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傳統課堂教學影響赫伯特理性主義教學理論,過于關注老師的行為,導致過于程式化的課堂教學和教師過分強調教科書,主體性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限的。這樣的課堂何談“增效”?課后如何“減負”?因此,減負的落腳點就是課堂的增效,創造高效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模式,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實現真正的減負。
一、什么是學案導學
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教學學案為載體,以教師導學為方法,教師指導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根據設計學校學生的老師,仔細閱讀教材,基于案例研究的需求完成相關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師生共同學習。不僅能改掉過去老師單純的講課、學生被動的聽的教學方法,而且證明了教師的主導教學作用和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兩者和諧統一,共同進步。依據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要根據老師提出的學案導學,仔細認真閱讀學案導學,掌握手中的教材內容,接著要根據學案導學要求完成相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相關問題及觀點,老師及學生共同學習進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滿足了初中物理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更滿足了初中物理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需要,是學生對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的積極感官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會學生如何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二、學案導學模式的操作
(一)學案的編制
學案的編制要以教案為依據,要體現學生學習的特點,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它一般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學習目標
學習宗旨表明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確定學習的宗旨必須確實是根據課程標準,從實際上,逐步開始在智力和思想內容達成一體能力訓練的原則。學習的宗旨應該也是根本點、學習困難,作為學生的探險和突破的一個主要方向。
2.知識構成
知識構成分為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1)基本線索:即學科知識結構,單元或整體結構,基本結構的線索,它是學科知識的基本框架,讓學生對學習知識有整體宏觀的了解。(2)基礎知識:是學案的主要部分。
3.學習方法
研究中描述的情況下學習方法主要是對學習內容的設計,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訓練運用等。
4.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吸取教訓的測試,技能訓練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問答題。訓練題的設計科目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題是對這次課題最基礎知識的檢查,選做題是屬于課外拓展延伸題,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選做,注意因材施教。
(二)學案導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學案導學過程是按照自學和課堂操作兩個程序進行的。
1.依案自學,發現問題
講課前一天學生收到老師發給的導學案,學生根據學案中的導學問題課前預習。學生根據學法指導主動查詢相關教材和資料,通過自學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內容,老師的授課意圖以及老師要提出的相關問題等。在這個過程中記錄下相關問題,這樣,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就可以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
2.課堂具體操作
(1)導入新課,交代目標。導入新課是一個特別關鍵的環節,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好奇心很強,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疑問,所以,作為指導老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這種心理因素,抓住和利用好這種心理因素,創造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新課程。目標可以展示也可不表述,因為學案上已經出示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已經了解。
(2)檢查自學,合作質疑。老師指導全班學生分組討論,各自檢查導學案上的探究部分,備注好,提出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反饋信息,合作釋疑。老師則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各個小組展示自學情況來給定分數,根據學生得出的檢查結果,老師要及時評價,還要用恰當的方法引領學生學習。在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點評和表揚,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的積極性。
(4)歸納小結,總結提升。這個過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對導學案過程進行概括,老師要在最后做個總結提升。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要根據實際生活檢驗學生是否真的能學以致用,
情感得到升華。
(5)鞏固檢測,拓展延伸。對于基礎知識的再鞏固,可以給學生一些鞏固時間,然后再進行檢測,就可以檢測出學生對學案的掌握度,并且做到及時反饋。
(6)科學評價,激勵學習。在各組得出的課堂表現分數,老師要當堂評價,得出優勝小組,記錄在成長檔案中,由此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新課程指引新的理念,引領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同時也引領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只要是老師堅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主動學習、主動改革、主動實踐,積極反思總結,不斷提升自己,在教學研究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就一定能促進課堂建設的科學發展,實現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竇偉泉.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