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鴻,徐偉民,鄧佩云,章新瓊
胃癌病人手術后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
張永鴻,徐偉民,鄧佩云,章新瓊
[目的]分析胃癌病人術后心理困擾現狀,探討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健康相關生活質量(QLQ-C30)、心理痛苦溫度計對安徽省某兩所三級甲等醫院80例胃癌術后病人進行調查。[結果]調查對象心理痛苦溫度計得分為(5.4±2.2)分,心理困擾較為顯著,困擾程度最高的依次為經濟問題、疼痛、擔憂、身體活動受限、緊張、進食;自評生活質量得分為(2.8±1.1)分;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r=-0.497,P<0.01)。[結論]胃癌病人術后整體的生活質量不高,心理困擾明顯,在護理過程中應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況,加強治療性溝通,進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胃癌;術后;心理困擾;生活質量;相關性
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病人經歷手術與疾病的雙重風險,生理和心理均受到重大的影響。Bultz等[1]認為,心理困擾問題在癌癥病人中非常普遍,是繼體溫、呼吸、血壓、心率、疼痛之外的第6項生命體征,不同國家和不同類別的癌癥病人心理困擾問題較為普遍,有研究表明加拿大病人心理困擾的發生率為37.8%,在我國,癌癥病人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2],而心理困擾可以放大病人對軀體癥狀的感知,降低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關注胃癌病人術后心理困擾問題,分析其影響因素并采取干預性措施,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身心健康。
1.1 對象 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安徽省某兩所三級甲等醫院胃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自愿參與問卷調查并能配合填表及回答問題,能讀、寫;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以及有認知、情緒功能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居住情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12個項目。②心理痛苦溫度計(DT)[3]:為一個單項條目的心理痛苦自評工具,包括從0~10的11個尺度(0為無痛苦,10為極度痛苦),指導病人在最符合其近一周所經歷的平均痛苦水平的數字上做出標記,另外還包括一項問題列表,分5個目錄共40個問題。張葉寧等[3]認為心理困擾得分≥4分為顯著心理困擾。③健康相關生活質量(QLQ-C30)問卷[4],共有30個條目,包括5個功能量表(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3個癥狀量表(疲乏、疼痛、惡心和嘔吐),6個單項測量項目(呼吸困難、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經濟困難)和一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其中功能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癥狀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整體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分7類,計1分~7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QLQ-C30問卷是惡性腫瘤病人生命質量評價常用的測評工具。
1.2.2 調查方法 向病人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并闡明保密原則,要求如實填寫,取得病人同意后,解釋如何填寫,如對問卷有疑問,采用一致的語言進行解釋,文化程度低者,由調查員以中性、無暗示和無導向的語言做出解釋,被調查者理解并回答后由調查員代為填寫。測評時間為術后7 d~10 d,問卷檢查合格后當場收回。共發放80份問卷,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統計學處理 以Epidate3.1建立數據庫,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人一般情況 最終共收集80份調查問卷,病人年齡32歲~78歲(60.44歲±9.04歲);男64例,女16例;婚姻狀況:已婚76例,喪偶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5例,初中/高中19例,專科及以上6例;家庭所在地:城市8例,縣城6例,鄉鎮5例,農村61例;職業:工人7例,農民58例,其他15例。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全部報銷2例,城鎮醫保13例,農村醫保65例;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27例,500元~999元22例,1 000元~1 999元19例,2 000元以上12例;居住情況:獨居8例,非獨居72例;既往吸煙情況:無33例,有47例;既往飲酒情況:無34例,有46例;合并其他慢性病情:無55例,有25例。
2.2 胃癌術后病人的心理困擾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 病人術后心理困擾得分為(5.4±2.2)分,對引起心理困擾問題進行頻數分析,主要為經濟問題、疼痛、擔憂、身體活動受限、緊張和進食,詳見表1。病人1周內整體生活質量評分為(2.8±1.1)分。

表1 胃癌病人術后心理困擾問題
2.3 胃癌術后病人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見表2)
2.4 不同特征病人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2 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r值)

表3 不同特征病人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r值)
