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飛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中醫醫院 四川 瀘州 646100)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高,在我國高血壓患者日益增多,因其并發癥死亡人數亦日益增多,控制血壓是為了有效減少靶器官的損害,減少心腦血管等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死亡率[1]。本文回顧我院采用不同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4 年2 月至2014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120 例,診斷符合高血壓標準,排除腎動脈狹窄,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及肝腎功能異常等。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0 例,男33 例,女27 例;年齡44 ~78歲,平均(55.3 ±6.0)歲;病程1.0 ~10.7 年,平均(6.9 ±1.3)年;觀察組60 例,男30 例,女30 例;年齡45 ~76 歲,平均(54.9 ±6.4)歲;病程1.3 ~10.4 年,平均(6.7 ±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 >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2 周停用其他降壓藥物,對照組患者單獨口服氨氯地平5mg,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依那普利口服10mg,1 次/d。兩組患者療程均為8 周。
血壓平穩下降,降至正常范圍且波動幅度較小為顯效;血壓雖未降到正常幅度,但下降幅度≥10mmHg;且波動幅度較小為有效;血壓降低幅度較小或未見下降,且波動幅度較大為無效。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6.66%%(52/60)明顯低于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58/60)(P <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60 例患者中,2 例出現顏面潮紅,1 例出現下肢浮腫,1 例心悸,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4/60)觀察組60 例患者中,2例出現心悸,1 例出現顏面潮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3/6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高血壓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并發癥多的心血管疾病。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目標就是要盡量將患者的血壓水平降至正常范圍,減少高血壓所引起的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壓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降低臨床病死率和病殘率[3]。
氨氯地平屬于第三代鈣通道阻滯劑,能夠阻滯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外的鈣離子內流,降低以上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使心肌的收縮力降低,血管平滑肌舒張,從而起到持續的降壓作用。研究表明,氨氯地平能夠對心肌肥厚有逆轉作用,能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降壓主要通過抑制周圍和組織的ACE,使血管緊張素II 生成減少,同時抑制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柳永珍[4]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0 例,隨機分為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依那普利治療組、依那普利組、苯磺酸氨氯地平組,觀察三組治療前后的血壓情情況及不良反應。結果顯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病能提高治療有效率,臨床療效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董錦[5]將80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氨氯地平,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依那普利,結果顯示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老年高血壓采用氨氯地平與依那普利聯合治療效果較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說明依那普利聯合氨氯地平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中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余麗娟.依那普利與卡托普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9):153 -154.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樂防治指南[J].高血病雜志,2000 ,8(1):94 -102.
[3] 單文靜.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與依那普利聯合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3 -4.
[4] 柳永珍.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依那普利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8):146 -147.
[5] 董錦.氨氯地平聯合依那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3):7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