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國際商務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飛速躍進且日新月異,對商務人才的渴求,對服務質量的標新,也更加迫切與迅猛,如何適應世界顛覆性的高新技術大變革,緊跟技術革命前進的步伐,有效提升國際商務教學團隊服務社會的能力,筆者認為:首先應在教學實效上求突破,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眼世界、瞄準未來、夯實基礎、開拓創新,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規模適度、結構優化、教學力旺盛的教學團隊,努力在提高教學效果上求突破,確保教學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確保服務能力的穩步提升。
一、建強教職團隊
擁有一支“教學力”旺盛的國際商務教學團隊,是實現服務社會能力提升的前提。對于一個國際商務教學團隊來講,能否有效提升服務社會的效能,取決于教學團隊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強教學團隊的頂層設計,優化專業教學團隊的結構,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力”,確立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是關鍵。
一是政治思想目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告訴我們,經濟始終是以政治為中心的“不二”法門,一個人如果政治方向跑偏甚至是與時代背道而馳,其行徑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甚至淪為歷史的罪人。教師是祖國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答疑解惑、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重任,是推動歷史文明發揚光大的辛勤耕者。當下,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提高教職團隊的政治思想素質致關重要且迫在眉睫。各團體必須以一貫之的加強教師團隊的政治思想教育,切實提升團隊的政治素養,堅定團隊的政治立場,鞏固團隊的政治信念,使之始終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到關鍵時刻不變節,大非面前不糊涂,強風面前不折腰,板蕩面前不迷途。只有團隊的政治素質提高了,理想信念堅定了,也才能培養出愛國、愛人民、愛社會的時代精英和國家棟梁,也才能有效發揮自身潛能,使自身人生價值更加璀璨,也才不會出現類似于香港“占中”事件的消極亂象。
二是能力素質目標。作為祖國和人民的園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還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格,韓愈《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打鐵先要自身硬”,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做一個智者和“明白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而不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團隊管理層要注重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具有集體觀和團隊意識,具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無私奉獻精神,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具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合作精神,能夠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能夠聯系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具備本學科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學科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開拓創新的能力,掌握現代科學手段和教育信息技術。其次就是改進和拓展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采取科學有效的、開放式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手段,以激發被授業對象的積極性,實現課程教學的立體化,確保教與學的有效互動。
三是師源建設目標。建設過硬的教師團隊,必須要有師源,作為國際商務教育團體,應立足于自身實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本職崗位培養,企業聘請兼職等辦法,打造一支思想品德過硬,專業理論扎實,教學能力強勁的教學團隊。根據國際商務專業教學需求,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有針對性的聘請客座教授,大力培養和引進高職稱、高學歷、高層次或急需專業人才。有計劃安排中青年教師出去進修,或攻讀在職碩士、博士學位,加大“雙師”型師資建設力度,合理安排教師下廠實習,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實訓指導能力,提升團隊的理論水平。分批次的組織教職人員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商務學術會議、教學研討會等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開拓教師視野,有效提升教職團隊的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拓寬科研、教研課題申報渠道。通過開展科研、教學研究,夯實教師團隊的整體學術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建設一支實踐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熱愛教書育人事業的國際商務教學隊伍。
二、夯實教學基礎