3.1 胃癌術后病人的心理困擾水平較高 本研究發現術后病人心理困擾得分較高,得分為(5.4±2.2)分,說明心理困擾是普遍存在的,其中經濟問題帶來的困擾程度最高,與本研究中病人群體多為農村病人,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大部分為農村醫保、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有關,Faul等[5]認為,經濟狀況較好的病人往往呈現較低水平的心理困擾,由于癌癥的治療費用較高,76.92%的病人擔心經濟問題[6]。疼痛是癌癥病人常見的伴隨癥狀之一,是癌癥病人自覺癥狀中發發生率最高,最令病人感到痛苦的癥狀[7],而疼痛和身體活動受限,可能與胃癌手術切除范圍較大,臥床時間相對較長影響軀體活動,以及病人因為懼怕身體活動引起疼痛,進而減少活動有關。由于胃癌術后一般禁食時間較長,胃腸道消化與吸收功能受到影響,且術后進食必須待腸道通氣之后循序漸進地由流質逐步過渡到普食,術后一段時間表面上看來對病人影響最大的就是進食情況,另外,病人由于疼痛及活動量減少腸蠕動恢復較慢,亦對其飲食有負面影響。由于病人絕大部分文化水平為小學及以下,且農村病人較多,自身知識文化水平有限以及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少,對疾病的治療與護理相關性知識了解較少,談癌色變,對疾病的預后較悲觀,易產生緊張及擔憂等負面情緒,甚至產生抑郁癥狀,而抑郁癥狀和疼痛又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形成惡性循環[8],加重心理困擾。
3.2 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影響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已經不僅僅在于生存率的提高,而生活質量作為一種新的醫學評價技術,不僅關心病人的生理狀況,而且更加重視心理和社會各方面狀況,能從多角度全方位反映病人的健康狀況,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心理狀況亦是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顯示,心理困擾與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總健康狀況呈負相關,心理困擾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低,可能與術后病人出現疼痛、腹脹等身體不適、擔心經濟問題及精神壓力較大,致使社會及家庭角色轉換紊亂,不能為家庭及社會作出貢獻,自我價值得不到充分實現,且增加家庭經濟生活負擔,易產生抑郁、恐懼、自責等不良情緒,甚至輕生、厭世,從而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9]。本調查結果顯示,80例病人自評過去1周內整體生活質量得分僅為(2.8±1.1)分。
3.3 不同特征病人心理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影響
3.3.1 年齡與性別 本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病人的心理困擾對其生活質量的多個維度產生影響,對生活質量呈負相關影響,這是因為老年病人全身癥狀較差,腫瘤生長較慢,大多數已退休,在家庭生活中承擔的角色功能較少,亦不占有主導地位,年齡越大,總體健康狀況越差,可能與抵抗力下降、基礎疾病較多有關。而一般年輕病人較老年病人胃癌的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較高[10],且60歲以下病人文化程度較高,對癌癥的預后有一定的了解,在家庭以及社會上擔任的角色較多,也較為重要,尤其是男性病人,往往在家庭生活中擔任主要角色,是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柱和經濟來源,當術后不能滿足家庭成員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各層次的要求及自我能力與價值的實現時,就會覺得自己既不能為家人解憂,也干不了重體力勞動,加上長期大量消耗家庭經濟資源,心理落差大,易產生愧疚、自責心理,家庭地位的調整和角色的改變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角色功能紊亂情況,產生軀體及心理上的影響,進而影響生活質量。賈恩志等[11]也認為,年齡較大的病人其精力與社會活動低于年齡較小的病人,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周玲麗等[12]認為,性別對胃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
3.3.2 婚姻狀況 本研究顯示,已婚病人的心理困擾與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總健康狀況呈負相關,而喪偶病人的心理困擾與情緒功能維度呈負相關。這可能與喪偶病人缺少伴侶,無傾訴對象,心理及情緒不能得到有效地宣泄,精神上缺乏關心與安慰,易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已婚病人在社會及家庭中均扮演多種角色,相對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較多,生活和精神壓力也更大,人際關系、精神壓力、婚姻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而賈恩志等[11]則認為,理想的婚姻狀況的病人,其生活質量要優于喪偶病人。
3.3.3 文化程度及家庭所在地 本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病人的心理困擾對生活質量的多個維度產生影響,這與陳毓雯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文化程度越低的病人大部分集中于農村,本身知識水平有限,加上農村獲取知識途徑較少,在社會功能方面擔任普通角色,對疾病的整體認知不高,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不高,容易獲得滿足感,患病后心理落差亦較小。而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者,獲取信息途徑較多,理解能力較強,在社會和生活中亦擔任較重要的角色,因此患病后病人的社會和角色功能受到的影響和改變較大,病人的心理落差也較大,影響生活質量。而高文化程度病人,本身對疾病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且經濟實力較強,有條件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其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較強,對生活質量影響不大。此結果與陳海英等[13]研究結果相反,而Penson等[14]則認為文化程度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很小。國內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對于生活質量的影響存在多樣性,無統一標準。
隨著診療技術以及人們對健康保健意識的不斷提高,胃癌病人術后的生存率有了明顯的升高,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滿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更應重視病人的心理及社會需求,針對不同特征的病人,分析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從可干預的因素著手,如減輕病人的疼痛,促進其舒適,并通過治療性溝通緩解病人緊張、焦慮、擔憂等不良情緒,給予足夠的心理護理,促進其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1] Bultz BD,Carlson LE.Emotional distress:The sixth vital sign-future directions in cancer care[J].Psycho-Oncology,2006,15:93-95.
