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慧
(吉首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泰勒在1949年《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中提出,課程的開發是以社會需求、學科發展以及學習者自身需求為基本維度的。隨著社會對專業人才全面發展綜合能力的需求,高校舞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對綜合性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個人除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對綜合音樂素養與能力的要求也不斷加大。傳統的以“夯實基礎、加強實踐、提高素質、培養能力”為目的的高校舞蹈專業正面臨著突出的綜合性課程建設問題。無論從樂器的演變史,到理論作曲家的創作,以及演奏家的音樂技巧詮釋,鋼琴藝術無不包含著比任何樂器豐富的審美信息[1]。鋼琴以它相當于交響樂隊般的多層次聲部、超廣音域、超強音響等獨特宏大的音樂表現力,給學生音樂思維的探索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成為音樂學習上的“試金石”。通過鋼琴課的練習與彈奏,能快速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情感力、表現力,讓學生通過審美實踐活動主動融入到音樂藝術的體驗之中。
舞蹈專業鋼琴課可以充分利用音樂和舞蹈的藝術特點及二者固有的藝術互通特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理論知識,結合鋼琴學習和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有效認知;音樂藝術素養訓練和提高又反過來促進舞蹈藝術的訓練和實踐,能更加完美地塑造和表現特色鮮明的舞臺藝術形象,培養具備扎實基本技能和綜合藝術修養的復合型藝術人才。
舞蹈從起源上就與音樂密切相關,猶太學者庫爾特·薩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指出“整個舞蹈可能起源于節奏結構的胚胎……在原始社會里,一般的舞蹈經常用歌聲伴奏,一切歌曲都是為舞蹈編造的。”[2]161-167鋼琴課的開設為舞蹈專業課程綜合性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舞蹈專業課程建設以舞蹈藝術的學習和訓練為著手點,鋼琴課以音樂藝術的學習和彈奏練習為手段,在舞蹈藝術的學習中,可結合鋼琴藝術的特性,探求舞蹈與音樂的一致性。鋼琴尤其是數碼鋼琴的學習與訓練,能有效的將舞蹈與音樂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
古人云:“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節奏是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是音樂藝術的基本構成要素。同時,節奏也是舞蹈藝術最為突出的特點,它是舞蹈律動之根本。由此可見,節奏是音樂與舞蹈的時間結合。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在時間上的組織。舞蹈可以被音樂旋律帶動,也可以脫離音樂旋律依據節奏而律動。在音樂諸元素之中,節奏是最早產生的,有時只須用一件或幾件打擊樂器就可以為舞蹈伴奏,沒有一個舞蹈是沒有節奏的。德國美學家格羅塞認為舞蹈最顯著的標志就是動作有節奏的程序。節奏之所以能成為舞蹈最原始、最突出的要素,歸根到底是因為節奏是生命運動的最基本形式。節奏感和韻律感是音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由于音樂內在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對舞蹈動作的有序性展開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最為簡單的節奏和韻律再現即鋼琴伴奏,早已應用到舞蹈藝術的教學、訓練及排演之中。
舞蹈與音樂從來都是相隨相行的,音樂如同舞蹈之“聲”,舞蹈形如音樂之“容”。舞蹈藝術從來就是一種“聲容并茂”的基本藝術形式和藝術狀態,它從誕生的那一刻起自始至終都是離不開音樂,哪怕只是簡單的打擊節拍。音樂與舞蹈藝術形象表現的一致性近乎達到了同步的境界。這種藝術形象體現在音樂中的旋律、主題動機與調式和聲中,同時也體現在舞蹈主題元素、身形動律與環境氛圍中。
舞蹈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的依據可以從音樂旋律中找到,舞蹈情感的律動、意境與氛圍尺度的把握也可以從音樂的調式和聲中體現出來,舞蹈的形體語言通過與音樂的聲效的相互融合來表現音樂作品,更能塑造音樂第二次形象。音樂本身抽象性思維的聲音必須來源于內心的思考,用心靈感覺的音樂就會有妙不可言的意象涌出,而成為舞蹈表演源源不斷的情感和動力。音樂語言是抽象的,它為舞蹈提供了無盡的思維想象力和形象塑造力。提高音樂感知力可使舞蹈藝術的表現力更趨完美,而鋼琴教學和訓練是提高學生音樂感知力最有效的辦法。
