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明玉(長春財經學院,長春 130122)
論交傳中的短時記憶及其訓練策略
印明玉
(長春財經學院,長春 130122)
在交替傳譯過程中,原語信息的發出具有很強的瞬時性,具有良好的短時記憶力決定著譯者能否很好地施展其在交傳中的口譯水平。口譯中短時記憶的特點及其訓練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希望文本對今后短時記憶方面的研究有所幫助。
交替傳譯;短時記憶;記憶特點;訓練策略
短時記憶是記憶經驗之后幾秒鐘或幾分鐘內的持留,或是人在經驗之后的幾秒鐘或幾分鐘內能夠辨識和回憶的信息量。它所保留的原語預料是某些經過注意篩選后的信息。這就表明短時記憶維持的時間很短,一般來說在1min以內,它能記住的一次呈現的7±2個互不關聯的音節、字母、數字或物體等信息單位,誤差為兩個信息單位。
短時記憶是記憶機制中的一種,具有明顯的特點。以下是短時記憶的特點:
第一,短時記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瞬時性和一次性。在口譯過程中,對于譯員來說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長時間的加工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不允許多次反復信息增強記憶,反復機械這種來識記信息的可能性就排除了。心理學家對此的研究表明,意義識記是機械識記效率的20~25倍。
第二,短時記憶的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信息持續的時間短。在短時記憶過程中,信息持續的時間在無復述的情況只有5~20s,一般不超過1min。但在連續傳譯過程中,一般發言者會進行3~5min的連續講話,所以譯員應加強短時記憶的訓練,盡可能地提高短時記憶的持續時間。
第三,短時記憶最突出的特點是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和可擴充性。根據信息容量的有限性,一次記住7個以上的不相關的數字、單詞或專有名詞等信息單位具有很大的難度。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如果對這些表面上看來不相關的信息進行組塊,那么即使一串較難記住的數字或其他語音信息也會由于這種“強化”方式而變得相對容易得多。這就說明信息容量的可以擴充性是可行的,其單位可以是單詞、字母、數字、句子等。
口譯中的短時記憶并不是對存儲信息的簡單復述而以理解為基礎的,它是對所理解的意義和關鍵詞的記憶。譯員記憶的應該是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
3.1信息的視覺化訓練
信息的視覺化訓練是譯員按原語內容的意義框架,在頭腦中把所聽到的信息想象成一幅圖像,或把原語內容敘述的情景還原成大腦中的視覺圖像。也就意味著,學生在聽的過程把所聽的原語內容想象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并假設它就發生在眼前,這種用形象思維在頭腦中抓住聽到的內容可以提高一個人短時記憶的能力。借助于這種符合短時記憶特點的生動的短時記憶的存儲方式,譯員對原語信息的存儲時間將會比原來更長,完整程度上也會有所改善。
3.2邏輯整理訓練
邏輯整理訓練就是對信息進行邏輯分析,全面的把握段落之間的聯系、信息的具體細節和講話內容的總體語氣,已達到準確掌握發言人的原語信息。抓邏輯對于譯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是一個小的連詞或者段落之間的銜接詞,都會在影響聽眾理解的準確性上發揮重要作用。
在對短時記憶訓練的初期階段,譯員應該從結構清晰的文章開始著手,在聽完之后復述,提升其整理識記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在自我練習時,學員要盡可能的脫離原語材料的語言外殼,試著發現其中的線索詞,如:首先、其次、最后。那么,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記憶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回憶起對原文信息內容的記憶。對于一些信息量大、語言枯燥且原文連貫性較差的原語信息,學員應在意會的前提下,將各個層次按主次關系進行邏輯性的重組。每次訓練時間可以增加到7~10min,在保證大的框架的完整和結構的清晰的同時,還要努力回憶起更多細節上的內容,并要注意復述的實際能力。
3.3組塊訓練
1956年,美國哈弗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米勒發表了題為《神奇的數字,七加或減二:我們信息加工能力的極限》的著作,文中表明人類短時記憶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它又是可以擴充的,因為7±2可以是7± 2個音節,7±2個單詞,7±2個詞組,7±2個短句,因此米勒提出了組塊這一概念。他認為組塊是將若干小的信息單位重組成容量增大的信息單位,表示記憶對信息的加工,且每個小的信息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其中的一部分對于另一部分的記憶有輔助作用。
利用大腦中儲存于長時記憶的知識對短時記憶的信息加以重組也是譯員慣用的記憶方法,使原語信息組建成信息含量更大的意義單位。例:0101050110011225,這串數字既可以被看成相互之間無任何關聯的十二個數字組成的一個“塊”,也可被視為由四個節日“塊”組成的序列,即“元旦(01.01)+勞動節(05.01)+國慶節(10.01)+圣誕節(12.25)”。通過擴大信息的容量,這樣一組看上去無任何關聯的數字就被賦予了具體的意義,同時也加強了記憶的存儲時間。口譯訓練中,譯員一般借助其原有的人生經歷和所存儲的知識,把進入大腦的信息進行組塊,轉化成有意義的信息單位即信息組。
短時記憶是交傳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短時記憶訓練是口譯技巧訓練的第一步,良好的短時記憶能力對譯員來說是尤其重要的,其會直接影響譯員的翻譯水平。筆者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口譯愛好者對交傳中短時記憶的重視。
[1]郭競.從認知負荷模式看口譯中短時記憶的策略[D].長沙:中南大學,2010.
[2] 王斌華.口譯:理論·技巧·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張玉翠.口譯中的短時記憶及其訓練[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9,(06):117-118.
Discussion On Short term Memory and Training Strateg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YINMing-yu
(Changchun Institute of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22,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the source of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is very strong and has a good short-term memor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f short-term memory in interpreta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and hope that the text will be helpful tothe studyofshort-termmemoryin the future.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Short termmemory;Memoryfeature;Trainingstrategy
H059
A
1674-8646(2015)08-0118-01
201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