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哲學固有問題的探尋

2015-03-28 22:12:56王威威

王威威

(華北電力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北京102206)

中國哲學固有問題的探尋

王威威

(華北電力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北京102206)

摘要:近年來,學者對以西方哲學的概念、問題和理論框架裁剪中國古代文獻、解讀中國思想的弊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要重建中國哲學的話語系統、創新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在這一工作中,回歸到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是重要的途徑。根據中國古代哲人的總結可知,道、天、物、王、人是他們的主要致思對象。古代哲人試圖對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間關系的各種困惑給予一個根本的解決,于是產生了中國哲學。關于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間關系的各種問題就是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

關鍵詞:中國哲學;合法性;道;天;物;王;人

“中國哲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在20世紀初以西方現代學術體系中的哲學學科為參照而建立起來的。經過幾代研究者的努力,這一學科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爭議。20世紀末以來,學者們開始全面反思20世紀的中國哲學研究,“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被提出并迅速成為學術熱點。“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是中國學術是否具有切合“哲學”這一概念的內容,也就是中國是否有哲學、所謂的“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的問題;第二個層面就是我們已經建構的“中國哲學”學科是否切合中國學術自身的特點,是否是“中國的哲學”。對“中國哲學”的根本反思對未來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在總結和分析有關這一問題的代表性觀點之基礎上,探討如何重建“中國哲學”話語系統的問題,并嘗試以新的方式探尋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

一、哲學、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

為了解決“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首先要澄清“哲學”這一概念的意涵。“哲學”一詞并非中國古代學術所本有,而是西方的“philosophy”的譯名,因此,一種觀點認為,“哲學”是西方特有的思想形式,所謂“哲學”就是西方哲學。黑格爾的觀點因為極具代表性而經常被引用:“這種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之外……真正的哲學是自西方開始。”[1](P.98)如此,“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就不再是“中國哲學”是否切合“哲學”這一概念的問題,而轉化為“中國哲學”是否切合“西方哲學”的問題。正如俞吾金所講:“人們是從‘中國哲學’是否切合它所從屬的‘哲學’概念來探討其合法性或正當性的,實際上,他們往往是從‘中國哲學’是否切合西方哲學的內容來判定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2](P.40)那么,如果“中國哲學”不能契合“西方哲學”的內容,則“中國哲學”就不是“哲學”,“中國哲學”也就失去了合法性。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都是哲學的特例,而哲學是包含了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總名。如張岱年所講:“我們也可以將哲學看作一個類稱,而非專指西洋哲學。可以說,有一類學問,其一特例是西洋哲學,這一類學問之總名是哲學。”[3](P.4)苗潤田則提出,并非是中國的學者為了比附西方的哲學學科才使用“中國哲學”一語和建立“中國哲學”學科,“早在我們使用‘中國哲學’的概念之前,早在中國學者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問世之前,西方學者就已經廣泛使用‘中國哲學’一詞,談論‘中國哲學’,并相繼出版了名之曰《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史》或有關‘中國哲學’的著作”。[2](PP.98-99)也就是說,西方的學者也承認哲學并非西方所獨有,中國也有哲學。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都是特殊的哲學,各有其特性。兩者之所以都是哲學,是因為它們具有哲學之所以為哲學的本質。但是,不同的哲學家對于哲學的本質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可謂眾說紛紜。學者們在建構中國哲學體系的過程中也對“哲學是什么”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如胡適認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4](P.1)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哲學“就是對于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5](P.1)張岱年認為哲學是“研討宇宙人生之究竟原理及認識此種原理的方法之學問”。[3](P.20)張立文提出:“哲學是指人對宇宙、社會、人生之道的道的體貼和名字體系。”[2](P.20)但是,這些回答也只是他們各自的中國哲學體系建構的一個前提,并不能夠成為關于哲學本質的標準答案。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有學者提出可以借助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這一描述性的概念和方法,放棄對哲學本質的討論。韓東暉就提出:“從家族相似概念來看,‘X是什么’的問題的解答不在于給出X在哲學上的本質或共同性質,而在于把X描述為由各種相似性交織而成的家族。”[6](P.64)張志偉也提出:“當我們說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都是‘哲學’的時候,這只是說在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之間有某種家族相似的特征。”[2](P.35)那么,這種相似性是什么呢?張志偉認為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共同性更多地表現為起源、問題和對象,而不是概念、方法和體系。[2](P.36)但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真的具有共同的起源、問題和對象嗎?韓東暉講道:“哲學作為一種理智生活,必定是植根于我們的語言、文化、傳統、制度、認識、生活和交往的。哲學問題的提出和解答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是試圖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解決上述各個方面的困惑。”[6](P.66)也就是說,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語言、文化、傳統、制度、認識、生活和交往,那么,不同民族的哲學問題也應該是富有個性的。陳來就認為相當于“哲學”的中國古代的義理之學所討論的問題和西方哲學所討論的問題并不相同。[7](P.6)所以,我們只能說,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同屬于哲學這一大家族,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差異性。從哲學問題的角度看,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問題同樣來源于人們對其生活的世界的困惑,并力圖從根本上對這些困惑予以解決。同為人類,他們生活的世界有相似性,但作為不同的民族,他們生活的世界也有差異性,這決定了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問題有相似性,但也有差異性。

