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寶 (中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東北油氣分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松南區塊腰英臺深層構造內自下而上發育有營城組、登婁庫、泉頭組一段等三套含氣層系。營城組為一套火山碎屑巖地層,厚約210-300m,呈塊狀展布,具有統一的壓力及氣水系統。營城組巖性特征:上部以紫灰色、淺灰色、灰色熔結凝灰巖、熔結角礫凝灰巖為主夾一薄層紫灰色流紋巖,孔隙度在2-18%,最高達20%,平均9.3%,滲透率主要介于0.01-1.0mD之間。儲層主要發育有二種相類型:爆發相、溢流相。隨著生產開發的進行,地層產能下降,氣井產氣量逐漸降低,產液量逐漸增大,并且氣井產能表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因此,選擇適當的排水采氣工藝,可以有效的提高氣井產能。保證合理高效地開發氣田。下面以松南區塊腰平*井為例,簡潔介紹下該工藝的應用。
腰平*井自2011年處開始生產,從腰平*井歷年生產曲線可以看出,從2012年7月開始水氣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日產水量逐漸升高,尤其是2013年5月19日復活后產液達到80方左右,產氣量和油壓相對平穩,初步判斷腰平*井處于產液高峰期。從曲線開關井后對比,產水量均比關井前增加。關井復壓,雖然開井后產氣量提高,但遞減律增加。水氣比不斷提高,判斷水浸,儲層水飽和度增加,造成氣相相對滲透率降低,地層消耗能量增加,使井底流壓降低。
當水浸發生后,氣藏儲層滲透率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儲層供氣能力。特別是遠井區儲層供氣能力受水浸影響大,當沿供氣方向側面發生水浸時,將減小氣相滲流通道,增加流動壓差,降低穩產能力,影響遠井區儲量動用速度,但對最終儲量動用程度影響不大;垂直供氣方向端面水浸時將封堵氣相滲流通道,遠井區儲量動用明顯滯后,當水浸量較小,生產壓差足夠大突破水封時,遠井區儲量能過通過水浸區流向井底,對氣井產量起到一定補給作用,當水浸量較大時,生產壓差不能突破水對滲流通道的封堵,則遠井區儲量難動用,形成死氣區,影響氣藏開發整體效果。
水浸導致產氣量下降,低于最小臨界攜液流量或產水大于最大卸載量井筒積液。而井底積液則在井筒回壓、儲層巖石潤濕性和微孔隙毛管壓力作用下,會向生產層組中低滲層的微毛管孔道產生反向滲吸,形成反滲吸水鎖傷害,增大表表皮系數,進一步降低氣相滲透率,并使啟動壓力增加,嚴重時氣井停噴。含水飽和度越大,氣相滲透率越小,液相滲透率越大。地層壓力越小、含水飽和度越大。由此可見維持地層壓力,可降低飽和含水量,使飽和含水度降低。飽和含水度減小,可提高氣相滲透率,減低液相滲透率,同時降低水鎖造成的啟動壓力。因此,水浸氣井開采過程中,盡量維持地層壓力,有利于延長穩產開采時間,提高采收率。
因為處理站脫碳裝置檢修ESD系統,腰平*11井所屬集氣站點火槍故障和處理站更換法蘭墊片無法正常放噴。因此腰平*井在日產液量50方左右情況下也被迫關井,關井時間僅為3小時腰平*井水淹停產。5月19日通過井站互聯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救活腰平*井,采用集氣站匯管天然氣回注油管,使井筒積液高度下降,減少天然氣生產的阻力,打破激動前的平衡狀態,形成彈性勢能帶出井底積液,后采用井站互聯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井口壓力上升轉入正常生產流程,激活誘碰成功。前期加入泡沫棒進一步降低液滴上升過程中的滑脫現象。
井站互聯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的原理該工藝是一種利用臨近高壓氣站或者井的高壓氣源將停產井井筒內的積液暫時壓回地層,降低井筒液柱回壓,并通過開井激動,提高氣井自噴帶液能力使氣井快速排液恢復生產的新技術。所有的排液措施都是通過降低井筒液柱高度及其對地層造成的回壓來實現復產目的的。井站互聯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也不例外。但在降低液柱高度的方式上講,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與其它工藝完全相反。其它工藝均是設法將井筒積液排出井外,而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則是通過將部分積液暫時壓回地層來實現降低井筒液柱高度和回壓目的的。對正常生產時氣量較低的氣井,為提高氣流帶液能力,預先向井內注入適量的發泡劑化舉助排。改工藝應用有以下幾點認識。
1 井間互聯,優勢互補,有效利用臨井壓能,正壓、反壓、合壓,多種井筒加壓激動方式切換方便,壓力可控,復產工藝完善。操作方便快捷能有效及時抓住復產最佳時機。
2 氣源充足,適用期長。只要氣井自身具有一定的帶液生產能力與源井的井口恢復壓力不低于積液停產井井底壓力的0.7倍,即可復產成功。這樣的氣源井在氣田開發的全過程都是存在的。
3 零投資、高效益、工藝操作行強,施工周期短,施工完后氣井即可開井生產。當氣井進入嚴重低壓低產階段時,可方便從井間互聯高壓匯管接入氣舉復線對氣井實施“一舉一、一舉多、多舉一”多種井間互聯復線連續氣舉工藝排液生產。
井站互聯井筒激動排液復產工藝是一種操作方便、復產快捷、長期有效的排液復產新工藝,具有顯著的優點和廣泛的適應性。為提高氣田開發整體效益,實現氣田開發全過程的低投入、快速、高效排液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