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娟 金昱含 陳國輝 關海盈 計雪雷(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廠,吉林 松原 138000)
1.1 地質概況
XX單元位于扶余Ⅲ號構造八家子Ⅲ號構造高點和四家子高點的鞍部地帶,該區塊被多條南北向的正斷層所切割,為復雜斷層切割區。該區塊面積為5.7km2,地質儲量為574.08萬噸,可采儲量為192.07萬噸,區塊原始地層壓力為4.4MPa,飽和壓力為3.6 MPa。
1.2 開發現狀
區塊油井應開251口,實開245口;水井應開113口,實開99口。井口日產液1827噸,井口日產油95.3噸,核實日產液1533噸,核實日產油79.9噸,含水94.7,動液面291米。目前該區塊核實采出程度28.86%,核實采油速度0.5%,部頒綜合遞減17.93%,部頒自然遞減18.72%。
2.1 近五年以來開發形勢分析
2011—2015年該單元總體開發形勢為“三升兩降一平穩”,三升:日注水、日產液、綜合含水;兩降:日產油、動液面;一平穩:注采比。
2.2 主要開發指標評價
近五年來由于先后受到鉆井停注和調剖失效等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區塊的開發水平,自然遞減、綜合遞減與含水上升率等指標均呈上升趨勢,針對這種情況,對區塊部分井進行注水調整后,情況有所改善,但開發指標依然處于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有效抑制。同時由于該區塊監測井點及可對比井點較少,對區塊地層壓力的認識程度與實際可能會存在一定偏差,急需需加大監測資料的錄取。
2.3 近五年改善開發效果所做的工作及效果
2.3.1 精細注水調控,改善水驅效果
注水調控原則:
2.3.1.1 加水:對能量不足,低壓低產區塊加水;對主力層低產進行加水;對新層動用前進行壓前培養;對壓后低產或遞減快進行加水;對鉆井泄壓開注的區塊加水。
2.3.1.2 減水:對產液及含水呈上升趨勢控水;對地層壓力上升過快、過高控水;對高含水、高壓層控水;對動用層后高含水控水;細分層后減水。
2.3.1.3 擴大周期注水、層間輪注與強弱注規模,確保控水穩油效果
對高產液、高含水、矛盾突出以及水淹重的區塊實施周期注水與強弱注,對注水井層段多井實施層間輪注和強弱注。
層間輪注:主要應用于注水井層段多層,各層縱向非均質造成吸水差異大的區塊,主要注水方式為15天一個周期,注水量為常規注水量的0.7-2.5倍。
強弱注:主要應用于高產液、高含水區塊以及平面矛盾突出的區塊,主要注水方式為注30天弱注30天,注水量為常規注水量的0.5-2倍。
2.3.1.4 開展調剖工作,控制無效水循環
2011年對區塊部分井進行調剖,調剖后液量平穩,產油增幅達30%。
但調剖失效后,液量平穩,油量遞減較大,含水大幅上升,失效后通過常規方案調整,難以控制含水上升,需要進一步加強認識,對區塊再次進行調堵。
2.3.1.5 開展細分層注水,改善層間矛盾,提高水驅儲量動用程度
2013年對本區塊部分井進行細分層,細分后增加了受效層位,提高了水驅控制體積,有效的增加了單井產能。
2.3.1.6 通過產能建設,提高儲量動用程度
近年來投產油井XX口,水井XX口。新井均達到了設計產能,產量較好,提高了區塊動用程度,增加了可采儲量。
2.3.1.7 深化油藏認識,優化措施結構,實現高效挖潛
近五年來,通過油藏刻畫單砂體研究,尋找剩余油分布規律,有效的增加了措施層位,實施了補孔壓裂、普通壓裂,復合射孔與堵水等挖潛措施,補孔壓裂與復合射孔效果較好,普通壓裂次之,堵水效果一般。
3.1 確定區塊穩產對策之前必須了解區塊基本概況,對各層剩余油、產狀及地層壓力了解透徹。
3.2 至少分析5年以上開發形勢,從中找出適合區塊生產的開發對策。
3.3 挖掘區塊潛力,針對低產井及注水效果差的井組進行改造。
3.4 合理的指標確定,只有區塊開發指標合理化才能長效穩產。
4.1 工作思路:從基礎、新井、措施、管理四個方面狠抓開發過程動態控制。
4.2 以基礎為重點,繼續以控制無效水循環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調剖堵水、補孔細分層和注采調控工作。
4.3 強化參數管理,如調小地面參數(或者加深),或調小沖程、沖次的方式提高系統效率及穩產時間。
4.4 主體措施補孔壓裂與復合射孔,普通壓裂要加大研究力度,堵水根據需要。
4.5 在規范安全及環保前提下按照安全環保及產能需求部署新井,提高儲量動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