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瑤英
(金華廣福醫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快速康復理念最早是由丹麥Henrik Kehlet 醫生提出,主要是在圍手術期采用多種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的有效方法減少手術應激及術后并發癥,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1-2]。目前,結直腸癌手術已經廣泛采納該理念,并在臨床上逐漸得到應用[3]。本研究旨在探討快速康復理念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效果,以期進一步提供更多臨床證據。
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共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 =60)和觀察組(n =60)。所有患者均符合結直腸癌相關診斷標準[4],并經病理證實,排除術前存在腸梗阻、復發轉移及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對照組男32例,女28 例,年齡45 -72 歲,平均(63.8 ±5.8)歲;結腸癌36 例,其中33例行根治術,3 例行姑息性手術;直腸癌24 例,其中行根治術22 例,姑息性手術2 例。觀察組男34 例,女26 例,年齡44 -74 歲,平均(64.0 ±5.4)歲;結腸癌37 例,其中34 例行根治術,3 例行姑息性手術;直腸癌23 例,其中行根治術21 例,姑息性手術2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及手術方式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均>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傳統方法治療,主要包括:術前告知手術相關知識;術前3d 進食流質,給予腸道制菌劑;手術前禁食12h、禁水4h;術前常規留置胃管,術后肛門排氣后拔除;術前常規留置尿管,術前1d 腸道準備;氣管插管全麻;術中常規輸液,不進行常規術中保溫,未強調手術切口大小,常規放置引流管,術后根據患者意愿進行早期活動,肛門排氣后開始飲水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觀察組給予快速康復理念治療,包括:術前健康教育;術前禁食6h,禁水2h,術前2h 口服5%葡萄糖500ml;術前不安置胃管;持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安置尿管,術后24h 內拔除;不常規進行腸道準備;術中控制補液量≤1500ml,手術當天總液量≤2500ml;手術室常規保溫至23℃-25℃;盡量縮小手術切口;術中不常規放置引流管;鼓勵患者術后1d 下床活動;術后1d 開始少量飲水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排便、進食、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及住院時間等術后恢復指標,并比例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兩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比較分析,以P <0.05 為標準,具有統計學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排便、進食、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及住院時間顯著縮短,比較都有統計學差異(P 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s,d)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s,d)
組別 例數 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 60 4.5±1.2 5.2±1.4 4.6±1.2 2.7±1.4 3.2±1.2 12.1±2.3觀察組 60 2.9±1.0 3.4±0.9 1.7±0.8 0.8±0.3 1.1±0.6 8.4±1.6 t 7.93 8.38 15.58 10.28 12.12 10.23 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術后,觀察組19 例(31.7%)發生并發癥,其中尿路感染4 例,肺部感染6 例,切口感染5 例,腸梗阻2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 例,對照組6例(10.0%)發生并發癥,其中尿路感染1 例,肺部感染2 例,切口感染2例,腸梗阻1 例。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X2=8.54,P=0.00)。
快速康復理念在結直腸癌術前的主要措施為健康教育、不進食及不腸道準備[5]。通過健康教育,能夠減輕患者緊張焦慮不良情緒,使其以最佳狀態配合治療,促進術后康復。術前1d 不進食,并在術前2h 口服葡萄糖,可以減少胰島素抵抗,減輕患者術前禁食導致的饑渴感,有益于患者能量補充及減輕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快速康復理念認為,腸道準備是一種應激反應,可能導致患者水電解質紊亂,增加術中低血壓風險,而且會引起腸道細菌異位,增加術后感染發生率,因此不進行腸道準備[6]。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能夠增加通氣量,改善腹式呼吸,在降低術后肺部感染及避免腸麻痹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控制輸液速度及常規保溫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對術后胃腸蠕動恢復的影響,減輕應激反應。術后早期進食能夠保護和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腸道血流量,利于胃腸功能恢復,并且能夠抑制腸道菌群異位,從而減少術后炎性反應發生[7]。而術后早期活動有利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并能有效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本研究中,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快速康復理念治療方法能夠顯著縮短結直腸癌手術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排便、進食、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及住院時間,并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表明快速康復理念在結直腸癌中應用效果良好,可以促進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
[1] 江志偉,李寧,黎介壽,等.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2):131 -133.
[2] 朱桂玲,孫麗波,王江濱,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64 -265.
[3] 李艷輝,王曉春,李姣倫,等.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1):1925 -1927.
[4] 蔡三軍.結直腸肛管癌[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165 -188.
[5] 王權,曹雪源,所劍,等.快速康復理念在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4):2745 -2746.
[6] 謝桂生,董保國,韋建寶,等.快速康復外科在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0,02(2):99 -102.
[7] 牟正華.周怡南,陳松濤,等.快速康復外科新理念應用在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09,30(19):2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