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群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語文源于語言,語言的基礎之一就是思維,而思維也是語言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如何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當代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一項課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和研究,以期能夠對其教學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研究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會學生語文基礎知識,
而且也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擁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主思考、分析和反思,也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以下筆者就來簡單談一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若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應當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愿意主動對其內容進行思考。提高教學內容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譬如情境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而又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之下來感受課文內容、思考課文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述《次北固山下》這篇古詩詞時,可以先根據詩句內容為學生創設出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是一名游子,正乘船在江湖山川之中,那么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這樣就會引發學生的深思,令學生設身處地地來分析自己的感受,繼而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再者,利用一些先進的多媒體工具來進行教學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講述《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濟南的冬天的圖片或視頻等,從而令課堂教學內容變得圖文并茂、充滿趣味,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分析與想象。
二、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
合作能力是社會對當代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而合作教學模式近年來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莫大助益。同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合作教學模式也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效用。通過良好的合作探究平臺,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個人的優勢與特長,對所要探究的內容產生獨到的思考與見解。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合作教學模式,通過合理設置和分配學習小組來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前,教師應當先了解班里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其學習能力、興趣特長、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點等,從而在分組時盡量讓每個小組內都各具不同特點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在合作探究時互相取長補短,并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愛好特長、擁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另外,在合作探究完畢之后,教師還應當讓每個小組都利用不同的形式來展現出本組的探究成果,如可以利用上臺演講的形式、話劇表演的形式、畫報形式等。通過合作探究,學生能夠在學會自主思維的同時,也受到其他同學思維的啟發,從而更加開闊自己的思維視野,并學會從多個角度來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思維,久而久之看待事物就會更加全面。
三、巧妙地設置課堂提問
思維離不開問題,有問題才會產生相應的思維,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一是教師給學生提出的,二是學生自己所挖掘的。提問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并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問題這么簡單,更要將問題提得有質有效。譬如,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提問中,教師應當學會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能力、興趣以及學習層次等對其進行不同形式與難度的提問,從而讓提問內容與學生相適應,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再者,教師還應注重提問的時機,要將提問合理地穿插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深思,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每當講述完一個知識點后,教師應當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沉下心來靜心思考,并盡量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當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之時,才算是真正具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思維能力是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巧妙地設置課堂提問等都是比較有效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教師應當要合理利用好這些教學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胡瑋瑋.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劉競梅.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07):152-15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