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關鍵詞】 幼兒;音樂教學;唱歌;愉快;興趣;提高;創編;互學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4—0115—01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恰當引導,靈活教學,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讓幼兒愉快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精心選材,激發幼兒“愉快”學唱的興趣
幼兒是否喜歡唱歌,與一首歌曲的選材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應有的放矢地選擇歌曲,應從歌曲的難易程度、節奏、內容、意義等方面仔細考慮歌曲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地域特性、主題內容等,是否能激起幼兒參與唱歌活動的興趣和欲望。如,中班歌曲《我的好媽媽》《理發店》節奏歡快,貼近幼兒生活;《勤快人和懶惰人》曲風詼諧,寓意直觀深遠,這些歌舞幼兒都非常喜歡,教師可選擇不同的曲風讓幼兒學唱感悟,激發幼兒“愉快”學唱的興趣。
二、創設表演場景,引導幼兒“愉快”地理解歌曲內容
情景表演最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我會用故事形式導入新歌教學活動,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讓幼兒在各種形式的情景表演中理解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情感。如,在學唱歌曲《蝴蝶找花》時,我先讓幼兒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再分別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使幼兒創編出許多動作來表現歌曲情感。
又如,在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時,我引導幼兒扮演“烏鴉媽媽”和“小烏鴉”,在情景表演中朗誦歌詞,并進行整體學唱和相關的游戲活動,以此表現小烏鴉和媽媽濃濃的親情,在活動中幼兒愉快地理解了作品內容。這樣不僅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而且也激發了幼兒濃厚的學唱興趣。
三、創編歌曲,讓幼兒“愉快”地創新
在唱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幼兒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而且還應注重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要留給幼兒創編的空間和余地。例如,在學唱活動中,可讓幼兒根據曲調創編相應的歌詞,這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比如,在音樂游戲《兩只小鳥》中,讓幼兒通過手指表演學唱歌曲;還可以組織幼兒自己找朋友合作創編表演:一個扮咚咚,一個扮叮叮,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小鳥飛走了。對于幼兒的不同創造行為,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幼兒已有的創造經驗基礎上,教師還應該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不懈的努力激發出幼兒的最佳創造力。
四、融洽師幼關系,營造“愉快”的活動氛圍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于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歌曲之美,自發地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地學唱歌曲。
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此歌前,我有意識地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歡快、跳躍的旋律以及拍拍手、跺跺腳的歌詞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我故作驚訝地對他們說:“你們真了不起,這首歌老師還沒教呢,你們就會唱了。”幼兒在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倍增,更加賣力地唱了起來。一些平時不大愛表現的幼兒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起來。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情緒、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于感染力,要能形成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要能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要能讓每個幼兒都產生想積極學唱歌曲的愿望。
五、注重教學過程,讓幼兒間“愉快”地互學
在教學中,如果一味地讓幼兒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性質,沒有教給幼兒歌唱的方法,那這節課就沒有意義。因此,教師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應關注幼兒的每個學習過程,讓幼兒“愉快”地互學。如,在教唱歌曲前,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讓幼兒學會吐字清楚地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幼兒沒有記住歌詞,還可以設計延伸活動,可經常性地播放這首歌曲,讓幼兒在有意無意中學會此歌曲。
當然,同伴也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讓幼兒在玩耍、游戲中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幼兒教幼兒”,它也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