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珊
(沈陽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院,沈陽110015)
法庫縣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北部,全境介于E122°44″~123°45″,N42°~42°39″。東鄰鐵嶺市、鐵法市,南毗新城子區和新民市,西比彰武縣接壤,北靠康平縣,東北部與昌圖縣、開原縣隔遼河相望。轄區內有18 個鄉鎮,1 個開發區,233 個行政村,總人口為44.8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38.7 萬人,占總人口的86.38%,非農業人口為6.1 萬人,占13.62%。全縣耕地面積13.7 萬hm2,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高粱、谷子、花生、大豆及其他雜糧。全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近百條,較大的是流經縣境東北、東南及南部的遼河。西部的秀水河,東南部的拉馬河以及其它河流多由西北流向東南。西部河流多流入王河再入鐵嶺界遼河。秀水河、拉馬河、王河及其支流,在境內形成3 個羽狀小水系。北部河谷澇區拉馬河澇片排干治理工程位于沈陽市法庫縣南部馮貝堡村、北部慈恩寺鄉,主要建設項目包括:①清淤排干1條,長1.469 km;②維修新建橋3 座,自排閘2 座,其中:李荒地自排閘位于馮貝堡鄉李荒地村,馮貝堡自排閘位于馮貝堡鄉。
1)項目建設是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項目區內農戶生產以水稻、玉米為主,并有少量經濟作物,水稻和玉米種植是項目區的主要生產形式,是農業收入和農民收入的主體,也是項目區內農民賴以生存的保障。項目區排水的暢通對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91 年6—7 月,全 縣 降 水 分 別 為251.1 mm 和244.8 mm,全 縣 受 災 面 積 達4.7 萬hm2,(重 災1.87 萬hm2),糧食減產2 ~3 成。暴雨毀壞橋涵45座,排水站6 座,倒塌房屋271 間。1995 年7 月下旬,遼河流域部分鄉(鎮)遭外洪侵襲,出現局部險情,三面船鎮小河子段決堤,造成河水倒灌。2010 年6 月下旬,法庫縣遭受了歷史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遼河、秀水河、拉馬河、王河流域部分鄉鎮遭到外洪與內洪侵襲,多處出現險情,多座水庫壩頂溢洪。以上幾次洪澇災害給法庫縣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法庫縣的農田基本建設亟待加強[1]。
2)渠道渠底淤積嚴重,農橋年久失修,亟需治理。渠道上游渠底淤積嚴重,農民侵占渠道邊坡種植農作物,排干沿線樹木眾多,渠堤缺乏有效的維護,堤頂坍塌,邊坡變形,致使渠道過水斷面減小,過流能力降低,影響渠道排水。村屯排支內生活垃圾遍布,淤積溝道,造成雨季排水不暢,給兩岸居民帶來不便;村屯排支農橋因年久失修,無法承載農業機具運輸,出現裂痕,洪水過后,橋體被沖毀,目前將其用土堆砌,現已成為土堆,影響溝道排水[2]。
3)項目建設是生產作物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因為降雨量偏高,降雨時空分布不同,而且大部分水利工程設計標準多為10 年一遇防洪標準,造成內澇面積逐步增長。因此實施此次治澇項目將有助于提高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改善作物生產條件,穩定提高作物產量,實現農田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項目區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4)項目建設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項目區的治澇工程是人民蹺首企盼的大事。由于鄉鎮本級財政收入有限,無法徹底解決排干及附屬設施建設,改造資金無來源,農民籌資只能是杯水車薪,項目區治澇建設真是舉步艱難,難以為續,急需上級財政及主管部門投資解決[3]。
綜上所述項目的建設,從當地農業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糧食生產安全,資源的高效利用,項目區的自身發展,都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為了解決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的問題,建設小康社會,本次治澇工程十分重要,更為十分必要。
工程項目從政策、領導、群眾基礎、原材料供應、交通電力等方面均具有可行性,主要表現在:
1)政策支持。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三農問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被列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0 年以來,黨中央都以“中央一號”文件來明確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近年來中央財政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從2008 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了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各地的糧油生產和優勢特色、安全高效農業,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本次遼繞澇區杜屯澇片項目,符合國家政策,項目區群眾熱切盼望得到國家有力的支持[4]。
2)群眾大力支持。此項工程涉及群眾強烈要求對影響該地區的排水溝道,排水站、橋梁進行維修改造和新建,以此來解決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及出行的必要條件,因此,此項目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具備群眾支持基礎[5]。
3)原材料供應有保障。法庫附近砂石原料豐富,來源有保障。水泥、鋼筋和木材可在附近購買,交通方便。
4)交通電力有保障。治澇工程所在地交通方便,203 國道、105 省道公路在鎮內穿過,村級公路四通八達。高壓輸電線路在項目區通過,電話網、寬帶、移動通信網覆蓋全項目區。因此,項目在交通與電力上是可行的[7]。
