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慕妍 方小君 李銳雄
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廣東 汕頭 515041
通常患者在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凝藥物進行治療[1-2]。但抗凝藥物使用不夠合理,容易引發栓塞和出血,是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主要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3-4]。因此,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抗凝藥物使用進行護理,提高患者的抗凝藥物使用依從性,對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取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護理干預,以探討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藥物使用的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對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有所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準許。
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5歲,平均(60.7±12.4)歲;其中18例患者為主動脈瓣置換手術,22例患者為二尖瓣置換手術,10例患者為主動脈瓣聯合二尖瓣置換手術。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4~76歲,平均(60.7±12.4)歲;其中20例患者為主動脈瓣置換手術,22例患者為二尖瓣置換手術,8例患者為主動脈瓣聯合二尖瓣置換手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患者遵照醫囑進行抗凝藥物的使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
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和預防護理。(1)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手冊的發放,從不同層面和不同階段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結合《心外科健康教育手冊》的具體內容,為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的發生原因、臨床表現、手術治療的方法以及抗凝藥物使用的方法、劑量、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進行分階段性的閱讀,合理掌握健康教育知識的相關內容。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教育。從患者家屬中篩選出知識程度最高的家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并督促患者進行治療。督促患者按照醫囑進行抗凝藥物的使用,向患者闡明亂用藥物的危害性。告知患者一些會影響抗凝藥物使用效果的藥物,如口服避孕藥、雌激素等。患者如需使用其他藥物,應提前與醫生進行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2)預防護理: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出血,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口腔、皮膚進行定時清潔護理,如患者出現出血,應告知醫生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處理;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還容易引發栓塞,主要表現為患者活動出現障礙、四肢乏力,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相對應的護理,幫助患者進行小范圍的自主活動。
對比觀察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重要性、注意事項、預防不良反應措施)、藥物使用的依從性、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的基本資料和各項研究數據錄入到SPSS17.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性別比例等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明顯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依從性明顯較高,兩組遵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913,P=0.027)。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依從性比較[n(%)]
對照組中,共有9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其中4例患者為牙齦出血,口鼻出血3例,大小便出血1例,四肢乏力1例,活動障礙1例;觀察組中,共有2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其中1例患者為牙齦出血,四肢乏力1例。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更低(x2=5.0051,P=0.025)。
在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凝藥物進行治療。而抗凝藥物使用不合理,容易引發嚴重的后果[5-6]。因此,對患者術后抗凝藥物使用進行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中,在術后對100例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研究,對其中50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和預防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7-8]。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對抗凝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明顯較常規護理下的患者高(P<0.05)。這說明,健康教育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用藥認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由于患者對藥物使用的認知程度高,對抗凝藥物使用的重要性有較高的了解,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較高(P<0.05),這說明,健康教育能夠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生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觀察組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患者對抗凝藥物用的認知程度較高,能夠正確認識到抗凝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患者在藥物使用過程中能夠盡量避免藥物的不合理使用[9-11];其二,觀察組患者采取了預防護理措施進行護理,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的口腔、皮膚、鼻腔進行精心的護理,并采取預防栓塞的措施[12-15]。這說明,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預防護理,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患者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對其進行抗凝藥物使用的健康教育和預防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藥物使用依從性,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丁巧玲,吳麗仙.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藥依從性的影響 [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6):854-855.
[2]吳桂琴,陳立波,張萍珍,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依從性綜合護理干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339-340.
[3]龐小燕,江瀅莉,陳婷,等.電話隨訪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59-4260.
[4]丁巧玲,吳麗仙.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抗凝依從性的調查研究 [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5):130-131.
[5]顧永麗,葛衛紅,于鋒,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藥學監護[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1):911-913.
[6]李彬,多伶俐,于游游,等.延續護理對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2):1278-1281.
[7]馮書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監測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4):83-84.
[8]劉俊.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抗凝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 [J].中國執業藥師,2014,12(9):45-48.
[9]劉靜蘭,劉瓊,劉敏,等.健康教育路徑對擇期瓣膜置換手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8):917-919.
[10]李飛霞,林玉琴,龐小艷,等.認知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9):1384-1386.
[11]陳曉燕,鄭月星,卜秋麗,等.歸因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4):612-614.
[12]安榮彩,朱嫻.健康教育手冊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133-134.
[13]盧珊,張清媛.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服用華法林抗凝指導及健康教育[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2):263-264.
[14]陳楊.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42-43.
[15]李瓊妹,朱蔚儀,方小君,等.優質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7):175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