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嫻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醫院 江蘇 如皋 226500)
在外科中,疼痛屬于常見護理問題,通常伴有潛在或者是實質的組織損傷[1-3]。外科手術后,患者在麻醉消失24h 內會產生切口疼痛,持續疼痛2d-3d 以后會有效緩解,給患者帶來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打擊,影響患者恢復。所以,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能使患者疼痛得到明顯減輕,有助于術后恢復。本文主要分析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從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行普外科手術36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8)與護理組(18)。護理組中,8 例女,10 例男,年齡為16 歲-80歲,平均為(45.33 ±7.68)歲;1 例脾胃手術,3 例甲狀腺手術,4 例闌尾切除術,3 例腸道手術,7 例膽道手術。對照組中,7 例女,11 例男,年齡為17歲-81 歲,平均為(46.76 ±7.98)歲;2 例脾胃手術,2 例甲狀腺手術,5 例闌尾切除術,4 例腸道手術,5 例膽道手術。將兩組患者的年齡以及性別等資料進行對比,P >0.05,無統計學意義,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術后給予止痛藥物,鼓勵患者,適當進行肌肉按摩,使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方法,緩解疼痛。護理組采取疼痛護理干預:①做好疼痛評估,重視術后疼痛。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從功能、行為以及生理等方面評估疼痛,做好疼痛評分,采取相應止痛措施,有效控制疼痛。②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受疼痛影響,容易出現孤獨、焦慮以及恐懼等情緒,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所以,護理人員需做好疼痛宣傳教育,使其了解止痛方法以及重要性,鼓勵患者參與活動,分散注意力,進而減輕術后疼痛,促進術后康復。③加強對止痛藥物認識。護理人員要掌握止痛藥物耐藥性、依賴性以及成癮性之間的差異,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止痛藥物,使患者術后疼痛得到有效緩解。④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對止痛藥物與術后疼痛有所認識,術后準確評估疼痛,使患者能夠積極配治療與護理,緩解疼痛,促進患者恢復。
根據WHO 關于疼痛分級標準,分為:0 級(無痛);1 級(輕度疼痛);2級(中度疼痛);3 級(重度疼痛)。
統計分析數據使用SPSS 15.0 軟件,計數資料X2檢驗,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t 檢驗,±s 表示,P <0.05,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無痛率為44.44%,對照組為11.11%,護理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護理組重度疼痛率為5.56%,對照組為33.33%,護理組低于對照組(P <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疼痛分級情況[n(%)]
在普外科中,術后疼痛是常見癥狀,屬于復雜生理與心理活動,給患者造成嚴重痛苦。術后引發疼痛原因較為復雜,包含心理因素、腸蠕動、切口疼痛等,對患者術后康復造成嚴重影響。臨床實踐證實,普外科術后,病房應保護安靜、舒適的環境,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緩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對普外科術后疼痛患者采取有效護理干預,能減少并發癥發生,有利于傷口愈合,提升術后愈合率,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劉亞耘[3]報道顯示,外科手術圍手術期采取有效護理干預,能減少鎮痛藥物應用率,有利于患者康復,改善手術預后。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無痛率為44.44%,對照組為11.11%,護理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護理組重度疼痛率為5.56%,對照組為33.33%,護理組低于對照組(P <0.05)。這說明普外科術后正確疼痛評估,采取護理干預,能控制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能明顯提升護理滿意度,符合報道內容。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非常重要,不僅會影響術后恢復效果,還會影響護患之間的關系[4]。所以,對普外科術后患者體征進行嚴密觀察,減少并發癥發生,提升普外科手術效果,采取護理干預,能明顯緩解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復。
[1] 宋小梅,譚玲芳,鄧愛娟.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09(12):122 -125.
[2] 鈕曉云.普外科術后病人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08(35):102 -105.
[3] 劉亞耘.護理干預對普外科大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6(14):97 -100.
[4] 朱銀珍.健康教育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05(17):11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