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經過多年的建設,2013年被遴選為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從視頻公開課建設的目標定位、課程的選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幾個方面,闡述了《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視頻公開課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課程建設的體會,力求為我國地方普通高校的視頻公開課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2714( 2015) 03-0102-03
doi:10.3969/j.issn.1009-2714.2015.03.020
收稿日期:2015—05—11
基金項目: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教高司函( 2013) 132號),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重點課題2014A20),湖北師范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2014B18)。
作者簡介:王友如( 1972— ),男,湖北孝感人,理學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精品視頻公開課是“本科教學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涵蓋傳統文化、科學前沿、社會熱點等領域的知識,通過網絡向社會免費開放,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功能,拉近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距離,激發受眾的學習興趣,使大學的優勢學科、優質教育成果能夠與大眾分享,使教育逐步向著開放、高效、公平、公開的方向發展,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素質的提高 [1~4]。
《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順利完成建設內容,于2013年6月被遴選為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本文從視頻公開課建設的目標定位、課程的選題、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視頻公開課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課程建設的體會,力求為我國地方普通高校的視頻公開課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1 視頻公開課的建設
1.1視頻公開課的目標定位
食品安全是每個社會大眾都很關注、和每個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話題和問題,尤其在當前狀況下,向社會大眾傳遞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傳遞社會正能量,意義非同尋常。本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是以社會大眾最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中心,普及食品科學知識,提高社會大眾的食品科學素養,樹立關愛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受眾定位于全體大學生和社會大眾,課程目標是以“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為原則,讓受眾掌握現代食品安全科學的觀點,了解國內外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對策略及法規,掌握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的危險性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增強受眾的健康和環保意識,培養受眾正確的生命觀和增強社會責任感。
1.2視頻公開課的選題
作為地方普通高校,在確定課程選題時,我們一方面考慮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的優質課程和師資資源。自2003年以來,生命科學學院《營養與健康》課程是面向全校非生物學類專業本科生的通識課程,教學效果好,很受學生歡迎。良好的反響激起教師的鉆研熱情,經過幾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逐漸積累起教學大綱、教案和講義。選課人數也逐年增加,每學年選修本課程的學生達300~500人。因此我們選定《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課程面向全校文、理、工、藝術等非生物類專業本科生專業的,同時也面向社會大眾。
1.3視頻公開課的教學內容設計
我們根據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與課程的目標定位相一致的原則,突出課程選題的特色,同時避免艱深的專業知識。人類的食品基本來源于動植物,食品污染按其性質可分為三類: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本課程選取大眾最為關心和大眾生活密切的熱點話題展開講解,具體分配如下:
第一講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總論,介紹國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對策略及法規,總體介紹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的危險性及其控制措施。
第二講化學污染與人類健康,主要講授食品的化學性污染及預防,包括農藥、獸藥、重金屬、N-亞硝基化合物、雜環胺類化合物、二噁英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污染及其預防。
第三講真菌污染與人類健康,主要介紹真菌毒素的來源,結構,毒性和限量標準及其預防措施。第四講動物源性污染與人類健康,主要介紹九類含生物毒素的水產品、六類食源性寄生蟲病與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傳播途徑、共同特點,結合十種病例講授如何預防動物源性污染。
第五講食源性中毒與食物過敏,介紹食物過敏的概念、類型、產生機制及臨床表現,闡述影響食物過敏的因素及其預防食物過敏的方法。
第六講食品添加劑人人類生活,對影響較大的食品添加劑事件進行解析,消除大眾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以淺顯易懂的舉例方法對食品添加劑概念以及分類進行介紹,針對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視并合理利用食品添加劑提出合理建議。
第七講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介紹轉基因食品特點、轉基因的生態安全、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議的熱點問題、應對策略及法規,使受眾對轉基因食品有科學、全面的認識。
1.4教學方法
“開放而思辨的教學方式”既是國外名校公開課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精品視頻公開課與國外公開課之間巨大差距的體現。我們在視頻公開課的拍攝中強調不盲目地模仿國外的教學方式,更多地鼓勵教師發揮個性、展現特色,勇于突破自己,通過加強課程教學的靈動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課場景。
2 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的思考
我們認為,為了建設優質的視頻公開課,應當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2.1選擇受眾面廣的課程
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對象是以大學生為主體,也要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因此,精品視頻公開課的選題要著重考慮其受眾面廣這一主要特征。在進行精品視頻公開課選題時,要充分考慮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否適合使用視頻的方式呈現;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否能為大多數社會公眾接受和理解,盡量選擇基礎課、公共課等受眾廣的課程,專業性太強或需要較高基礎水平的課程不適合作為視頻公開課的課程選題。
2.2教學設計
教師作為視頻公開課的“主角”,對課程內容的把握,對教學的設計決定了視頻公開課的歡迎程度。借鑒國外熱門視頻公開課,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既要系統地、邏輯嚴密地組織教學內容,又要借助案例,啟發學習者思考,理論聯系生活,從實際中激發學生發散思考,調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及觀看者,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2.3制作環境
視頻公開課以授課現場為錄制環境,強調真實性的同時,也注重美觀。依據拍攝場地選擇設備和拍攝方式,現場燈光的布置、背景的色彩基調部會影響拍攝的效果。
2.4視頻拍攝和制作
目前,很多學校的視頻課程無專業錄制場所、無專業制作隊伍、資金支持有限。視頻課程的錄制是為了應付省級、國家精品視頻課程評選之需而臨時聘請商業公司錄制,這些公司水平和制作質量參差不齊,其效果可想而知。基于對國內外視頻課程的對比,我們認為我國視頻公開課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課程設計、精心制作與全面推廣三者的有機結合。有鑒于此,學校要在視頻公開課的戰略規劃、精選課程、課程設計、視頻制作等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