格羅塞曾說“人們的內心有擾動,而外表還須維持平靜的態度總是苦的,而能藉外表的動作來發泄內心的郁積,卻總是樂的。”他從心理學上解釋人為什么要跳舞,“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的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3]165-166舞蹈是一種通過肢體的律動抒發人內心的情感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它是人內心情感的外在彰顯。音樂是人類靈魂的語言,是一種深入而又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所以朗格說“音樂是情感生活的音調摹寫。”[4]42在情感上,音樂通過聲音非語言來抒發情感,舞蹈則通過人體的動作來傳達情意。[5]在呈現方式上,都是人們內心情感的表達,音樂更加抽象一些,舞蹈相對具體些。音樂的旋律與節奏決定舞蹈肢體的表現,它們相互依存。吳曉邦指出“舞蹈的表情線就等于音樂的旋律,動作和動作的連續就等于樂段、樂句的連續。動作的連續必須像音樂一樣通過節奏上的力度強弱、速度快慢、能量增減等有機的組織,才能表現出對象的情感和想象。”[6]161在舞蹈的表演藝術中,音樂與舞蹈相存相依,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無論是舞蹈創作還是舞蹈表演,音樂都為舞蹈提供了強大的情感支柱。鋼琴由于其近乎完美的音樂表現能力,在舞蹈藝術的教學訓練中,已成為舞蹈與音樂藝術“情感力量”的不可替代的有效載體。
數碼鋼琴由于其先進的數字再現特點,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傳統鋼琴的逼真模仿,不僅具有機械鋼琴的全部功能,還具有獨特的節拍器、混音、變調、多種音色、存貯記憶、實時再現等數字器樂功能,并可通過MIDI接口實現多聲部的、極富表現力的直接音響效果。[7]舞蹈專業鋼琴課以數碼鋼琴集體課為主,對學生進行鋼琴作品演奏、舞蹈鋼琴伴奏等專業教學與訓練。數碼鋼琴集體課充分運用數碼鋼琴獨特的功能和鋼琴藝術特點,恰到好處地整合舞蹈專業學生音樂藝術與形體舞蹈藝術特性,快速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音樂記憶、音樂想象,從而通過肢體語言呈現特定的舞臺角色,提升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多種藝術素養和綜合藝術表現能力。舞蹈專業數碼鋼琴集體課與其他藝術專業鋼琴課不同,它講究的是音樂與舞蹈藝術的互相融合與彼此促進,是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個性和共性在其基本范式上的和諧統一,具體體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統一。
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舞蹈教學教改發展的總方向,強化音樂與舞蹈之間的互相聯系,建立以鋼琴教學與舞蹈訓練為綜合體的音樂課程體系,是當前舞蹈專業課程建設的總目標。舞蹈專業學生要從音樂的旋律、速度、力度、和聲、調式、調性的傾向性上感受音樂,從點線的連接上都要默契配合音樂以達到“樂舞合一”的完美呈現,這就體現了鋼琴集體課范式綜合性統一的要求。在基本教學中,鋼琴作為所有音樂門類的基石,其素質培養的關鍵是加強音樂理論知識的綜合性,提高藝術實踐的應用能力。數碼鋼琴集體課通過鋼琴的彈奏、伴奏、演奏訓練表達音樂藝術情感,與音樂理論上的旋律、速度、力度、和聲、調式、調性等諸多音樂要素的完美結合,使學生能用心去分析音樂,用情去理解音樂,真正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學生要達到樂舞心聲的完美境界,就必須注重音樂知識的綜合性,實現舞蹈和音樂藝術基本范式的綜合性統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樂,從而淋漓盡致塑造和表達舞臺藝術形象。
強調課程范式的綜合性統一,強調綜合音樂知識培養與運用,不能一味的追求知識的綜合性而摒棄其音樂和舞蹈藝術基礎性的和諧統一。舞蹈專業學生數碼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內容以舞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為依據,既考慮鋼琴課上的鋼琴教學內容與相關音樂知識合理的搭配性,又注重結合舞蹈專業的特點。對于舞蹈專業學生而言,開設鋼琴課的目的主要是加強音樂素養,與音樂學專業學生不同的是舞蹈專業學生普遍樂理基礎差,這就要求在鋼琴技術彈奏和音樂理論知識上的教學上更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數碼鋼琴的存貯記憶、實時再現、反復回放等數字器樂功能以及MIDI音響效果,對于舞蹈專業學生學習音樂和鋼琴藝術基礎知識的教學有突出的效果,能有針對性地實現音樂和舞蹈兩種藝術形式在基礎性層面的和諧統一。由此,教師以學生自身的基本音樂素質和知識接受能力為基準,突出音樂基礎知識能為“舞”所用,側重培養學生基本的舞蹈專業能力。
