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化能力培養的探討
熊禮軍,侯孔發,程學華,朱海濤
(安徽三聯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由于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許多高校都定位于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型大學,其中不乏二本和三本院校。在中國經濟現代化建設和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運而生。目前,許多二本和三本院校都在積極打造應用型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就是把大學生培養成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專門人才的地方。這就需要在大學課堂里學習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培訓崗位知識,也就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化能力教育,讓學生在一畢業時到公司就能勝任崗位的要求,無需培訓,直接上崗。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大眾化高等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化能力教育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把學生培養成企事業單位需要的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專門人才。同時應該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相關培訓課程直接在大學課堂里進行學習,減少企業公司的人員培訓成本,讓學生畢業后無需培訓就能勝任崗位能力的要求,直接上崗。[1][2]近年來,雖然應用型院校建設取得很大的成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職業化能力人才,但是應用型高校在對學生的職業化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在職業化能力教育的辦學定位思想、“雙能型”師資隊伍、實訓室、教學方法和實習就業基地方面比較突出,這些問題都亟需進一步加強或改進。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認識不一致,不能形成統一的認識
雖然二三本院校在積極打造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但是實際上所體現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認識不一致。有的院校師生根本就沒有所在學校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這種思想,有的師生對此認識很淺顯,不能夠理解其真正內涵,有的師生認為職業化能力教育和其他重點大學高等教育混為一談,不能區分他們之間的正確關系,全校上下不能形成統一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只有形式,沒有內涵式建設。全校師生若不能形成統一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應用型高校建設將成為一紙空談,對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教育也將不存在。
(二)“雙能型”教師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的需求
“雙能型”教師定義為“既具有某一專業的教師資格與能力,同時又具有其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所要求的職業資格與能力”,他們應該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工作經驗兼備的具有這樣雙重素質與能力的教師,而不僅僅是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的“雙證”教師,這是基于職業化教育的特殊性而對“雙能型”教師提出的職業要求。應用型高校的“雙能型”教師不但數量少,而且結構不合理。應用型高校“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困擾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加了職業化能力人才培養的難題。由于“雙能型”教師缺少,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3]
(三)校內實訓室缺乏,選購的實訓教材不夠合理
綜合目前安徽地區的應用型高校校內實訓室缺乏情況,主要存在的以下問題:(1)經費來源不足,有的二本院校是公辦院校,國家財政投入有限,有的獨立三本院校和民辦三本院校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生的學費和學院自籌,辦學經費較緊張。相比較來說,實訓室建設就是一紙空文;(2)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實訓室的建設不是短期內就能建成,需要長期的積累。既然學院經費存在一定的難題,作為學院的領導應該制定一個5~10年的中長期目標,逐年投入,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實現最終的目標;(3)學院缺乏創新的實訓教材和細化的實訓方案,選購的實訓教材也不夠合理,相近專業和相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不能因材施教。同時學生通過實訓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膚淺,非為用而練,缺乏實用性。[4]
(四)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現實中“企業”很少帶進課堂,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得不到充分保障
目前,大學生們基本上依靠授課老師在課堂里獲得專業知識。相對來說,這種幾乎唯一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沒有新意,達不到對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目的,實現不了應用型高校的建設。同時,學生們很少被帶到企業里進行現場授課,獲得對事物直觀地認識;企業高管和資深技術員也很少深入到大學課堂給學生們授課,傳授學生們工作中的豐富經驗知識。
(五)校外實習就業基地不足,并且長期合作企業不僅少而且不穩定
所謂校外就業實習基地,是指通過簽訂相應協議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校方授權企業為學校定向校外就業實習基地,企業定期吸收在校生作為實習對象,進行培訓、工作,最終獲得雙贏的合作方式。[5]根據安徽應用型高校調查,安徽省某高校財經管理學院的實習基地只有12家,在這12家中,主要針對專科學生,真正長期保持聯系的并不多。針對財經管理學院的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兩個專業要求,還無法滿足學生就業實習的需求。根據安徽省某高校財經管理學院的市場營銷和旅游管理兩個專業202名學生進行了就業實習滿意度的調查統計,有154名學生主要靠自己或家庭選擇自己的職業,占調查總數的76%,有60名學生通過學校組織的招聘會選擇自己的
職業,占調查總數的30%。可想而知,應用型高校所提供的實習就業基地讓學生去選擇職業,遠遠沒有達到學生的要求。而對于本科學生目前還沒有實習基地。
(一)統一全校師生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認識
學校應該對全校師生進行統一的應用型院校的思想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專門人才的這種思想要扎根在師生的心里,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潛入,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理論素養高、口頭表達能力強、實踐動手能力過硬的實用型人才。
