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武
(雙鴨山煤炭總醫院七星分院,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手法復位治療Colles骨折體會
何成武
(雙鴨山煤炭總醫院七星分院,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目的:對老年Colles骨折進行手法復位治療,觀察其療效并總結經驗。 方法:對44例Colles骨折中老年患者,進行中醫手法復位,合理加墊,小夾板外固定,觀察臨床愈合時間及術后綜合療效。 結果:44例Colles骨折患者療效優秀11例,良好29例,一般4例,差0例,優良率90.9%。結論: 手法復位治療中老年 Colles 骨折,具有操作容易、固定簡單、療效確切的特點。
手法復位 Colles骨折 療效觀察
Colles骨折,也稱為伸直型橈骨下端骨折,是創傷骨科門診、急診最容易發生的骨折,約占所有骨折的6.7%-11%,常見于中年與老年人,女性一般多于男性,也有“老年性骨折”之稱。主要是由于患者向前跌倒時,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手掌根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與向下的身體重力形成剪切力,作用于橈骨遠端而發生骨折。本文總結了44例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通過手法復位治療獲得較好的療效。
本組44例中,男13例,女31例;年齡最大83歲,最小45歲,平均62.9歲;右側20例,左側22例,雙側2例;按骨折情況分四型。A型:撓骨遠端骨折塊向背側移位,6例;B型:撓骨遠端骨折塊向撓側移位,10例;C型:骨折處向掌側成角,9例;D型:撓骨短縮,骨折處背側骨質嵌人或粉碎骨折,19例;患者傷后到來診時間位2小時-7天,平均4天。
診斷標準:腕部呈現腫脹,表現出“餐叉”樣的畸形,局部位置有壓痛,觸及骨折端或者骨擦音,手指活動和腕關節受到限限。X線示橈骨遠端向橈背側移位,掌傾角、橈骨關節面發生改變等。
使骨折患者取仰臥位,手術前進行血壓、血糖、心電圖的常規檢查,在沒有明顯的施術禁忌之后于患側施行1%利多卡因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觀察15~20 min之后開始施行手術。令患肢肘關節放置于中立位置,利用和前臂長軸方向相一致的持續縱向來輕柔對抗牽引。利用關節囊和軟組織合頁的張力,雙手的拇指放置在骨折遠端的背側,推壓至背側或者掌側移位之遠折端令其復位,在骨折復位之后,助手要繼續保持牽引,讓腕關節保持在前臂旋前、掌屈尺偏的位置,之后再撓背側小夾板,使其上至肘關節,下至掌指關節,而掌尺側小夾板則上至肘關節,下至掌橫紋。小夾板的長度以掌指關節活動、不影響肘關節為度量。1周后進行x片復查,經過4-5周的骨折愈合后可以拆除小夾板,進行功能鍛煉。
評價標準:患者在治療后,在6個月隨訪時,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于撓骨下端骨折的療效評定標準來進行評定。治愈標準:骨折對位效果滿意,出現連續性的骨癡,局部位置無明顯畸形情況,沒有疼痛腫脹,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轉受限維持在15°以內。 好轉標準:骨折對位有些欠佳,局部位置有輕度疼痛和輕度的畸形,出現腕背伸、掌曲和前臂旋轉受到限制在45°以內的情況。未愈標準:骨折不愈合或者畸形愈合,存在叩擊痛、壓痛等功能障礙。
所有骨折患者獲得隨訪,隨訪的時間為6-24個月,平均時間為12個月。全部骨折患者均在8周內痊愈。并且沒有發生腕關節無力,僵硬或者功能障礙等并發癥。根據標準評定,治愈44例,好轉5例,未愈0例。
Colles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折之一,我國社會的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Colles骨折的發病率也就逐年上升。Colles折是因為患者在跌倒時肘部呈現伸直位狀態,前臂旋于前位,腕關節處在背伸的狀態,力則從撐地的手掌傳到撓骨遠端因此出現骨折。當受到的暴力較輕時,骨折斷段嵌插則無明顯的移位;當受到的暴力較大時,則骨折線遠端會向撓側、背側發生移位,并且患者常伴有下尺撓關節及尺骨莖突分離情況。老年患者則常為粉碎骨折,并影響關節面。Colles骨折是老年人的腕部位置比較常見骨折,通常只需要門診治療,而良好的復位和固定則是恢復腕關節功能的首要條件。老年人通常伴有骨質疏松,而Colles骨折一般呈粉碎性,并且移位比較明顯,如果處理不當則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進行Colles骨折治療,要想獲得滿意的結果必須含有以下因素:首先要做到骨折充分的復位,在骨折得到愈合前,骨折處穩定性和治療過程中患肢手級肘關節、肩關節能夠充分自由的活動和進行功能鍛煉。而對于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想要復位極其困難,而且即使復位,復位之后也很難得到撓骨遠端骨折處長度及固定維持,就算獲得良好的復位,因為骨折處的粉碎壓縮會很嚴重,復位之后也會留下空腔,很難再有新骨形成,因此就需骨折復位之后進行牢固的穩定,在必要時行CT的檢查,并且確定骨折端空隙大小,若有必要則延長固定的時間,骨折端處復位固定之后還需再檢查神經肌腿的功能,觀察是否改變。治療方案有骨折整復、補充鈣質及功能鍛煉放。
如果出現撓骨遠端移位骨折就應盡早復位。采用閉合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較好,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小夾板制作和固定方法比較多,采用的末端烤彎小夾板超腕關節來固定在中立位置,而符合腕部生理彎曲部位,則能很好地來控制撓腕關節,與此同時允許撓腕關節處有一定的微動,小夾板可以使腕關節保持在腕關節的掌屈尺偏、前臂旋前處位置。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方法比較簡便,而且固定牢固,費用低廉,在門急診便可施行。
通過觀察記錄,得到固定要點為:對Colles骨折的后行腕關節位置或者中立位置進行固定以符合生理的要求,有助于功能的恢復。Colles骨折在早期使用掌屈尺偏位的固定,可以使背側橈側韌帶和伸肌腱緊張,而輔助壓墊和小夾板作用力,可以預防骨折塊的再次向橈背側發生移位,恰好和致傷力的作用相反,因此使骨折端一直保持良好的對位。在2周后出現骨折端的血腫機化,并且初步形成纖維的連結之后改為功能位或者中立位的固定。在小夾板固定時松緊度應該隨時調整防止過緊壓迫組織和過松引起骨折移位。所以定期復查是非常重要的,在復查要及時發現小夾板的固定松緊程度、復位后是否移位、是否有合并癥,以便能夠及時采取補救。而功能鍛煉要注意,由于Colles骨折靠近關節或者累及關節,而且此處的肌腱走行多,活動范圍教大,如果在不適時進行功能鍛煉,不僅不利于骨折的愈合,還可能造成肌腱粘連并且出現手指屈伸受限,而嚴重者會累及患肘、患肩關節。
綜上所述,故對于中老年 Colles骨折患者應首選手法復位。手法復位治療Collos骨折療效好,費用低,應作為治療該類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紀君時,姜明軒,李寶和,等.現代骨傷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68-271.
[2]趙勝,金鑫,崔晉紅.老年人Colles骨折的治療[J].山西臨床醫藥,2001,10(12):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