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便利策略
□段奇清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南洋一帶大興土木,房地產建設如火如荼。一些施工隊也就趨之若鶩,使得競爭異常激烈。
一次,一個公寓建筑群要興建了,由于工程規模大,眾多的建筑公司都來投標,都想這塊肥肉落入自家之手。一些人認為,這么有油水的工程,不是被腦瓜靈活的日本人拿到,就是為有實力的歐美人中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最終勝出的卻是一家華人建筑公司。
競爭激烈,老板就掌握了價格主動權,日本人和歐美人預算了又預算,拿出了能獲得并不多利潤的標價,即使如此,華人公司的價格卻比他們更低一籌。結果出來后一片嘩然,日本和歐美人說,華人這是賠本賺吆喝。不僅日本人和歐美人這樣說,連老板也認為如此低的價格,公寓樓根本無法建。
在簽合同時,老板對華人公司負責人楊尚華說:“現在反悔還來得及。”“請放心,”楊尚華說,“我們中國人講究的就是誠信。即便這樣的價格,絕對保證質量和工期。”老板見楊尚華如此有把握,問:“難道你有什么高招嗎?”楊尚華笑了笑:“高招談不上,我倒是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老板點點頭,示意他說下去,楊尚華說,“我想在工地周邊開設一些餐廳和百貨店,這不僅無礙于工程建設,而且還方便了工人們,我想您不會反對吧?”老板覺得他的話挺有道理的,也就同意了。
所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在主體工程公寓樓開工之前,一家家餐廳和百貨商店拔地而起。原來,公寓樓是在一片荒地上興建的,附近兩三里地都沒有飲食店和商場。在公寓樓開工后,工人們就近吃飯與購買用品,且不需當場付款,該付的錢在發工資時一并扣除,工人們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也大大提高了工效。
這種做法讓老板佩服不已,也給了老板啟示,老板對楊尚華說:“這些餐廳將來不賣給別人,我全都要了,并且給你優惠的價格。我們再來簽一個合同吧!”
原來老板考慮到,公寓樓建成后,住進的人也是需要用餐和買東西的。這個建議也立即得到了楊尚華的同意。
這樣一來,從進餐與銷售百貨賺到的錢,成了楊尚華公司的利潤;再加上節省工人們的時間,提高了工效,使得工程提前竣工,房地產老板按合同給予不算少的獎勵,兩項加起來,華人公司也就有了可觀的利潤。另外,因工效高,工人們多掙了錢;房地產商也以最低廉的成本蓋起了公寓樓。
便利,便皆大歡喜,也就是最好的商機。
(摘自《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