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翔
鎮平縣工藝美術中等職業學校現開設專業有玉雕藝術、工藝美術、音樂、學前教育、珠寶首飾鑲嵌、珠寶玉石營銷與導購、計算機應用(電腦雕刻與制作方向)、裝飾設計等。在校生達到3500人。目前,學校已培養出5名國家級玉雕大師、21名省市級玉雕大師、62名高級工藝師,為本地輸送優秀畢業生2萬余人,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90%以上。學校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辦學效益日益提升。我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7個方面: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學校的服務能力
近兩年來,學校新裝備了多功能報告廳、圖書館、電子閱覽室、7個實習車間、2個校展室、46個多媒體教室;建設2個數碼鋼琴教室、舞蹈形體教室、電子商務實訓室;購置20臺電腦雕刻機等相關設備,裝配電腦雕刻實訓室一個。
校園信息化資源建設水平大幅度提高,建成了集教學、管理、科研、服務、學習為一體的“開放、互通、共享”的數字化網絡新環境,實現了教室網絡化、教學現代化、校園數字化;實現了校園網絡覆蓋無盲點。
二、創新辦學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學校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大師工作室制”和“五合一”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一個車間聘請一名校外玉雕大師作為指導教師,校內一位骨干教師擔任車間主任,使教室與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的“五合一”人才培養模式落實到實處,形成“校企融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搭建以典型任務為主體的新型模塊化課程體系,探索實施了以“目標引領、任務驅動”為核心,教、學、做互融的教學模塊,形成了以能力為核心、過程為基礎、多元化考核的學生評價體系,搭建了中職德育基地平臺,完善重點專業教學標準、重點課程體系標準,編寫校級精品課程9門,編訂特色校本教材20門。
三、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拓寬師資引進渠道
一是實施職業學校師資培養計劃。近年來,學校先后組織專業教師赴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蘇州等地的全國知名高校進修,共培養專業教師210人次,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二是學校先后邀請海派玉雕大師錢振峰、洪新華,職教先鋒團隊車希海、侯銀海,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專家倪峰、魏武等知名專家、學者到我校開辦講座,提高師生的專業發展水平。三是引進高校優秀畢業生,學校先后從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聘任優秀本科畢業生、研究生來校任教,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養,為我校專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聘請知名專業人士做學校兼職教師。玉雕大師孟慶東、趙顯志,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曉強等的加盟,有效保證了我校教育教學與實習指導的需要。
四、適時調整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品牌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在專業開發建設上,學校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思想及“創造品牌專業、以品牌取勝、以品牌立校”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和調整專業方向。目前,工藝美術和玉雕藝術已成為河南省重點專業和職教品牌專業。玉雕專業還被國家教育部、文化部、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首批全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
2014年7月,鎮平縣玉文化產業園區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根據規劃,鎮平縣將逐步把玉文化產業園區建成全國玉文化產業的創意中心、物流中心、制造中心、交易中心、人才培養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品牌企業為一體的綜合基地。根據這一構想,學校下一步將逐步增設珠寶首飾包裝與裝潢、珠寶首飾鑒定、物流等專業,以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五、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
學校堅持“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思想,教育學生“先學做人,再學做事”,讓“德塑人生,藝行天下”成為學生的座右銘,把德藝雙馨作為培養目標。學校在歷屆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中均有幾十件獲獎作品受到省市級表彰,學校多年被授予“優秀組織獎”。學校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深受企業歡迎,良好的學生品牌效應不斷凸顯,畢業生供不應求。
六、健全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機制
建立專業建設咨詢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專業指導委員會,完善工作章程,明確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各委員會作用,根據專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和教學內容。
通過與知名企業、高等院校聯合辦學,提升學校辦學質量。近年來,學校先后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平頂山教育學院、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尤其是在2014年與南陽師范學院聯合開辦了五年一貫制大專班,為培養高層次的玉雕和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才開辟了新路子。2014年秋,學校又與蘇州文同軒玉雕工作室等企業聯合辦學,教學點設在蘇州,實現了與蘇州等省外玉雕市場、人才和玉文化的傳承對接。學校還通過委托培養的形式,為青海、山東等地的玉雕企業培養技術骨干1240人。多元化辦學思想的實施,實現了校企雙贏的目標。
近年來,學校新增校內實訓室6個,校外實訓基地20個,形成多元化、規范化的實訓基地,強化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能力。2014年10月,學校成功加入南陽市企業合作聯盟并被確定為常務理事單位,與多家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
七、開展多種層次的職業培訓,擴展社會服務能力
由我校承辦的農業部門的“陽光工程”、扶貧辦的“雨露計劃”、勞動部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使萬余貧困人口實現了轉移就業或自主創業,帶動了兩萬余人脫貧致富。2012年,學校被授予“河南省雨露計劃省級培訓基地”。2014年6月駐豫全國人大代表在市委書記穆為民的陪同下蒞臨我校檢查雨露計劃培訓工作時,對我校培訓工作及辦學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針對玉雕市場人才需求,開展多層次的職業培訓。學校邀請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黃德一組織舉辦高級玉雕人才研修班16期,共培訓936人次。2014年9月,學校承辦了省人社廳組織的“新形勢下創新型玉雕高級人才的培養探索”研修班,為省內玉雕工藝的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以上是學校在探索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幾點辦學經驗。我們今后將在認真學習全國職教會議和省市會議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提高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專門人才。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