二、“以西釋中”與“以中釋中”

如果我們承認中國哲學是哲學,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近百年來幾代學者所建構的中國哲學學科是否符合中國自身的學術傳統,是否是“中國的哲學”,還是只是“哲學在中國”*在這一學科創立之初,金岳霖在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中就已經提出“中國哲學”是“中國國學中之一種特別學問”還是“發現于中國的哲學”的問題。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436頁。。其核心的問題就是用西方哲學的概念、問題和框架來梳理中國古代文獻和解釋中國思想這一“以西釋中”的方法是否適當。對此問題,張岱年早已指出:“求中國哲學系統,又最忌以西洋哲學的模式來套,而應常細心考察中國哲學之固有脈絡。”[3](P.15)劉笑敢則提出了“反向格義”的概念。他認為,由于文化歷史和思維方式不同,這種“反向格義”會帶來諸多的困難和不應忽視的弊端。[8](P.123)張立文亦主張應該“以中解中”,認為只有如此解釋,中國哲學才能保持原貌,才能真正講述中國哲學“話題本身”。[9](P.6)梁濤也提出中國哲學史學科“要挺立中國哲學的主體意識,努力擺脫片面依傍西方哲學的困境,回到中國哲學自身的邏輯結構和問題意識中來”。[2](P.113)彭國翔則持以“中”為主、以“西”為賓的態度,主張在詮釋中國哲學史上各個哲學家的思想時,首先應從其自身的文獻脈絡中確定其固有的問題意識,在具體詮釋這些思想課題時,可以相應地援引西方哲學的觀念資源。[10](P.85)

由上可見,雖然學者對未來的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仍有爭議,但基本都承認完全的“以西釋中”的方式不能避免以西方哲學的概念、問題和框架裁剪中國古代思想資源,會造成對中國思想的歪曲,同時也泯滅了中國哲學的主體性、特殊性和個性,因而在不同程度上贊成“以中釋中”的方式,主張回歸到中國哲學自身的邏輯結構,發掘出中國哲學固有的問題意識。

弗蘭克·梯利認為,哲學史要說明“各種問題和提供的解答怎樣引起新的問題和答案,各個時代對于達到最后的解決有哪些進展”。[11](P.12)也就是說,哲學史實際上就是問題史。如前所述,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問題有相似性,但也有差異性,因此,將西方哲學的問題套用在中國哲學之上并不適當,“以中釋中”的中國哲學話語系統的重建應該從尋找中國哲學固有的問題開始。張岱年將中國哲學問題歸為“宇宙論”“人生論”“致知論”三類,“宇宙論”包括“本根論”和“大化論”,“人生論”包括“天人關系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和“人生問題論”,“致知論”包括“知論”和“方法論”。[3](P.5)張先生的研究力圖發現中國哲學固有的問題,但仍然是對應西方哲學的體系、框架來范圍中國哲學的問題。[3](P.4)張立文則致力于依據中國哲學原有概念、范疇的邏輯發展及諸概念、范疇間的內在聯系來梳理中國哲學。[9](P.6)杜保瑞認為這種以概念為問題的研究方法展現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問題的實況,但是問題意識不明確、體系性建構力不足。[12](PP.50-51)因而,他主張將基本問題與概念范疇結合起來,以概念范疇為材料,以哲學基本問題為討論中國哲學的解釋架構。他分別從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問題來討論,認為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應該是“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和“境界論”。[12](PP.53-55)因為中國哲學中的概念范疇大多具有多重意涵,以問題統攝概念,能更好地詮釋各個概念在回答不同問題時的意義,也能夠更好地展現出解決特定問題的思想的真實意義,也有利于中國哲學體系的建構。但是,杜保瑞對中國哲學基本問題的探尋同樣是從西方哲學的框架出發的。方立天提出中國古代的重要哲學問題包括宇宙生成論、本體論、時空觀、常變觀、矛盾觀、形神觀、人性論、人生理想觀、歷史觀、名實觀、知行觀和真理觀,他對中國哲學問題的總結也是從西方哲學中的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的分類為出發點的。[13](PP.4-6)那么,我們能否暫時放棄西方哲學的框架、體系,真正回歸到中國哲學自身固有的問題呢?

