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友斌 潘文虎 宋銘敏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蕪湖供電公司,安徽蕪湖 241000)
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分析
夏友斌 潘文虎 宋銘敏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蕪湖供電公司,安徽蕪湖 241000)
我國目前的電力系統建設中,常規變電站的智能化改造已經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社會建設的加快,對電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也在持續提升。在現階段的很多城市中,都出現了電力資源調配不理想、供電不穩定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加強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一方面增強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設計更多的改造方案,從客觀上提升供電質量和供電的穩定性。
常規變電站 智能變電站 改造方案
從2011年起,我國全面建設智能電網工程,而智能電網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常規變電站的智能化改造。相對而言,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無論是在時間方面,還是在工程量方面,都要超過以往的改造工程。為此,國家不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財力,甚至是發布了一些針對性的政策。在眾多的準備工作完成后,需設計出有效的技術改造方式,并且積極的落實,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在此,本文主要對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展開分析。
相對而言,常規變電站的應用時間較長,各種技術體系設備的應用,其磨合程度較高。但是,面臨社會上的多項要求,常規變電站的體系結構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日常工作出現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居民的用電。從技術的角度來分析,常規變電站的設備,主要是安裝在站控層、間隔層兩個不同的功能層上;在運行方式上,主要是通過電磁型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組成常規變電站的信息采集渠道。由此可見,由于常規變電站的體系結構相對簡單,因此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另一方面,變電站的固有體系,在處理電力問題的時候,也表現出了很多的不足。所以,常規變電站體系結構,必須得到智能化技術的改造,以此來實現工作上的較大進步。
常規變電站的智能化技術改造,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將常規變電站改造成智能變電站的過程。在此,本文將對智能變電站的體系結構展開分析。從結構上來講,智能化變電站的優勢在于,其采用了標準的信息交互,利用智能化的一次設備,直接實現運行的智能化控制以及互動化功能應用。例如,當某一區域出現電力故障的時候,智能變電站能夠通過相應的系統,自動收集信息,同時分析出信息的有效性,為維修人員提供較多的參考,實現快速維修、杜絕問題反復出現的效果。另一方面,從物理的角度來分析,智能變電站主要有兩種結構,一種是智能化一次設備的結構,另一種是網絡化二次設備結構。兩種結構都有自己的優勢,可根據常規變電站所在區域的特點和服務方式,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改造,以此來實現變電工作的較大提升。
3.1 網絡硬件的重組
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過程中,必須有效的利用固有的設備和技術,實現全面的進步。本文認為,在鋪設二次電纜的過程中,需同步鋪設網絡通信線以及光纜,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工作質量的鞏固。除此之外,在建設網絡的過程中,不僅要設計合理的線纜敷設清冊,還要有按照三個網絡層次所展示出來的VLAN配置圖、網絡拓撲圖、網絡通信圖,為設計IP地址的分配方案提供基礎,并應提供虛擬端子接線圖以及物理設備以及設備端口編號。例如,國網蕪湖供電公司智能變電站設備檢測模擬平臺的研究科技項目技術規范書明確寫到,項目研究內容必須有以下技術特點:第一,功能集成化同時滿足對時校驗、遙測精度校驗、網絡工況監測、遙信信號模擬等日常運維所需功能。第二,報文解讀直觀易懂。報文解析完全明了,以友好的人機界面直觀顯示,便于專業人員分析解讀,弱化對規約知識的要求。第三,測量終端實現無線通訊,融入手機平臺。測量顯示終端實現無線通訊,并支持多終端在線,實現固化成通用手機系統應用,附帶對講、數據記錄等功能,方便站內多點調試。
3.2 合理規劃設備位置,避免沖突
為了保證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工作穩步開展,還需要合理的規劃設備的安放位置,從客觀上和主觀上避免沖突的出現。本文認為,應首先對常規變電站的固有設備進行總結分析,討論當地的具體地理情況,同時設計出較多的可行方案,實踐后再進行具體的設備位置安放工作。例如在安裝智能斷路器的時候,可以安裝智能匯控柜解決一次設備不能安裝的問題,還可以用易地調試的方式解決匯控柜不能安裝的問題。智能匯控柜只要接入裝置電源就可以進行調試。通過電纜連接的匯控柜可以用模擬斷路器代替智能斷路器,就可以提前進行各種參數的檢測。由此可見,合理規劃設備位置,將會直接影響到變電站的日后運行,應搜集較多的信息,選擇合理的手段來進行,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本文對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展開分析,從現有的工作來看,多數常規變電站的智能化技術改造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在客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日后應進一步努力,融入更多的智能技術,為國家的電力事業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信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技術改造,在未來會有更大的提升,創造出更加完善的智能體系。
[1]馬全福,閆敬東.220kV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的技術關鍵[J].寧夏電力,2013,02:30-33.
[2]劉曦,戴瑞海,陳磊.110kV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模式的探討[J].浙江電力,2012,01:14-17+27.
[3]樂振春.華東電網500kV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的探索和實踐[J].華東電力,2012,06:975-978.
[4]劉冬.330kV常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方案及關鍵技術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4,09:7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