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峰 張天昊 (山東臨沂水利工程總公司,山東 臨沂 276000)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不可缺少的,最基礎、最重要的自然物質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戰略資源。我國是水資源嚴重匱乏國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淡水資源保有量少,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加之利用率低,工業用水量大,水資源危機日益嚴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貧水國家之一。水污染是造成我國水資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工業用水量居高不下,水污染嚴重威脅居民健康,帶來沉重的環境負擔,甚至可造成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重要手段,為開展環境管理循證依據,為行政管理、司法仲裁提供技術支撐,水質檢測分析是環保部門最基礎工作之一[1]。近年來,污水污物成分呈現多樣化發展,水質檢測化驗質控難度越來越大,高質量的水質檢驗化驗結果是開展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礎。本次研究試概述廢水水質檢驗化驗誤差產生原因,總結數據處理對策。
廢水是自然水經人類生產生活利用后產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水,污染物超出水體自盡能力,已具有化學或物理性質變化,不經處理往往無法再利用。廢水理化性質不盡相同,與來源、污染物含量、預處理效果、留存環境等因素有關,廢水理化性質、成分含量差異是開展水質檢測的基礎。獲取具有代表性的環境水樣是開展水質檢測,進而反映檢驗結果誤差大小的關鍵。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稱為誤差。當前,水質檢測主要在實驗室完成,工作人員通過各種理化反應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水質。從哲學的角度而言,物質是處于變化、運動、發展之中的,廢水真實值本身并非固定值,即使經過精準的預處理,每次測量取樣也存在差異,每次檢查檢測所需儀器設備狀態、實驗室環境均存在一定差異,故誤差不可避免。誤差不可避免,但并不意味可以忽略誤差,檢測的最終目的在于盡可能證實的反應待測樣品性質,控制誤差非常必要。
誤差按照產生階段可分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大類。誤差按照測量精度可分為絕對誤差、相對誤差,其中絕對誤差是由實驗室精度上限決定的,不同儀器設備精度存在一定差異,隨著時間的延長,儀器耗損也可影響檢測精度。誤差按照產生的原因和性質可分為確定誤差、不確定誤差、隨機誤差與過失誤差,其中隨機誤差無法控制,具有偶然性,過失誤差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是可以避免消除的。對于廢水水質檢測誤差而言,誤差主要產生于分析前,人為因素是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我國實驗室質控水平已達到較高水平,分析前差錯已成為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當前許多實驗室不注重水樣質控,工作集中在實驗室,工作人員現場調查能力不足,采樣點選擇不合理、采樣方法與技術不合適、采樣過程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較突出[2]。
廢水水質檢測方法中化學法較多,在進行化學反應過程中,人工操作較多,各種反應時機、催化劑應用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如在檢驗相關金屬離子含量時,常添加酸堿溶液以析出含有金屬離子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但析出過程影響因素較多。許多實驗人員質控意識淡薄,環境控制水平不足,在進行攪拌、定容等操作時隨意操作,也是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水質檢驗誤差主要可通過做好水樣采集、運輸、預處理質控,規范操作,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精度管理等方法控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在計算分析過程中,需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員采用雙盲法進行讀取、核對、錄入,以尋找重大誤差。經驗法是最直接的數據處理方法,水樣分析重復性強,一個地區環保機構負責的區域內污水產生點相對固定,水質成分一般無太大的變化,一旦發生重大變化便提示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件,如偷偷排污、化學品傾瀉等,憑經驗核對數據可迅速發現重大誤差。在進行數據讀取時,有許多小竅門、小技巧,如讀取滴管數據時需視線平齊,規范讀取數據有助于提高數據準確性,這些技巧落實不到位也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核對數據后,發現明顯不符合邏輯推斷、與預計結果或其它重復性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時,需進行科學的推斷。從檢測目的與背景、檢驗流程、關鍵儀器與設備的使用等方面綜合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總結誤差產生經驗。
間接誤差的產生還受計算公式、函數關系、計算精度、計算儀器設備等因素影響,絕對誤差存在疊加效應,即多個環節產生的誤差可放大最終結果誤差。在進行測量值與最終值計算時,需充分考慮計算流程,規避計算流程產生的誤差,在獲得最終結果前盡量使用原始數值。
廢水水質檢測化驗誤差控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工作人員需擁有較強的質控意識,熟練的掌握工作所需水質檢測流程,規范操作,科學處理原始數據,控制誤差。
[1]吳石林,張玘.誤差分析與數據處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張順圍.淺談水樣采集質控的幾個重要環節[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