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事拉理》《拍案》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曉翠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200)
山東電視臺故事類新聞節目的興衰
——以《說事拉理》《拍案》為例
王曉翠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200)
故事類節目從2003年到2013年走過了10年的告訴發展期,然后迅速衰退。現以山東電視臺的《說事拉理》《拍案》兩個節目為例,簡要分析一下其后期的發展過程出現的一些偏差,為了收視率,過度強調視覺沖擊力,選題不斷重復,觀眾收視疲勞。
故事類新聞節目 原生態 法制案件
2009年是山東電視臺故事類新聞節目的高發頻段,山東衛視的《說事拉理》,生活頻道的《八點聽書》,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新故事客棧》、《新聞女生組》、齊魯頻道的《新聊齋》、《一天零一夜》、《星夜拍案》等多個故事類新聞在山東電視臺全面開花。
在經過了一段高速發展后,此類節目盛極而衰,2013年,這幾檔故事類新聞節目或改版或停播,面臨著重新洗牌。到2014年,山東電視臺只剩齊魯頻道的《拍案》一檔故事類新聞節目,放在晚間22:50播出。《拍案》定位于法制類節目,放棄了對新聞現場第一手資料的追逐,更側重于追求曲折的故事情節,選題更單一化也更驚悚。
故事類新聞節目最早出現于2003年,江西電視臺的《傳奇故事》最早播出,因新聞故事類節目形式新穎,開播后收視一路飆漲,2006年,《傳奇故事》與《百家講壇》、《超級女聲》一起被業界視為“2006年中國電視三大現象”。那一時期,內地衛視涌現出近百個“類似”的新聞故事類節目。
故事類新聞節目到2013年后一路衰敗,這里面固然有電視節目生命周期的客觀原因。可從類似節目的節目特點分析,它選題的單一化,過度的追求暴力、情感,刻意營造懸念,制造謎團,過分的暴露人類的陰暗面,縱然是驚心動魄,暢快淋漓,縱然熱鬧激烈,原生態赤裸裸,滿足了眼球的刺激,但透支了觀眾的收視熱情和收視需求,忽略了新聞最基本的定義和的價值,將一個真實的新聞事件導演成了一集激情澎湃的電視劇。
《說事拉理》是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2009年傾力打造的故事類電視新聞。欄目口號是:聚焦人生百態,追尋事件真相,呼喚公平正義,彰顯法制力量。聚焦于最有看頭的故事,最有滋味的點評,原生態的現場,有情有義的出手相助,讓您看個明白看個過癮。前身是生活頻道的《八點聽書》。
《說事拉理》的節目定位在其宣傳口號中表現的非常突出。2009 年1月1日起,在創立時,高調宣揚其定位“原生態記錄生活中新鮮熱辣的火爆場面”。突出了“原生態”在節目中的分量,將作為新聞最基本的條件——真實性,窄化為“原生態”的記錄,突出原汁原味。
2013年11月27日《金首飾招來的殺身禍》,講述了了一個少女慘死出租屋,身中20刀。節目開頭晃動的鏡頭直擊了兇殺第一現場,尸體橫躺著衛生間,地面上的血跡清晰可見。將整個兇案的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兇案第一現場的畫面在節目開始2分鐘就出現了三次,而且尸體的鏡頭也出現在畫面里,主持者仔細陳述了當時尸體放置的方式和被害的慘烈程度。大量案發現場的照片和視頻以特寫的鏡頭在節目中被突出。殺人兇手也通過口述,再次展現了當時殺人的細節和心態。犯罪現場一遍遍被回顧,現場的特寫鏡頭和照片被用來吸引觀眾眼球。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待商議?是否應該通過屏幕呈現在觀眾面前?
兇殺的唯一目擊人,是死者的5歲女兒。5歲幼兒目擊兇殺過程,成為節目大力宣揚的一點。幼兒如何與尸體被鎖在屋里共處一晚,這個細節被主持人聲情并茂的描述。在這一期節目中,所有的畫面都是原生態的,沒有經過任何的后期的遮擋和處理,可這樣的原生態帶給大家的是什么呢?除了尸體、血跡、兇器的畫面一遍遍在腦海里回放,還留下什么可深思,可回味的呢?
像如此的畫面和選題在《說事拉理》中已經成為了主旋律,2013 年11月12日的《六歲女童失蹤之謎 》,殺人副校長副處水面。2013年10月31日播出的熱戀男女同居生子,母子被刺,兇手竟是熱心“表姐”瘋狂的舉動背后是怎么的驚天秘密。2013年11月07日播出的妻子網戀惹禍端 意亂情迷。三角戀釀成人間慘案相似話題,相似的對現場的回放,對原生態的強調,除吸引眼球之外,也讓觀眾們望而生畏。
《說事拉理》播出的2010年1月2號《為爭一座樓夫妻打破頭》的節目中,本來是兩夫妻之間的離婚官司,演變成兩個家族之間的對峙,婆婆打著條幅當街伸冤,姐姐聲淚俱下的控訴。家長里短,人情世故“原生態”地在電視鏡頭前上演,原汁原味,極強的矛盾沖突和可視性。真如節目宣傳“原生態火爆場面。他和他對簿公堂!他和她大打出手!她和她惡語相向!”