本工程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以水利措施為主,其他措施相配合;以排為主,滯、蓄、截相結合;以治理澇、漬、鹽堿為主,同時與防洪、灌溉等要求相結合;以自排為主,抽排為輔的原則進行工程建設。
通過北部河谷澇區拉馬河澇片排干治理工程的排水溝道清淤解決溝道的淤堵造成汛期排水不暢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問題,充分發揮排水溝作用,全面建成流域性防洪骨干工程,增強該地區防御洪水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滿足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本工程設計對七百溝(樁號0+000 樁號1+469)段1 469 m長的渠道進行清淤整治。拆除重建李荒地自排閘1 座,新建馮貝堡自排閘1 座。拆除重建農橋2 座,新建農橋1 座。工程總投資118.36萬元,其中建筑工程83.62 萬元,金屬結構及安裝工程3.74 萬元,臨時工程17.93 萬元,獨立費用7.43萬元。
經計算:現狀減產率β1=6.88%,10 a一遇治理標準的減產率β2=4.44%,則減產率差值△β=2.44%。
減災面積=作物播種面積×減災率差值=8000×2.44%=13 hm2。
根據治澇效益計算公式,在生產期n 年內每666.7 m2產平均年效益b 為:

式中:b0為基準年產值/666.7m2;j 為農業年增長率,假設j=2.5%;i 為社會折現率,取i=8%;n 為生產期,采用n=15a。
拉馬河澇片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和玉米,項目區玉米畝產約650kg,水稻畝產約500kg,水稻市場價格1.58 元/kg,玉米市場價格2.0 元/kg,玉米種植面積約占75%,水稻面積約占25%,基準年增加產值b0=1020.25 元/666.7m2,治澇年效益=1020.25×195.2=19.92 萬元。本流域遇大澇年份,商有房屋倒塌、水利和公路等建筑物損壞以及居民財產等損失。本次工程,估計財產損失年減少值約為6 萬元。則治澇工程總年效益為25.92 萬元。
通過拉馬河改造工程項目的實施,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將得到改善,減少澇災發生機率,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將會促進當地養殖、食品加工、第3 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從而提高當地整體經濟實力,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對當地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6]。
本次經濟評價根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2013)和《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3 版)有關規定進行計算。計算基準點設在開工第1 年年初,投入發生在年初,產出發生在年末,工期1 a,生產期按14 a,計算期15 a。本工程項目為農業灌溉工程,本次計算只進行國民經濟評價[8]。
4.3.1 經濟投資
項目經濟投資是在財務投資的基礎上,根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2013)附錄E 簡化方法進行編制和調整??鄢こ特攧胀顿Y中屬于國民經濟內部轉移支付的計劃利潤、稅金,共計9.75萬元;其他費用相應調整,經計算國民經濟投資為108.61 萬元。
4.3.2 年運行費及流動資金
工程建成后不增加運行管理人員,不計年工資及福利費。工程財務年運行費為3.52 萬元。其中工程維護費按固定資產投資的3%計為3.06 萬元;其他費用按工程維護費用的15%計為0.46 萬元。經濟年運行費是在財務年運行費的基礎上,按經濟投資與財務投資的比例進行調整,為3.23 萬元。工程流動資金按3 個月的經濟年運行費計為1.08 萬元。固定資產余值為5.09 萬元。
4.3.3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本工程社會折現率采用8%。經計算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8.97%,>8%;經濟凈現值為89.61 萬元,>0;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71,>1,評價指標較好。
法庫縣北部河谷澇區拉馬河澇片排干治理工程實施后,改善原有533.3 hm2易澇耕地的排水不暢的狀況,工程項目實施后,改變了農業生產結構,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經過對北部河谷澇區拉馬河澇片排干治理工程投資估算及經濟效益分析,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較好,工程在經濟上是合理的,所以北部河谷澇區拉馬河澇片排干治理工程整治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可行的。
[1]張艷麗.節水增糧工程效益分析與環境影響評價[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0):10-11,58.
[2]何榮星.遼陽灌區節水配套二期改造工程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4(06):57-59.
[3]何榮星.遼陽灌區骨干工程主要問題與項目建設必要性[J].水利技術監督,2015(01):23-24,48.
[4]劉志珍.水利工程國民經濟評價計算優化程序[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4):54-56.
[5]袁以美.某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經濟評價[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25-28.
[6]張小兵,管艷嬌.某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經濟效益評價[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2(06):33-34.
[7]白炳華.灌區改造工程經濟評價的效益計算方法[J].陜西水利,1998(S1):36-38.
[8]白炳華.灌區改造工程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水利經濟,1996(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