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科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教材資源;活動;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102—01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了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倡導閱讀自學,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為基礎,以最優化的教學構思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去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整合數學教材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現行的人教版數學教材是編寫者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的,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作為一線的數學老師,我們不能“教教材”而應該用“教材教”, 但教材中部分內容的編排也不一定適合我們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們必須根據實際的學情對教材進行合理、大膽的整合,緊緊圍繞著數學的邏輯體系與學生認知規律的最優化結合這個核心問題,將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掛鉤,并注意在新舊知識的溝通、知識間整體與縱橫聯系等方面進行整合,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仔細地分析和研究教材,不難發現教學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處理,更能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接受,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 以數學活動為載體,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新課程倡導學生應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數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建立在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教師不能一味強調知識的傳授,而更應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最終形成自主學習。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讓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法。現行的課堂教學環節主要是:復習回顧、情境導入、新課學習、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實際上,這些環節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取舍,從而使課堂的安排更加緊湊,使課堂教學更流暢、更高效。
三、以方法指導為目的,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呼喚新的教法,更呼喚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意味著學習方式的轉變,帶來了課程教學的變化,由單一轉向多樣,由片面學習轉向全面學習,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思中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身體的更多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受益終生。
數學課堂上一要教會學生聽:就是聽教師和同學發生的信息。這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個連課都聽不懂的人要想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就無從談起。如果聽課的方法不正確,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很好。學生聽課是一個動靜結合的復雜的心理過程,需要靠耳聽、腦想、手動來共同完成,教師應明確地告訴學生。二要教會學生想:就是問為什么和是什么?要能想到點子上、想到關鍵處、想出新意來。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針對某個問題大膽地進行猜測,無論其是對還是錯。三要教會學生記:就是做好筆記,不單是教師的板書,也包括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還包括對問題的獨到見解和思維方法,同時,也要記下不懂的知識,以便課后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聽課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合于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要在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對課題的導入,學生的活動,教具選取,問題設計,板書安排,作業設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周密思考,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適宜的施教方案,力求講課講得生動而又有吸引力,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才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