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李立鵬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技能大賽是各職業院校展示教學成果的平臺,同時已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標準。作為實踐性極高的比賽項目,會計技能等經濟類大賽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本文以會計專業為例,主要闡述了職業技能競賽在會計專業建設中的重要功能及價值,并提出所在校會計專業建設的愿景與展望。
關鍵詞:會計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專業建設;實踐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企業的運營模式。企業運營模式發生變化,帶動業務流程的變化,進而促進崗位職責和技能的轉變。這一系列的變化,促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要,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大責任與使命。
(一)會計人才市場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狀況
應該說目前我國人才市場對復合型、應用型的會計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企業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能提供給在校學生管理類的實習崗位甚少。經濟管理類學生想在企業通過實踐來獲取寶貴的實際工作經驗愈發困難。而熟悉企業財務工作流程、積累企業管理經驗是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需要在各種實踐環節中獲取。目前雖然大多高職院校為適應社會發展以及人才市場對此類畢業生的要求,在會計實踐教學方面作了不少的探索和改革,但是隨著產業的升級,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逐步提高,特別是對實際操作能力方面要求較為突出,因而會計高職的實踐教學依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二)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仍然面臨的問題
1.“雙師型”專業教師欠缺
高水平師資的缺乏,特別是“雙師型”專業教師的欠缺,已成為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體和中堅力量是教師。從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材教案的編寫、教學進程的擬定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都離不開教師。高職院校大部分專業老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大學畢業直接進校入職,教師本身的職業技能局限,缺乏企業實戰經驗,必然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以漳州城市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會計專業教師隊伍中的青年教師所占比重較大,其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72.7%,這一方面說明目前這支隊伍年輕富有活力,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師資的專業實踐歷練欠缺與不足。
2.實踐教學設計存在較大的缺陷
就實踐教學硬件環境來講,一些為節約辦學成本投入較少的院校甚至沒有電算化會計實訓室等基本配置。有些院校雖然實施了實踐技能課程,但由于實踐設計往往與實際業務有相當差距,實習資料抽象且不系統,很難體現出實際會計工作的現場感,導致實訓缺乏實用性和有效性,所以執行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1]
3.傳統教育意識制約職教的開放性
高職院校相當一部分專業教師是由師范類大學培養的,這類老師往往比較注重中規中矩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略顯單一,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大多停留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以致培養出來的高職學生呈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出現畢業生手拿著優秀成績單,但動手能力差,上手慢,技能不過關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的尷尬局面,這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會計實踐教學與專業培養目標的脫節,以及與實際會計工作需要的不相適應性。面對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會計實踐教學亟待變革與創新。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里提到要“完善職業院校教學比賽制度,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提升國際影響力,將學生比賽成績作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依據。”可見國家對職業技能競賽的肯定與重視。職業技能大賽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行業主管部門紛紛組織并掀起了“學技能、比技藝”的賽事高潮。[2]作為實踐性極高的比賽項目,會計等經濟類大賽近年來在狠抓崗位技能方面尤為突出。以職業技能競賽引領和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已成各高職院校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一)完善建立更貼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
因為技能競賽內容往往圍繞職業崗位核心技能和行業專業前沿技術來命題,所以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各高職院校可以在培養學生技能方面找到抓手和切入點,發現現有人才培養的缺失之處,逐步予以調整和完善。[3]會計技能競賽也不例外,技能大賽中往往能折射出會計專業建設薄弱環節。縱覽近幾年高職財經類大賽,比賽的內容是大賽出題組調研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而設定的,反映最新的崗位職業技能要求。依托職業技能大賽,掌握市場需求信息,創新培養模式,借鑒和采納會計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完善建立更貼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有巨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以我院為例,近幾年財會專業緊密結合漳州地方經濟和
社會發展需求,認真開展人才市場調查研究。專業教學團隊在廣泛聽取行業企業人士的意見基礎上,結合近幾年會計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方向和考核側重點,重新修訂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增強學生崗位技能為主線,構建以通識課、職業基礎課為基礎,以職業核心課為中心,以實踐課程為重點,以職業延展課為輔助的課程體系,更加注重突出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
(二)以競賽引領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動手創新能力的特色,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由于職業技能競賽使學校在培養學生技能方面找到了切入點,對教師的教學方式起到了極大的觸動作用。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探析職業技能競賽對職業教學的意義,包括引發職業教育工作者對教學質量的反思。會計專業老師可以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的窗口,從大賽項目內容、考評標準等方面入手,分析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促進教學目標明確化,建立和完善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的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從而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改革。[4]