[2] 葉梅,任輝,于曉燕,等.癌癥病人負性情緒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2A):3142-3144.
[3] 張葉寧,張海偉,宋麗莉,等.心理痛苦溫度計在中國癌癥患者心理痛苦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12):897-902.
[4] 邱彩峰,趙繼軍.QLQ-C30的應用及計分方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1):701-703.
[5] Faul LA,Jim HS,Williams C,etal.Relationship of stress management skill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cancer[J].Psycho-Oncology,2010,19(1):102-109.
[6] 張偉,王維利,洪靜芳,等.癌癥病人心理困擾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7C):1921-1923.
[7] 陳毓雯,王曉慶.胃癌疼痛病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4C):1076-1079.
[8] 江澄川,趙志奇,蔣豪.疼痛的基礎與臨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519.
[9] Romano JM,Turner JA.chronic pain and depression:Does the evidence support a relationship?[J].Psychol Bull,1985(97):18-34.
[10] 張濤.胃癌手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2):58-59.
[11] 賈恩志,徐耀初,沈洪兵,等.惡性腫瘤患者生命質量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23- 26.
[12] 周玲麗,施冰芳,謝少華,等.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相關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22):1808-1810.
[13] 陳海英,金學娣,陳麗萍.肺癌病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9,16(7A):26-28.
[14] Penson DF,Stoddard ML,Pasta DJ,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and quality of life in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J].J Clin Epidemiol,2001,54(4):350-358.
(本文編輯孫玉梅)
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Zhang Yonghong,Xu Weimin,Deng Peiyun,etal
(Affiliated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230601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and prob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Methods: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QLQ-C30)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rmometer(DT) were used to make investigation for 80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two three grade A hospital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2 October to 2013 December.Results:The DT Score of objects was(5.4±2.2),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more remarkable.Those with the highest distress degree were the economic problems,pain,worry,limited physical activity,tension and eating in tum;Quality of Life Selt-Rating Score was(2.8±1.1);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r=-0.497,P<0.01).Conclusion:The postoperativ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s not high,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obvious.During nuising care of them,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should be thought highly of,the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enhanced,and then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gastric carcinoma;postoperative;psychological distress;quality of life;correlation
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KJ2012Z195。
張永鴻,副主任護師,專科,單位:230601,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徐偉民、鄧佩云單位:230601,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章新瓊(通訊作者)單位:230601,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5.04.011
1009-6493(2015)04A-1189-04
2014-09-24;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