(二)與市場接軌,定期修訂課程設置,多開設些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應用型課程
應用型院校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與市場接軌,多開設些市場對學生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實用性課程,提高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水平。所以學校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定期進行課程修訂,可以每隔四年或五年進行一次課程修訂,剛好本科四年或者五年學歷教育是一個循環,再根據學生實習就業情況和企業對人才的專業素養要求,進行課程添加、刪除和修改。
(三)加強學校的“雙能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應用型水平
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鍛煉,頂崗實習,提高專業技術素質。因此應用型高校需要的不僅是具有理論知識的教師,還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會”、“熟”、“精”、“專”四個層次的要求:“會”基本掌握相關技能,會實際操作;“熟”熟練掌握相關技能,能熟練操作;“精”能精通所教專業課相應的職業技能;“專”擁有一項以上高水平專業技能。應用型高校應積極地通過對原有專職教師進行實踐能力培訓,以及從企業和行業的第一線聘請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任教等措施,來加快建設“雙能型”教師隊伍,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水平。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實訓室,選購不同層次和專業的實訓教材
實訓室建設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培養手段,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強弱。因此,實踐教學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應用型高校的生存與發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標,不斷鞏固實訓室內涵建設的成果,提升實踐教學與管理水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首先加快實訓教材的建設,如市場營銷實訓教程、物流管理實訓教程、財務管理實訓教程和會計學實訓教程等,在教學中加大實訓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加深認知實踐的了解和把握;其次,根據應用型學校的辦學條件欠缺、經費的來源的不足,在短期內很難把所有專業實訓室都能建成,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分批分期實施實訓室的建設,形成長期的規劃,實現實訓室建設的最終目的。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應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角度出發,積極認真地開發新的實訓項目,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改革教學方法,學校應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授課和學習
在大學課堂里進行教學已不能滿足大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的需求,這就需要改革學校對學生完全課堂式教學方法,這就需要學校定期組織老師和學生到企業里進行授課和學習,讓學生們更直觀地認識和理解事物,有條件增加他們操作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增加他們就業競爭力,讓這種到現場教學成為常例,學校應積極與企業建立現場教學基地,與不同的企業進行不同專業的現場教學建設,以保證各個專業都有現場教學基地,保證學校對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
(六)定期開展“企業高管進課堂”活動,在大學課堂里講授企業培訓課程
從合作企業聘請高管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大學課堂里對學生們進行職業化能力教育,另外從企業一線職工中選拔聘請能工巧匠、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并加以培養,幫助其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應用型高校還要根據專業要求,靈活地從生產第一線、公司等單位,聘請既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和能力的教師進行教學,不僅滿足了學校的職業化能力教育教學需要,而且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又學習到來自現場的實踐知識,拉進課堂與社會的距離,實實在在提高其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職業化能力人才培養的質量。
(七)建立長期穩定地合作實習就業單位,積極拓展校企合作
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加強實踐育人。為加強實用性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應要求各院系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建立并保持良好地合作關系,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到大四的時候選送學生到基地開展實習鍛煉,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培育學校的實踐育人特色,這也是應用型院校提高學生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最重要的環節。
綜合上述內容,應用型高校應該在全校統一職業化能力教育的思想;定期修訂課程設置;積極引進和發展“雙能型”教師;逐步建立和完善實訓室建設和實訓教材選購;改革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授課和學習;邀請企業高管和骨干技術人員到學校進行講座或做兼職教師;建立長期穩定地合作實習就業單位,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大力提高學生的職業化能力,把他們培養成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專門人才。
(注:本文系校級項目“質量工程”,項目編號:13zlgc056)
參考文獻:
[1]郭占元,安燁,梁琳.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7(1):75-78.
[2]董琴,汪宏友,馬佳等.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內涵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11):43-44.
[3]王佩,凌明亮,黃仁術.安徽省“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不足及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版),2014,11 (4):106-107.
[4]林雪燕.加強技術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1):40-42.
[5]李蓬實,鄢小藍,李政.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