三、中國古代哲人的致思對象與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

思想是對問題的解答,而問題產生于人們對其所生活的世界的迷惑。要了解中國哲學固有的問題,首先應回到古代哲人生活的世界,了解帶給他們迷惑、引起他們好奇、追問和探索的對象。對此,我們可以借助于在哲學思想發源的時期,中國古代哲人們對人的致思對象的總結。《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出了“四大”之說:“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亦大”,傅奕本、范應元本作“人亦大”。帛書甲乙本、竹簡本、北大簡老子均為“王亦大”。《周易·系辭下》有著名的“三才”之說:“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系辭上》又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道器之二分。此處的“器”泛指有形的事物,在中國古代思想中更常被表達為“物”。在這樣的二分模式中,天、地、王、人實際上都屬于與“道”相區別的有形的“物”,但四者在古代哲人的思想中無疑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其生活的世界中最主要的存在為道、天、地、物(器)、王、人。其中,“地”經常被“天”所包含,或與天相連為“天地”,因此,我們可以將古人的致思對象歸納為道、天、物、王、人。中國古代哲人試圖對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間關系的各種困惑給予一個根本的解決,于是產生了中國哲學。也就是說,關于道、天、物、王、人及其之間關系的各種問題就是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關于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我們可以進行更為具體的分解。

關于“道”自身的問題,主要有道是什么、道的特性、道的作用、道是否可得、道是否可知、道是否可言等等。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提出,道先于天地而存在,是萬物的本原,自此,道就成為哲人們重要的思考對象,若干關于道的問題被提出和探討。《莊子·知北游》中就有如下關于道的提問,比較有代表性:“敢問至道。”“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道可得而有乎?”“所謂道,惡乎在?”“子知道乎?”“未有天地可知邪?”其次,則有道與天(地)、道與物、道與王、道與人的關系問題。在老子之前的思想界,“天”是萬物之先的最高存在,老子提出的“道”雖然超越于“天”,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天”的地位,道與天的關系也就成為哲人們多有討論和爭議的復雜問題。[14](PP.83-94)王弼本和帛書本《老子》的“四大”表達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郭店本和北大簡《老子》以及《淮南子·道應訓》的引用則為“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這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實際上也體現出關于道與天的地位的不同看法。道是萬物的來源,也是萬物存在和變化的根據,道與物的關系不僅為道家所關注,也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問題。陳鼓應就提出:“老莊有關道、物關系的哲學論題及其理論思維,經歷代哲學家不斷地繼承與補充發展,而成為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15](P.55)道為萬物之主,王為萬民之主,道與王、物與民呈現出一種對應的關系,而道與王的關系問題集中于王如何法道而行來治理國家、統治萬民的問題。人是道所生之物中能夠思考和言說的特殊存在,人在道面前就具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從道的角度看,有道是否可得、可知、可言的問題,而對于人來講,則是人如何得道、如何知道、如何言道等問題。

關于“天”本身,有天是什么、天的特性、天的規則、天的作用等問題。如前所言,還應包括地的特性、地的規則、地的作用以及天與地的關系等問題。天生萬物或天地生萬物曾經是中國古代哲人的普遍認識,天、地與萬物相比具有超越性和特殊性,但是,天、地與其所生的萬物又同屬于“物”,如《公孫龍·名實論》曰:“天地與其所產焉,物也。”因此,天、地與物的關系也就成為值得探討的復雜問題。天與王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天與王權的關系問題,“天”可以成為王權的來源和正當性的依據,也可以對王權產生一定程度的制約。天與人的關系問題包含自然界與人類的關系、天道與人道的關系、天命與人性的關系、自然與人為的關系等方面。這一問題被眾多學者看作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而“天人合一”則被看作是中國哲學甚至中國文化的特色。

關于“物”本身,有物是什么、物的特性、物的生成及發展規律、物的命名、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自戰國中后期始,這些關于物的問題得到了哲人們的共同關注。[14](PP.39-40)關于物與人的關系,有人如何知物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格物”“致知”的問題,又有外物和個人生命的關系問題,也就是物與形、物與心的關系問題。而中國哲學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打破人與物的界限。

