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宇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些現象:教師口若懸河,學生茫然無措。學生沒有良好的預習和課外拓展閱讀,教師提到相關知識和概念,學生不知道也無法理解。有的課堂教師滿堂灌,唯恐落下哪個知識點,學生或者忙于記筆記或者畫重點,而有的課堂卻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提問,學生被“刨根問底兒”式提問非常反感甚至恐懼,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閱讀教學難以達到既定目標。
影響閱讀教學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有來自教師方面的,有來自學生方面的,也有社會因素造成的。從上述表現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有的教師課堂教學中閱讀目標不明確,對年級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教師陶醉于自己的“講”中,可以說這是一些老教師的通病。
其二,有的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夠重視。比如學生看到教師不具體布置需要預習的內容或者不經常檢查預習時,學生預習的針對性就會很差或態度不認真,難以達到教師要求達到的預習效果。課外拓展閱讀也是這樣,在沒有明確的閱讀范圍、正確閱讀方法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在漫無目的的涉獵中,很容易被奇特的內容迷惑,不能汲取到需要的知識。
其三,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環節安排不具體,掌控不到位,容易造成一講到底,一問到底的局面。學生疲于聽命,失去獨立思考的余地,主觀能動性缺失。
其四,一些學校沒有圖書館和相應的藏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上閱讀也因學校硬件設施、課程安排及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原因缺失,都會使學生閱讀基礎差,興趣淡薄,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五,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相同體裁文章比較閱讀、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中外佳作的鑒賞,等等。高層次的閱讀指導不到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欣賞水平提高不上去。
要想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閱讀教學,即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閱讀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其一,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設定預習目標,及時檢查預習的質量。讓學生知道預習與否聽課效果是不一樣的,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更是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
其二,拓展課余閱讀范圍。通過摘錄、寫讀書筆記、讀書報告會等形式提高閱讀興趣,拓展閱讀內容,提高欣賞水平。
其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講練結合,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教師不預先設定過多問題,而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去發現問題,然后由學生討論解決,即使提出問題也是開放性問題,學生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體現出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其四,因材施教,以學定教。面對程度不一、良莠不齊的學生,閱讀教學目標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定,閱讀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定和選擇。這樣就能避免教師“揮汗如雨”,覺得自己教了不少,而學生茫然無措收獲甚微的局面。
其五,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課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這與語文學科性質的人文性、工具性相宜,加上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和知識廣博的特點,通過語文閱讀教學開展合作學習具有很大的優勢及必要性。但是很多語文教師都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甚理想。高效有序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要進行合理編排,依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及性格因素分好合作小組,引導小組中每個成員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可以輪流擔任小組長,讓每個人都得到鍛煉,充分展示自我。
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一個復雜而微妙的問題,可能一個瞬間、一個眼神就能達到不可言傳的境界。語文教學是復雜而艱辛的工作,切實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每位語文教師認真學習,深入思考,教學中總結經驗,用心去對待。
[1] 陳冬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4,(03):90-91.
[2] 史彥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4,(3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