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學生認知調查與分析
孫裕金1,陳芬芳2
(1.宿州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實驗中學,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體現了高校的綜合實力,以S學院為例,對調查對象開展校園公共服務認知調查,通過收集資料,對調查中收集的數據及發現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校園公共服務建設產生的影響,對校園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提出樹立先進理念、科學管理、提高學生參與力度、加強監管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公共服務;學生認知
高校校園公共服務的完善可以為高校教學、科研、學生生活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是地方本科高校的綜合實力體現,目前各地方本科高校依托財政資金的大力投入,正在積極開展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客觀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強建設,[1]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是高校校園公共服務的服務對象和實際體驗者,從學生角度來看地方本科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建設情況,其切身感受和認知是檢驗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建設完善與否的重要因素。
地方本科高校多是近些年專科升格為本科的,S學院即是這樣的典型院校,所以本研究以S學院為例,以S學院作為普通地方本科高校的縮影來進行深入調查。S學院2004年5月升格為本科院校,2008年成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為安徽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單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萬6千余人,正在建設完善校園公共服務體系。目前基礎設施已基本到位、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建設過程中考慮到人性化、規范化、使用功能等方面,公共設施能滿足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生活需求及部分心理需求。
學生學習方面,每個二級學院均有獨立樓層,大多學院建設有實訓室,各教學樓教室大多安裝多媒體教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億余元,圖書館面積3萬多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00多萬冊;學生生活方面,學校有兩個校區,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學校建有標準化田徑場和眾多體育設施,建有3個食堂和12棟學生公寓,第一和第二食堂為學校自營,第三食堂為服務外包;環境方面校內環境整潔,主教學區環境優美,部分區域有衛生死角,校園外周邊稍顯臟,正在進行物業外包招標工作;文化上,學校建有三館三所一園,設有大學生服務中心,位于其行政辦公樓一樓,是其特色之處,學生服務職能部門進駐,提供53項一站式服務,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
對S學院開展了校園公共服務學生認知調查,調查時間為2014年上半年,是S學院接受一次重要評估之后一段時間,調查隨機抽取了146名學生作為樣本,調查內容主要是關于學生對高校校園公共服務的認知,調查采用問卷和訪談綜合的方式。
(一)關于公共服務的認識
關于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內涵的認識,學生的理解角度各不相同,思維相對發散,經整理歸納為幾個主要的理解角度:73%學生認為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就是校園公共基礎設施建設;55%學生認為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就是后勤服務;32%學生認為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就是為學校教學服務。高校校園公共服務體系是涵蓋多方面的綜合體系,學生的理解偏泛化,但也能反映出校園公共服務的本質,尤其是能準確的認識到高校校園公共服務就是為學校教學服務。
(二)調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1.公共設施功能不完整
52%學生認為學校公共設施功能不完整。主要問題為:學校校園示意圖比例存在失調嫌疑,信息傳達不準確;學校的路牌、指引系統標識不清晰;學校交通信號標志部分被樹枝遮擋,起不到應有作用;除主干道外,很多路段樹木起不到遮蔽功能;校園存在設計不合理現象,文化因素的融合不夠。
2.校園公共設施的不完善
學生普遍認為校園公共休閑座椅缺乏,只有部分石椅,缺乏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公告欄傳達信息不足,用于宣傳、廣告多,缺乏學生使用公告欄;路燈偏少,亮度不夠,個別損壞未更換;學校建有雕塑、噴泉,但學生未見過噴泉使用;學生洗浴場所不足;體育設施數量有限,配置不足,種類偏少、偏傳統;學校的自動取款機需要增加等。
3.服務需完善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部分公寓、食堂服務人員服務意識欠佳,態度較兇,責任意識不強;公共設施存在自然損壞和人為損壞,個別課桌椅損壞,尤其因學生好奇心致使消火栓、滅火器、玻璃存在破壞現象,維修未能及時到位;大學生事務中心值班時間與部分學生上課時間沖突;食堂可以再增加花色、品種等。
4.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認為學校存在管理不到位現象,如宿舍管理;還有隨處可見的課桌文化,課桌上的圖片、文字公式、征婚啟事等;存在踐踏草坪行為;墻壁上的打油詩、腳印、留言等;辦理個別事情手續繁雜。
(三)學生滿意度調查
關于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認為非常滿意者沒有,22%學
生認為滿意,61%學生認為一般,17%認為不滿意,認為非常不滿意者沒有。關于是否感受到學校公共服務的進步與改善,92%學生普遍感覺學校公共服務進步明顯,校園環境有明顯變化。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認為學校公共服務一般以上的占調查學生的多數,說明學生認為校園公共服務總體是合格的,但存在著不足。
(四)調查中學生所提建議
從調查看,學生對S學院是十分熱愛的,在征求學生意見時,學生踴躍提出自己的建議,尤其是對于學校公共服務需提高地方意見更為集中。學生認為校園設計的色彩與風格較單調;建議珍珠湖改建、柳溪改建,增設亭臺、座椅等,景觀設計融入人文思想;校園公共設施缺乏獨創性、地域特色和文化氣息,建議多添置靈璧石作為特色;對學校指引標識系統進行完善;利用校訓、導向標識、宣傳等對校園文化氛圍進行營建,進行人文教育。
