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
摘 要:從青年教師校本常規“一幫一”培養模式的弊端入手,提出了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的構建理念。運用共同體理論和專業學習社群理論,提出了構建“行政干部—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青年教師”一體化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主張。通過學校三年的實踐研究,總結出共同體各組成部分的具體運用方式,強化了管理干部和教研組,特別是集體備課組對青年教師的幫扶功能,創新改進了骨干教師的同課異構、校本培養課程等多樣化幫扶形式。
關鍵詞: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
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學生發展,實施教育公平,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重點工作之一。很多學校都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均采取了一對一的骨干幫扶辦法。但是長期的實踐證明,這樣幫扶的效果并不好,很多流于形式,幫扶效果低效。青年教師的校本培養工作,不是單純依靠骨干和青年教師個人能夠真正取得實效的,必須構建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實踐證明,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構建與良好運用,對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積極高效的。
一、構建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共同體理論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內涵是關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論資源。他經歷了自然共同體、虛假共同體、真正共同體三個階段。真正的共同體集中體現了追求人、自然和社會和諧統一的境界之“和諧共同體”。在此,我們要致力于追求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教研組、備課組、學校管理等諸多因素在青年教師的校本培養過程中的和諧統一,營造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和諧氛圍。
(二)專業學習社群理論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由一群具有共同信念、愿景或目標的教育工作者,經由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持續致力于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也可由教師互相支援、打氣,經由集體智慧與力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透過這樣的專業學習社群,可以減少教師間的孤立與隔閡,打破單打獨斗的競爭局面。我們可以利用專業社群理論,構建青年教師培養學習團隊,打破青年教師與骨干教師結對幫扶一對一進行的孤立現象,利用團隊的智慧與力量,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的構建
建立“行政干部—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青年教師”一體化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
組織者:校長。
計劃和運轉中樞:學校分管師資培訓的部門。
共同體全體成員:全體行政干部、全體教研組長、全體備課組長、全體骨干教師以及全體教齡5年內教師。
和諧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青年教師發展需要與培訓策略之間的和諧,培養學習發展和諧氛圍的營造。
共同體共同愿景:共同體能熟練地創造、獲取和傳遞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信息和知識,通過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立足于青年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以及最近發展區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培訓與幫扶活動,同時反思及修正自身行為,持續致力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達成促進教師不斷專業成長、精進改善教學的成效。
三、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和諧共同體的具體運作
充分發揮學校管理干部、全體骨干教師、教研組集體備課組和青年教師的作用,形成合力,打造創新團隊,從青年教師師德與素質、知識與技能、落實與創新等方面展開研究工作。
(一)干部幫扶該做什么,怎么做
學校管理干部在青年教師的校本培養工作中,應該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從青年教師思想引領的角度開展工作,必須要求人人參與。青年教師剛進校園,角色從學生到教師發生了轉變,觀念上也應該發生急劇轉變,應該知道學校是怎樣管理和運作的,對學校的管理理念和干部們的工作態度需要一個認同、融合的載體和過程,針對此種情況,學校應該從理念上進行引領和培訓,需要利用每一個干部的智慧,編寫校本課程,讓每個干部按計劃對青年教師進行以座談交流形式為主要形式的培訓活動。這不僅明確了學校管理干部在青年教師培養中該做什么,還明確了他們應該怎么做,并且按計劃去做。
例如,我們學校組織全體行管干部,編制了青年教師校本培養課程《融·塑》青年教師校本培養叢書。各位干部從自己工作的角度,提出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學校管理的觀點,利用開學前和每周四中午時間,按課表與青年教師座談交流,讓他們了解進入學校之后的工作特點以及必須具備的觀念。如:如何對待學生、如何對待家長、如何與教師相處、工作要服從大局、遇事兒要想到組織等觀念,讓他們盡快融入學校這一集體之中。
(二)骨干幫扶該改進什么,怎么做
1.實施“一幫一”“二幫一”“多幫一”師徒幫扶
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地成長,學校實施骨干及帶教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活動。要求活動雙方開展:研究教材、學生、教法和學法的研討;共同研討教學設計,并對雙方教案進行學習檢查;共同研討如何上課及聽課,結對子雙方教師每月互相聽課兩節以上并評議;共同研討如何管理班級;帶教教師帶頭上好教學研究課、示范課,青年教師上好診斷課、研究課及匯報課;共同結合青年教師實際問題開展微型課題研究等。根據學科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實際人數,我們實行“一幫一”“二幫一”或“多幫一”的形式。
2.有效開展師徒“同課異構”活動
提倡師徒之間每學期進行一次“同課異構”活動。實踐證明,師徒“同課異構”活動是師徒幫扶教師課堂感悟最深的一種方式。青年教師常常會盲目地相信自己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注重形式上的東西,而弱化了對教材的真正解讀,弱化了教學活動要圍繞教學進行,教與學的方式要適合課堂需要等,平常的隨堂課聽課活動聽不出有經驗教師課堂的精要。所以通過與師傅的同課異構活動,通過教研組其他教師的點評活動,青年教師更能領悟到課堂教學的真諦,很好地改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