教學基礎是教師團隊“唱戲”的舞臺,是教學水平展示的平臺。否則,就會出現“巧婦難煮無米之炊”的尷尬現象。因此,加大教學基礎建設投入,為教師團隊架設“橋梁”或提供“梯子”,是團隊管理層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是建立專業教學實訓室。“紙上學來終非淺”,搞好學訓結合,是拓展教學成果的便捷渠道。作為商務運作團體,需要的是“管用”的人才,不是徒有一紙文憑的“花瓶”,因此,國際商務教學團隊必須瞄準商務團隊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搞好理論與實訓的有機結合。各商務教學團隊須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建立裝備先進、運行良好的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綜合實訓室,完善國際相關實驗實訓軟件,把企業環境引入校內實訓基地,搭建校內理論教學實訓平臺,如外貿單證員、國際商務跟單員、報關員等等相關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基地中得以實現充分的“工學結合”,以提高國際商務教學的實效性。其次,與廠家結成“幫建對子”,充分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有計劃的、分批次的委派教師員工深入企業頂崗實習,建立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產、學辦學模式,讓教師團隊的理論在實踐中得以求證,以更加有效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能。再次,依托網絡研發國際商務教學實訓軟件系統,使實訓基地實現“虛擬化、網絡化、普及化”,讓教師團隊甚至是廣大學生都能夠便捷的,足不出戶即能夠體驗專業實訓的模擬操作,在網絡虛擬基地中暢游專業流程,熟練專業程序,提升個體技能。以更加有效的拓寬教學實踐渠道,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拓展專業實訓室建設內容。有了實訓室,就具備了專業實訓的條件,下一步就是要根據專業確立實訓室建設的內容,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因此要在加強國際商務/國際貿易綜合實訓系統軟件建設、進出口業務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專兼職結合教學團隊建設、運行保障機制建設和環境職場化建設等方面進行鎖定,突出專業建設內容重點,加快信息技術應用步伐,積極利用國際商務專業的優質社會服務軟件和核心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改善多媒體教學、信息模擬等條件,適時升級信息化的教學內容。
三是開發國際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結合專業特點,瞄準世界前沿,加強與世界各國商務教學團隊的合作與交流,最大限度的借鑒國際商務活動的成功經驗,有選擇的“拿來”主義,結合專業實際,以注重培養能力為目標,設立與開發國際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為理論教學提供可靠的實訓課程體系,并通過實訓大幅提升實訓效果,使學生熟練掌握進出口業務動作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以期達到專業技術、操作、安全規范,并在課程中刻意安排組織紀律、愛崗敬業、誠信經商、團隊合作等方面素質養成教育,實現更加理想的實訓效果。
三、完善保障措施
有了優秀的教職團隊,有了夯實的教學基礎,就有了團隊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前提和條件,但要確保能力的實現,還須具備強有力的、科學的管理保障措施。
一是修訂,健全團隊管理制度。院校管理團隊,必須立足高遠、統籌規劃,做好團隊管理規范的頂層設計,科學有效的加強國際商務團隊的管理,協調團隊教學機能的穩步運轉,落實各項保障服務措施,發揮教師團隊的最大潛能。并結合實踐適時改進專業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教學流程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與效果評價制度,教師激勵和約束機制等。用制度規范團隊服務保障行為,確保把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納入規范化的軌道,確保專業人員能夠事事“有遵循”、“有操作、考核和評價標準可依”實現團隊能量發揮的最大公約數,以科學管理促團隊服務社會能力,以管理服務保障轉化服務能力生成。
二是引領,創新團隊競技氛圍。當今世界國際商務互聯互通,創新了新世紀競爭的新格局,提出了新要求。商務競爭也更加“兵不血刃”、如影隨形,其結果已是更加的慘烈和悲狀。“單槍匹馬”已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由此可見,樹立團隊理念,培養團隊精神,建立團隊體系,以團隊為戰斗單元勢在必行、物競天擇。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爆發出無窮的競爭力量,只能擁有自己的專業團隊,才能所向披靡、歷久而彌新。現實告訴我們,在當下的國際商務活動中,必須更新觀念,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以有效提高教職團隊服務社會的能力,必須革新“獨狼式”的破陣格局,開拓跨學科、跨國界、跨地域的團隊研究模式,建立聯合攻關、團體作戰的新格局,只有凝聚和引導教師參與學科團隊,才能激發出無窮的戰斗力,創新出團隊競技的良好氛圍。
三是落實,評教評學促進機制。業有所長,學有專攻,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管理層要善于發現并發揮團隊個體的優長,并給予其最寬大的發展空間,使其在專長領域教學方面多出精品、極品,近而最大限度發揮國際商務教學團隊的潛能,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團隊服務社會的能力。為了確保管理效能的最大化。首先要立好“軍令狀”,建立項目負責人、教研室主任、課程負責人責任制,將各門課程的建設落實到責任人和課題組。以外在因素促動內在潛能發揮,確保人盡其責、人盡其能,確保課程建設的有效落實。其次是組織相關考核人員,成立專業課程評教、評學考核組,定期對本專業課程的建設進行督促檢查和評審,并組織對專業課程逐一進行研討,充實好的意見和建議,反復修繕教學課程,建立商務教學課程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并定期進行信息資源的換代升級,確保專業課程與科技發展同步,確保課程信息不落伍、不滯后。再次,建立評教、評學的獎勵機制。通過公平、公開、公正的評教評學,對學有專長的課程建設成果,結合教師本人從事課程建設工作,計算一定的工作量,依據規定給予一定的專業課程建設補貼。對在課程建設中和課程教學改革方面有創新、成績突出、效果顯著的課程,給予一定的獎勵。對達到校級精品和省級精品的課程,分別給予更高標準的獎勵。對有功人員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通過以上獎勵措施,能夠激發商務教師團隊的內在潛能,并形成合力,近而實現其服務社會的最大效能,以期有效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項目“國際商務專業SPPAP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計劃”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jyxm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