一周六天,《說事拉理》給觀眾奉獻的是激情碰撞,驚心動魄,暢快淋漓。最原生態的記錄,最熱鬧的場面,最激烈的沖突,最有看頭的亮點,固然給大家奉獻了一場視覺盛宴,但新聞的“真實性”這一本質卻被扭曲并加以放大。在電視新聞中,生動的細節固然重要。精彩的事件現場、生動的人物采訪,鏡頭的沖擊力是一個好的電視新聞的重要條件,但只為了追求現場,追求沖擊力,追求商業利益,炒作他人隱私、熱衷邊緣題材、表現手法刻意煽情,缺失人文關懷,那無異于飲鴆止渴。
為了追求現場感,節目甚至不惜用情景再現的手段,再現當時的事件場景。
在齊魯頻道的《拍案》中,大量的節目用了情景再現的方式,還原事件。2013年1月20日播出的《新情舊恨》中,放牛人如何發現犯罪現場,警察勘探,被害人身份背景的介紹等細節都用了情景再現。這些都是對“原生態”的過度追求,甚至不惜人為加以制造。
電視是視覺傳媒,直觀性最強,如果在新聞現場的基礎上再運用電視化的表達手段,情節更緊湊,矛盾更激烈,后期的渲染強化,卻打著追求“原生態”的旗號,那不是節目組的炒作手段,更是電視新聞人應該反思的問題。
故事類電視欄目在經過快速成長過程后,加速的衰弱,在2013年的大范圍的停播,不僅讓我們思考:是不是選題的大量重復,單一和極端,沒有對故事類欄目進行積極探索,最終作繭自縛,走向衰敗。《說事拉理》從開播之時到最后停播,一直傾向于謎、情 、罪相關話題的選擇。
《說事拉理》2010年1月—3月,共播出節目83期。在這個3個月中,涉及到罪情謎題材的共51期,占到總播出量的61%。涉及犯罪題材的播出35期,占到總播出量的42% 。涉及親情愛情等題材的播出6期,占到總播出量的7%。涉及謎團題材的播出10期,占到總播出量的12%。在這個3個月中,其中1月份播出29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17期,占到總播出量的59%。2月份播出28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10期,占到總播出量的36%。3月份播出29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24期,占到總播出量的83% 。
《說事拉理》2013年9月——11月,共搜集到節目52期(因資料有限,部分節目缺失,沒搜集到)。在這個3個月中,涉及到罪情謎題材的共46期,占到總播出量的88%。涉及犯罪題材的播出32期,占到總播出量的62%。涉及親情愛情等題材的播出7期,占到總播出量的13%。涉及謎團題材的播出7期,占到總播出量的13%。在這個3個月中,其中9月份播出19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17期,占到總播出量的89%。10月份播出19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17期,占到總播出量的89%。11月份播出14期。涉及罪情迷的題材12期,占到總播出量的86% 。
2.1 罪——嗜血的兇殘
與法制有關的選題,一直是此類故事類新聞節目的主要選題。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拍案》直接定位于法制節目,從2010年3月10日開播,到現在仍然有穩定的受眾群,從創辦之初的熱點焦點事件當中的反腐題材的選擇,到現階段各種兇殺、犯罪案件的播出,選擇社會百態中真正涉及到犯罪,殺人,防火,吸毒,死亡,尸體等話題。通過故事彰顯人性之惡,心理的陰暗。
此類話題常常被冠以“斗毆”、“色魔”、“女尸”、“燒焦”、“連環殺手”、“慘遭毒手”、“奸情”一類的題目或提示詞。追求視覺的轟動和感官的刺激,人生悲劇和犯罪的發生往往是因為錢財,畸情,人性的貪婪。故事類欄目也展現了人性丑惡的一面,《說事拉理》從2010年1-3月的42%直升到2013年9-11月的62%,也可看出此類話題的受青睞程度。此類題材比例之高,與兇殺、綁架之類惡性犯罪過程本身具有較為曲折的情節和人們窺探細節的好奇心有明顯的關聯。
《說事拉理》2010年播出了 《打掉神秘的假幣工廠》、《嚇死人引發的官司》、《跨越三省追綁匪》、《抓捕票販子》等關于犯罪的話題到2013年的《鬧市小區里的槍聲》、《猝不及防的街頭殺戮》、《她和兒子殺死了自己的丈夫》之后的罪案故事。對罪案的追逐程度從沒變過,甚至日益加重。2010年的罪案故事中出現了《跨越三省追綁匪》、《抓捕票販子》等社會熱點話題。到2013年,社會熱點的話題偏弱,更追求罪案的慘烈程度和兇殘程度,不斷出現“幸福一家慘遭滅門”、 “連環殺人案”、“一個死亡案件為何牽扯三條人命”、“驚人血案,三人死亡,十二人受傷”等內容提要。
