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普外科二病區 湖南 長沙 410000)
T 管引流術是膽道外引流的常見一種引流方式,主要作用是通過引流膽汁及膽道炎癥的控制來治療膽管殘余結石。其中拔除T 管后出現膽漏是膽道手術最為嚴重的并發癥,有資料表明:T 管拔除后膽漏的發生率為1.92% ~5.56%[1]。隨著近年來關于拔除T 管后膽漏發生的文獻報道日益增多,人們對膽漏有一定的認識。基于此,分析于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期間來我院行行膽道手術拔除T 管后發生膽漏患者35 例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膽漏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現總結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期間行膽道手術拔除T 管后發生膽漏患者35 例,其中男24 例,女11 例,年齡20 ~71 歲,平均年齡(46.7 ±2.4)歲;均為膽總管、膽囊結石;有肝硬化低蛋白血癥4 例、有糖尿病史3 例、貧血2 例;25 例患者均行T 管引流術,均在術后18 ~42d 常規T 管拔除后形成膽漏。按照住院時間,將2011 年1 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17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 年7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18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伴發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組患者有17 例實施保守治療,有18 例行手術治療,對照組只行膽道手術,觀察組在次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包括:①一般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重點觀察拔除T 管后出現性加重的右上腹部脹痛及壓痛,此時需觀察患者腹痛的部位及疼痛程度[2];②膽道患者的營養差、體制弱,一部分患者還合并有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等并發癥,病情變化大,因此給予飲食護理:一旦發生膽漏現象,需嚴格禁食禁飲,禁忌使用鎮痛藥物,必須情況下給予胃腸減壓,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轉;待患者病情好轉后,根據患者腸蠕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排便情況進行飲食指導,首先進流質飲食,隨后從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以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食物為主,禁忌辛辣及油膩食品[3];③心理護理:拔除T 管后,因膽漏的形成容易引起劇烈疼痛,患者難免會產生緊張及焦慮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重點給給予心理安慰,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同時,協助患者適當調整體位,減輕患者疼痛;詳細向患者講解腹痛的原因及處理方法,鼓勵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④引流管護理:若引流量突然減少或無膽汁引出,疑為T 管堵塞或脫出,因此重置T 管引流,隨后密切觀察引流量,術后1 周出現膽汁混濁,并有沉淀物,為避免引起T 管阻塞,可使用抗生素等滲鹽水溶液沖洗;重置T 管術后24h,引流量需保持400 ~600ml,恢復正常飲食后,可增加至600 ~800ml,最后逐漸減少至每日200ml;做好導管維護,采用膠布將導管固定于腹壁皮膚,向患者詳細講解引流管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獲得患者配合,一般站立時引流管高度需低于腹部切口,平臥時引流管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線,防止膽汁流出過量而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T 管沖洗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意沖洗的壓力及阻力;拔除T 管后,密切注意出血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醫師并及時處理,若出血量較少,在發生T管引流后膽道出血,可采用沖洗膽道和直接注入止血藥,術后注意止血藥物及抗生素的應用,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除此之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采用栓塞療法,適用于出血量大的情況。在臨床護理中,針對重置T 管后出血的處理。需根據病情的情況高度具體化,分析出血的原因,明確出血部位之后,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收集所有患者的數據,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膽漏形成的發生原因及護理效果等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單位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痊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X2=12.9902,P <0.05)。其中對照組因膽管出血合并感染性休克導致死亡。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n.%)
膽漏是拔除T 管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本組患者經過術前準備、手術治療及長時間的住院調理,所有患者病情有所好轉。患者T 管拔除后出院,一旦出現膽漏,不僅加重了患者病情,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良好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經本組對拔管T 管后出現膽漏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術前準備不充分,②術中T 管操作不規范;③拔管時間的選擇未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如纖維竇道的形成不良;老年、小兒及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癥及肝硬化等不利竇道形成因素,均容易導致膽漏的發生[4];④放置T 管后縫合時誤縫。因此,針對拔除T 管后膽漏的發生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護理,有利于減少膽漏的發生。在護理措施中,對于未考慮患者實際病情造成膽漏的形成,需加強病情觀察及飲食護理,適當延長T 管放置時間,同時加強血糖控制,以利于竇道形成[5-6];對于術前準備工作不充分者,需嚴格執行護理術前準備程序,以減少T 管放置對周圍的張力損傷;對術中T 管操作不規范者,選擇合適的T 管放置方式,并嚴格掌握拔管時的操作方法及時機,以保證T管準確放置[7-9];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積極配合醫師的拔管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同時給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0-12];對于T 管放置的膽總管的縫合,筆者認為應盡量縫密一點,以預防膽漏的發生。
經本組對拔除T 管后形成膽漏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痊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47%)。可見對拔除T 管后形成膽漏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提高了治愈率。在膽道手術中,膽漏的形成原因還有很多影響因素,這就要求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總結,加強預防,一旦發現有膽漏發生,需早期進行診斷和治療,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羅權芳,溫麗芝,曾萍,等.90 例拔除T 管后膽漏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安徽醫學,2011,32(3):359 -360.
[2] 尹秀芬,譚李軍,唐黛青,等.拔除T 管后膽漏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0):1281 -1282.
[3] 喻茜,樊小鵬.T 管拔除術后合并膽漏12 例病人的觀察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09(8):711 -711.
[4] 王碧蕓.拔除T 形管后膽漏的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0):195 -195.
[5] 盛華,周慶湘.34 例T 管拔除后膽漏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9):54 -55.
[6] 錢素芬,齊向紅,鄭彩霞,等.T 管拔除后膽漏25 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3):231 -232.
[7] 黃春桃.膽道術后常規拔除T 管膽漏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1):1949 -1949.
[8] 王建芳.1 例膽囊切除、T 管拔除后并發膽漏患者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0):1281 -1282.
[9] 石碧玉,李正紅,鄧登豪,等.糖尿病患者膽總管T 管拔除后合并膽漏12 例的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6):84-85.
[10] 朱利琴.延期拔除T 型管預防膽漏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9,8(5):377 -378.
[11] 陸玉芳.拔T 管后膽漏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84 -186.
[12] 張榮華.膽道術后并發膽漏的原因分析及診療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0):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