標準,評選出“數學顧問”“語文代表”“周明星”“月度明星”等等,學生主持人收集他們被評上的理由,我將被評選學生實踐的意義補充完善,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愛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愛讀書,自己十分受益;有計劃,學習有目標;勤預習,學習主動;認真聽講,課堂高效;做好筆記,知識有系統;及時復習,知識及時鞏固;好動手,讓學習有興趣;專心學習,讓學習有效果;大膽質疑,讓學習有創造。評選結果在班級文化墻上張榜公布,評價標準在黑板報上公布,榜樣眼中有榜樣,同學心中有標準,直接指導和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他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同齡人的學習經驗有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覺
醒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
二、尋找古今中外的“名人”,讓名人精神成為學生成長的精神動力
學生的成長,需要有精神引路者。我開展了一些活動,具體
如下。
1.每天一句名人名言
每天早上,值日班長把自己積累的名人格言摘錄在黑板上,學生頌讀,讓學生在古今先賢名人的思想之光中引領精神世界。
2.每周必練活動
有詩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便是生活的體驗,是博聞強記。要求每生課外或背、或摘抄美文、美句、美段,中英文皆可;每周閱讀課外讀物三本左右或觀看電影、讀名家書,看電影了解歷史名人與現實中的名人,在長期積累中既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又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每周安排學生完成讀后感或影評,無論讀后感,還是影評,都使學生在長期的實踐中鍛煉了文筆,每個人都為自己創造著創新發揮的探索空間和潛心研究的自由思想空間。
3.每生選一名人
選擇自己最欽佩的名人,并寫出選擇的理由。新學期開始,利用歷史教師的學科優勢,把中外先賢偉人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例如,一男生的選擇是科技名人“愛因斯坦”,選擇的理由是:科學無處不在,只看你善不善于發現,勇于探索,他為人類科技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選擇著名主持人楊瀾的同學,其意在借楊瀾本人的話共勉:“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可能有人阻礙你成功,但沒人會阻擋你成長。”五十四位學生選擇的“名人”一起張貼在后面墻上,成為一道閃耀智慧光芒的靚麗風景——名人墻。名人的經歷與成功經驗,成為學生自己創造的可無限延伸的一部教材,他們可以基于自身的理解去
分析,給學生比較多的示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精神之正能量在漸進式積淀。
三、尋找經典作品中的“名人”,讓經典“名人”成為學生塑造豐富個性的范本
如上面介紹的,榜樣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學習榜樣的途徑也很多,但對于青少年而言,從書中接觸到的人物比現實生活中的要多很多。如老少皆知的軍旅戰詩《木蘭詩》中的木蘭,《茶花女》中的茶花女,《西游記》中護送師傅西天取經的孫悟空等,不勝枚舉,但學習的重點是強調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木蘭詩》中的木蘭為例,作為女兒,選擇替父從軍,是為了父親,體現了她的孝順與孝心;后來選擇放棄高官和富貴,毅然回鄉,體現了她重視親情,她追求的是回歸人本身,做回自己,于情感上重視合家團圓比什么都
重要。
總之,對“名人”的學習,給學生自己以警示,如一座座巍峨的高山,倔強地矗立在大家面前,讓人欽佩,思考著、實踐著的學生,激活了他們的能量之泉,獲得了無限的精神之偉力,或許將來他或她就成了造福社會的“名人”。
參考文獻:
戴軍.重視學生“精神成長”的理論意義與實踐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2):20.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