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童
摘 要:教育學作為一門培育人的科學,是非常嚴謹而有規律的。但是班主任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雖建立在教育學的基礎之上,卻是一項非常人文的、充滿感性情感的活動。這不僅考驗著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更考驗著教師的自身人格魅力。簡要地針對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談幾點建議和想法。
關鍵詞:班主任教學;班級管理;教學藝術;教學方法
究竟如何在繁重壓力之下,為學生創造出一片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天地呢?如何讓學生能夠安心平穩地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呢?這些重要問題都需要教師好好地進行總結和反省。本文筆者就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用“愛”、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師應當有愛心
首先要談到的一點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愛心”。班主任工作不同于其他的科任教師,不是說單單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本職工作,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甚至是無法解決的煩惱憂愁等等。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都在逐步完善,他們能夠感到自己的責任和壓力,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很容易產生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者是覺得升學無望,或者是覺得家庭經濟壓力大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能夠盡可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以“師者,父母心”的態度對待他們,了解他們的當前狀況,尋找到一些能夠幫助引導學生正視學習的法
則。例如,對于一些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家庭,類似于單親或者是離異的家庭,在進行“家長會”這樣的活動的時候,就不能強硬地讓每一位家長都到場。這樣會使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可以在宣布家長會的時候,對學生說“盡可能讓自己的家長都來,不能來的家長要打電話和我溝通一下。”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尷尬,也能保護學生的隱私。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師應當有耐心
涉及有耐心這一點,可以說是班主任教學管理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高中的課程內容困難且繁雜,很多學生都深深地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學生不想學,而是前一個知識點還沒有弄清楚,下一個重點知識就已經講完了。這樣就導致學生最后的學習成果“越落越多”,最后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時候,就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一些看起來非常努力,但是結果卻始終不太理想的學生要進行了解談話,分析他們的問題出在哪里。假如真的是“多年積弊”的問題,就要盡可能解決,不能“一刀切”,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都完全相同。要給學習有障礙的學生更多的耐心,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在這一部分的改善環節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
對于一些最開始就沒有掌握牢固的學生,也就是基礎薄弱的學生
進行“后期彌補”。讓這一部分學生能夠在同學的幫助下重拾知識重點,從而不斷地追上大家的步調。
三、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師應當有責任心
在高中教學中,有一點是各級學校和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升學率”。不可否認,升學率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確實是宏觀教學的重點。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很多學校在高中教學的后期,就會進行一些“調整”。簡單地說就是對學習好的學生進行重點照顧,力求這部分學生能夠考到一個比較高的成績,被比較優秀的學校錄取;而針對學習較差的學生,則采取放任態度,甚至是到了“只要不打擾別人,課上不上都是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地步。應該說,這樣就有違教學班主任的職業素養了。在班主任教學工作中要有對每一位學生及其家長都認真負責的態度。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班主任應該給予善意的引導,使其保持自己的正常心態,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豐收成果”。而對于成績差、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也應該進行談話溝通,幫助其分析當下的形勢,即使是成績差強人意,仍然可以幫助選擇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升學方式,而絕不是“混”畢業證。
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人文的教育過程,需要教師傾注自己的心血,用“愛”感染學生,用“心”溫暖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的不是只有艱難和汗水,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愛和溫暖。班主任的教學藝術有很多種形式,但哪一種形式都不能遠離“護生”和“愛生”這兩個主題。只有真正為學生著想,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轉化為對學生的殷殷期待,才能做好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該做到的事情。筆者在這里也真心地希望,每一位高中班主任教師都能真正做到“以愛之名,用心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旭芳.淺談班主任工作藝術與方法[J].甘肅教育,2013(11).
[2]張洪文.淺談如何當好班主任[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1).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