從校園公共服務學生認知調查來看,學生對學校校園公共服務存在認知不全面或片面現象,但總體來說反映了校園公共服務的各個方面,調查真實的反映出了學校公共服務存在各種問題。
(一)對學校的影響
1.改善辦學條件
校園公共服務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學校的教學環境,改善辦學條件,學校通過服務外包等舉措來完善服務,如學校多媒體教室建設,以前學校多媒體存在各種問題,自2014年2月份,學校多媒體服務整體外包后服務有明顯改善;還有學校物業服務,以政府采購方式,規范操作,通過公開招標,選擇物業外包單位,使學校精力集中于教學、科研上去。
2.改善環境
校園公共服務建設使學校環境有很大變化,S學院2009時綠化投入經費約幾十萬,投入經費逐年增長,2014年投入綠化改造經費約800萬,這些經費的投入會使學校的面貌出新的變化,為學生提供更優美的環境,能更好為學生提供服務。
3.提升學校知名度
校園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會增進學校的綜合實力,更好的為學校教學科研、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使學校具有更高知名度,通過特色建設,營造出鮮明特色氛圍,[2]使學校不光有知名度還有美譽度。
(二)對學生的影響
1.提供公共空間與交流場所
校園公共服務尤其是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的持續完善和投入,為學生帶來更多公共空間和交流場所,為學生舉辦各種活動提供便利,從而提供更多溝通機會。
2.有利于學習生活
校園公共服務的改善尤其是后勤服務的改善對學生影響很大,更反映出學校的口碑,所以學校要對后勤加大力度,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貼心服務,人性化服務。如正在推進的空調進高校工程從調查中就能感受到學生非常喜歡。
3.增強學生認同感
校園公共服務的完善和優質會明顯增強學生認同感,如“吃在工大”這樣的說法,工大的學生明顯有種自豪感,“吃在工大”更是工大校園公共服務優質化的表現。如一個學校衛生清掃不及時就會明顯降低學生的認同感。S學院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大學生事務中心得到普遍好評,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園為想創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且學生服務態度很好,大學生事務中心可以切實解決一些問題。
(三)對招生影響
信息化時代,學生填報志愿往往會通過多方面了解學校,網站、論壇、親戚、熟人、貼吧、口口相傳的口碑、電話咨詢等多種渠道同時進行??紤]因素很多,學校教學科研、畢業生就業、學校環境、宿舍情況(有無空調、獨立衛生間等)、網絡建設、學校的食堂飯菜價格、是否設立少數民族飲食區域等均會影響學生志愿的填報。這些考慮因素大多和校園公共服務相關,所以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尤其重要。
針對S學院校園公共服務學生認知調查中發現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樹立先進理念
學校領導要重視校園公共服務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并進行政策支持,樹立先進的理念,為學生服務理念,對于為學生提供公共服務而言,學校學生處、教務處、財務處、圖書館、各二級學院、后勤部門都是大后勤范疇,在為學生服務時應該提供更多免費服務和優質服務,S學院作為地方高校也就是所謂普通的二本,知名度、美譽度相對不高,地域優勢不明顯,這也是很多地方高校共同存在的問題,所以更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確立正確服務觀,樹立人本意識。
(二)科學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需要強化制度建設,[3]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并落實執行,如政策制定、執行、修訂時要首先考慮學生。提升教職工尤其是食堂、學生宿舍管理員等直接面對學生教職工素質,通過績效考核和合理化獎懲制度引導大家提供貼心服務。建立數字化校園,推進校園一卡通系統,在門禁、餐飲、宿舍、學習、成績登陸、考核等方面發揮作用,促進管理科學化。通過合理科學規劃,完善學校的標識系統、景觀設計等,體現地域特色。
(三)提高學生參與力度
學校要加強宣傳,通過宣傳使學生知道校園公共服務維持的難度,使學生也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的習慣,加強與學生溝通,關注學生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建立溝通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使溝通順暢。讓學生參與到校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中去,通過參與,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公共服務體系同時也是素質拓展體系,增強學生認同感。
(四)加強監管力度
學校要對教學、管理、學習、科研、生活等方面加大監管力度,在校園公共服務各方面尤其是后勤服務方面更要加強監管。加強食堂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制度,狠抓內部管理,抓制度的落實;加強環境管理,構建美麗校園;增強學校維修時效性,不僅要管理還要監管到位、落實到位。
(五)公共服務要與時俱進
學校在提供校園公共服務時,要切實考慮社會發展及技術發展的速度,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這是校園公共服務重點建設領域;圖書館要在提高紙質圖書流通率的同時加強數字資源的建設。
下一步在構建公共服務體系時,要利用多方面資源和力量,走規范化、科學化建設道路,要具有前瞻性眼光,如數字化建設、通過購買服務來促進管理等,提高效率,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注:本文系安徽省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3SQRW077ZD;宿州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SZXYFWDF2013010)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難點探析與路徑選擇[J].理論月刊,2008,(10):97-100.
[2]湖南理工學院課題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個性與特色發展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3,(8):25-27.
[3]中南大學課題組,張堯學.地方本科高校內涵式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及改革建議——以某省20所地方本科高校為例[J].現代大學教育,2014,(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