舞蹈專業學生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能有機地把多門課程融入在鋼琴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它要求鋼琴教學由單純的演奏技能教育轉向應用型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音樂綜合修養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基礎音樂學、樂理、基礎舞蹈學、形體學課程范式的整體性統一。實踐證明,舞蹈鋼琴集體課能充分處理好學生學習鋼琴與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學科授課之間的關系,在發展學生鋼琴音樂彈奏能力的同時,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對基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數碼鋼琴教學中應科學的安排好教學的內容,曲目的選材應突出舞蹈的藝術特性,并能充分利用曲目中所蘊含的音樂知識進行有序的編排,將樂理,視唱練耳有機的貫穿于鋼琴曲目之其中,充分利用鋼琴集體課的優勢使學生將學到音樂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在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從內心里真正感受舞蹈專業課上鋼琴伴奏與演奏帶來的音樂動力與情感律動。
遷移,在教育心理學中定義為:“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8]219鋼琴課作為舞蹈專業的必修課程,就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遷移。遷移的發生,“從宏觀角度來看,學習的遷移過程,是經驗的整合過程,也就是經驗的有序化過程;從微觀方面說,學習的遷移是通過一系列的認知活動來實現的。”[9]40數碼鋼琴課作為舞蹈與音樂藝術“情感力量”的不可替代的有效載體,是兩種藝術課程范式遷移性的和諧統一。所以,教學中怎樣引導舞蹈專業學生進行有效的遷移性學習無疑是最重要的。舞蹈專業學生雖然音樂素養根基薄弱,練琴時間少,對鋼琴彈奏的學習相對困難,但在對音樂認知上卻不是空白的。他們都有各自的表演特長,舞蹈動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被遷移的。有效的遷移能緩解學生學習時間與技能發展之間的矛盾,減少初學者面臨的“臨琴恐慌”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縮短技能學習的時間,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專業技能學習與音樂素質發展之間的矛盾。
“課程綜合化是當今教育主要的教改問題。”[10]把多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滲透到實際的專業教學之中是未來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理念。包括音樂在內各門類藝術學科都存在必然的緊密聯系,高校舞蹈專業學生數碼鋼琴集體課的開設正是適應這種新形勢,它集舞蹈和鋼琴兩門藝術學科于一身,具有很強的綜合藝術性特點。根據舞蹈專業鋼琴課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節奏性、形象性、情感性藝術特點,堅持課程范式的綜合性、基礎性、整體性、遷移性的和諧統一,謹慎地處理好綜合能力與專業技能之間的關系,才能尋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舞蹈與音樂之間的專業滲透,避免教學中“為滲透而滲透”“為綜合而綜合”問題,在理論上與實踐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促進高校舞蹈學課程建設與音樂學建設共同發展。
[1]史曉風.高師鋼琴基礎教學的美育課題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4.
[2]庫爾特.薩克斯,郭明達.世界舞蹈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3]恩斯特·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4]蘇珊·朗格,劉大基.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5]劉青帆.中等專業舞蹈學校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目標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6]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7]周慧.論高校舞蹈專業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4):57 -59.
[8]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馮忠良.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10]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