齊魯頻道的《拍案》直接定位于法制節目,口號是“天天拍案,時時驚醒”。2014年10月21日播出《發廊血案》的兇案現場。2014年10月22日《黑戶男友》開篇先點明父母被砍殺,他卻舉起了斧頭。2014年10 月24日播出的《褪色的婚姻》,兩個男人,一個丈夫,一個情婦,失血性休克死亡,一死兩傷。主持人夸張的肢體動作,多變的表情,驚悚的音響效果的運用,讓觀眾如臨兇案現場。以兇案為切入點,淚水化為講述的要點。
編導選取法制故事,用死亡,販毒,尸體重口味的話題,抓住觀眾的嗜血情節,挑起觀眾的收視熱情。無“上限”的兇殘,無“下限”的赤裸裸的罪惡,不斷挑戰觀眾的心理極限,這樣一個被編輯過的真實的新聞故事,堪比一部被精心制作的電視劇,驚悚、懸疑、罪惡……幾乎能吸引眼球的勁爆詞匯都被囊括其中。
2.2 情——觀眾的“催淚彈”
情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包括親情、愛情等正面的感情,甚至也包含色情、不倫之情等負面情感。甚至節目的編導極力各種引導,或悲或慘,挖出被深藏的感情,或淚流滿面,或聲嘶力竭,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帶動觀眾的情感,賺取眼淚,成為“催淚彈”。
編導為了“眼球”和“眼淚”雙得,在各種的情感故事中,傾向于選擇更極端的感情、更偏執的感情、更難以啟齒的感情。2013年10月11日播出的《她生下了姑父的孩子》,15歲女生廁所產子,孩子生父竟是6旬姑父,女孩與姑父的不倫之戀,一下抓住大家的眼球,一邊是未成年的女學生,一邊是年過6旬的親姑父,是怎樣的愛恨情仇?這類勁爆的話題,成為編導競相尋找和挖掘的選題。
2013年09月27日《說事拉理》播出《殺人狂魔是個孝子》連環殺人案,5死3傷,兇手逃逸,疑犯認罪時竟面帶微笑,殺人狂魔的面具下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人生。一個有關孝道的故事,一個極惡罪犯。在罪與情之情,觀眾被“孝道”的親情感動,觀眾在震驚憤怒之余也能心痛,心生憐憫。此類選題的設置,主持人的幾句評論更加撩動了情感,既博得眼球,又賺取眼淚,成為收視率的保障。
2.3 謎——背后的秘密
謎,是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是抓住世人窺私心態的一個手段,抓住受眾的注意力,正是編輯在節目中設置的謎團,吸引觀眾一步步看下去,件發生背后的真相如何?樣舉動的背后有怎樣的驚天秘密?個個問題緊扣,一連串問號相連,一層謎團深過一個謎團,每期節目如果一個神秘面紗,等著讀者一層層去挖掘。選題以”秘密”為切入點,這些被深藏的秘密,成為百試不爽的一種是賺取關注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此類節目的屢試不爽的法寶。
2013年11月14日播出的《吃空餉的億萬富翁》,一個億萬富翁被爆領教師空餉十多年,他沒上過一天的課,怎么成為的老師?2013年10月18日播出的《跪著死亡的老人真相調查》 他殺還是意外?下跪死亡的老人究竟是誰?2013年10月2日播出的《江湖神醫能治癌癥?》,神醫被判有期徒刑10年,在患者家屬中引發爭議,晚期癌癥治療領域為啥騙子頻出?騙子與正規機構有怎樣的利益輸送?一系列的問號,吸引觀眾看下去。
編導通過向觀眾展示一個已經發現一個謎團,當事人、專家等利益相關方的求證使得這個謎團最終得以揭開,種種人情糾纏,利益糾結的秘密背后,是觀眾最后探尋的真相。
在山東電視臺,甚至從全國的范圍來講,故事類新聞節目都難掩衰敗的頹勢。曾經在前幾年獲得大獎的欄目,近年都一一消失。此類電視新聞節目本應在其敘事內容上堅持新聞真實性,通過時政新聞的平民化視角和民生新聞的人性化視角來說明事件,一定程度上建構主流的意識形態。可隨著節目的發展,這最初的定位卻慢慢走向“歧途”。這固然是電視節目的更新換代,但在停播背后所出現的問題卻應引起當今電視新聞人的反思。
[1]蘇健.在幻像和現實之間:新聞故事類節目的隱憂.青年記者,2008.14.
[2]山東傳百余新聞故事類節目爭寵 十年后唯剩.傳奇故事.今視網,2012.10.25www.jxg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