“王”是最高政治權力的所有者,關于“王”的問題也是關于政治權力的問題。首先應該被解釋的是政治權力的來源和根據,這是政道的問題。其次是權力的所有者應該如何行使權力的問題,這就是王道、君道、治道等問題。這一問題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性早已被指出。司馬談在《論六家之要旨》中講道:“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他認為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實際都以治國為核心問題。“王”與“人”的關系問題可表現為君與民、君與臣的關系問題,先秦諸子的著作中就有多篇以“君臣”“君民”命名,專門探討這些問題。“王”與“人”的關系問題還可表現為政治權力與個人的關系問題。政治權力為個人的發展提供機會也帶來限制,個人生命的價值可以通過政治權力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超脫于政治權力來實現。

關于人的問題在中國哲學中亦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李存山認為:“探討中國哲學的特色及其‘實質上的系統’,還應回到中文‘哲’字的原點,也就是知人則‘哲’。”[2](P.184)“中國哲學的‘實質上的系統’,實也就是天論和人論以及如何‘知天’‘知人’的知論所組成的系統。”[2](P.188)關于人的問題有很多,如人的生命是如何構成的?構成生命的各部分有怎樣的關系?這是形神關系或心形關系的問題。人應該如何保養自己的生命?這是養生的問題。人生來的本然狀態是怎樣的?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特征是什么?這是人性的問題。人應該成為怎樣的人?這是理想人格的問題。個人如何才能成就理想的人格?這是修養、成人的問題。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應該怎樣處理?這是倫理規范、群己關系的問題。

以上是中國哲學所固有的主要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哲學思想,提出了眾多的概念和范疇,而這些問題之下又會分化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主線,則可重新建構中國哲學體系。

結語

學者經過對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反思,提出要重建中國哲學的話語系統、創新中國哲學學科范式。雖然仍有爭議,但多認可中國哲學的研究應該回歸到中國哲學自身,避免簡單、直接地用西方哲學的概念、問題、體系、理論框架裁剪中國古代文獻,以致造成對中國思想的誤解和中國哲學特性的喪失。而探尋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是實現“中國哲學”原創性敘事的重要途徑。筆者從中國古代哲人生活的世界、致思的對象出發,總結出中國哲學固有的主要問題。為了真正呈現出中國哲學的“固有”問題,防止西方哲學問題的干擾,在這一探尋過程中,筆者暫時放棄了西方哲學這一參照物。但是,西方哲學確實是中國哲學研究所不能回避的,我們應該尋找更適當的方式與西方哲學進行有效的對話。這一對話應該以共同的、相似的、可以相通的問題為前提。我們在尋找到中國哲學固有問題的基礎上,可將這些問題與西方哲學的問題相對照,發現其中的相似和差異,進而討論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對相似問題有何種相似和不同的回答。同時,我們還需要將這些哲學問題進行現代轉化,使古代哲學的智慧能夠為現代社會的問題提供解答,這是中國哲學創新所應遵循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賀麟,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2]彭永捷.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新[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

[3]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5]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6]韓東暉.“哲學”概念的家族相似性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4).

[7]陳來.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的挑戰[J].中國哲學史,1999,(4).

[8]劉笑敢.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9]張立文.中國哲學的“自己講”、“講自己”——論走出中國哲學的危機和超越合法性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2).

[10]彭國翔.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論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兩種模式[J].南京大學學報,2007,(4).

[11]梯利.西方哲學史[M].葛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12]杜保瑞.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范疇[J].文史哲,2009,(4).

[13]方立天.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4]王威威.莊子學派的思想演變與百家爭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陳鼓應.論道與物關系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上)[J].哲學動態,2005,(7).

(責任編輯:山寧)

Exploring Issues Inherent in Chinese Philosophy

WANG Wei-w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Departmen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t is suggested by many scholars that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issues inherent in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basi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iplinary paradigm of philosophy after they have made deep reflections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interpreting Chinese thoughts in terms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frameworks of issues and theories.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inherent issu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return to the ancient world in which philosophers lived and understand the objects they meditated on. According to ancient philosophers, Dao, Tian (heaven), Wu (thing), Wang (king), Ren (human) are the objects on which they reflect on. As a result, they attempt to find an ultimate solution to these five object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which becomes the inherent issu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Key words:Chinese philosophy; legitimacy; Dao; Tian (heaven); Wu (thing); Wang (king); Ren (human)

作者簡介:王威威(1977-),女,黑龍江巴彥縣人,哲學博士,華北電力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教學。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考察——以《莊子》研究為例”(13MS58)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4-08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2338(2015)03-0036-05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5.03.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三级成人|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自拍另类|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日韩欧美网址| 久久国产av麻豆|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一级片网址|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h视频在线|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久久综合激情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色图欧美|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人人视频| 日韩高清成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亚洲免费播放|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啪啪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视频|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午夜日b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欧美人人干|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网|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男人天堂|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综合第一页|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