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會計技能”項目里,分出納、成本會計、總賬會計、會計主管四個崗位進行競賽,同時穿插崗位專項技能賽項目。競賽要求參賽者向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競賽平臺提交相關的業務處理結果:出納——轉賬支票、業務委托書、貼現憑證;成本會計——成本計算表、成本業務會計分錄等;總賬會計——非成本業務會計分錄、科目匯總表、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等;會計主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納稅申報表等。一些崗位模擬課程(如我院近年來開展的《主辦會計崗位模擬實訓》、《會計核算崗位模擬實訓》、《出納崗位模擬實訓》等)實際上都可以參照省賽、國賽標準,嘗試對某一具體工作環節、某一工作崗位進行深入細化,開發、設計更多的與技能大賽相關的教學項目任務,并逐步完善訓練方案,通過設置激勵性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會計類課程的熱情,并以此來檢驗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效果。[5]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里強調了“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重點提到“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
會計實驗室的建設與專業建設緊密相關,會計實驗室建設的最主要目標就是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引進實訓教學軟件、搭建校內實訓基地已成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加快實訓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教育界特別是職業教育紛紛熱衷于探究案例教學法。經過二十年來的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不失為會計專業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但在實現案例教學時需要用到大量的教學案例,現行的教學案例大部分又與實際會計業務相差較遠,無法達到教學預期的效果。引進具有豐富案例庫的實訓教學軟件,賽、訓、教結合,是迅速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參加近幾年的會計職業技能競賽,我們確實領略和見識了諸如用友ERP財務軟件和網中網會計實訓教學軟件及其競賽平臺的強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職院校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應該為會計專業逐步配齊這類較為成熟的實訓軟件。如此,既能滿足日常實訓教學,又可作為參加省賽國賽等技能競賽集訓的基地,在會計實驗室里就把職業技能競賽常態化,可激勵和引導學生迅速提升職業能力水平。
這幾年陸續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極大推進了我院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2011年11月,由教育部高職高專經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五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總決賽中,我院會計專業十位學生組成的兩支代表隊分別榮獲福建賽區一等獎和三等獎。其中一位同學獲得福建賽區個人特等獎,三位同學獲得福建賽區個人一等獎,同時兩位老師獲得“最佳指導教師”獎。
除了會計信息化,會計專業參加的相關賽事也捷報頻傳,我院連續幾年獲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高職組)省賽區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企業沙盤模擬經營技能比賽連續兩年獲得省賽三等獎。近年我院與北京金長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證券漳州分公司聯合承辦“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暨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論壇”。結合論壇的活動,我院金融專業的學生與齊魯證券漳州營業部、瑞達期貨漳州營業部合作連續舉辦模擬炒股等競賽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競賽集訓的過程其實就是實踐教學的過程,可以通過參賽者以點帶面,以競賽為引子,達“以賽促訓、以訓促學”之功效。
教師隊伍的質量決定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就無從談起。各職業院校大都把教師隊伍的建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以我院為例,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人才強校戰略,學院近年陸續實施的教學名師、領軍人才、專業帶頭人、青年優才的“人才集聚工程”,有效地激勵了一批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奉獻敬業精神的老師,以極大地熱情投入到高職教育中來,從而推動了人才隊伍的優化和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
我院會計專業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實踐教學已經實現了突破性發展,但實訓教學設備較落后是我們的硬傷,主要表現為會計實驗室配套設施沒有與時俱進,財務軟件的更新升級滯后,影響到教學改革的效果與質量。因此,加大對實踐教學的資金投入,完善、培植實驗室和實訓教學基地,仍然是我們接下來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
會計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課題,如何尋求有效的優化路徑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課程實施者通過對技能大賽在會計專業建設深層次的優化研究,開發和設計出更多與技能大賽相關的教學項目,以職業技能競賽引領和推進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同時應激發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會計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升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JB11516S;福建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教改研究課題,項目編號yjy201203;福建漳州城市職業學院人才集聚工程“青年優才”培養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吳安南.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2]尹維華.技能大賽是當今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助推器[J].職業,2010,(29).
[3]隆平,石紹軍.職業技能競賽對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2,(8).
[4]孟銀平.探究技能大賽引領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6).
[5]楊奇,王媚莎,李庭華.職業技能競賽對優化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影響及作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