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愛榮
(山西省右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 山西 右玉 037000)
產婦以蹲式骨產道寬度最大用力得當,用力時與產軸一致,故比傳統的分娩體位可縮短第二產程,可減少新生兒窒息,改善妊娠結局。選擇最適合的體位,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減少難產,提高產科分娩質量。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在2012 年5 月-9 月期間在我院生產的初產婦300 例,平均分為兩組,一組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0 -35 歲之間,懷孕時間為38 -41 周,估算體內胎兒的體重在5 -8斤之間,對于產婦的一些異常情況比如胎位不正、生產合并癥等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比較兩組產婦的生產時間、產后出血狀況、2°會陰裂傷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率、剖宮產率等。
1.2 方法 在產婦的第一產程,兩組產婦均采用自由體位,在產婦的第二產程中,實驗組孕婦采用蹲式分娩方式,對照組產婦的宮口開全后就采取仰臥加膀胱截石位。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第二及第三產程時間、2°及以上會陰裂傷發生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 統計軟件包,研究資料采用t 檢驗、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實驗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陰道助產及剖宮產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小于0.01)。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例)
經過比較得出,實驗組的產婦在前兩個產程花費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低,兩組進行t 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小于0.01)。兩組第三產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面體位對第三產程時間無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陰道分娩各產程時間比較
實驗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阿氏評分小于等于7 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小于0.01)。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小于0.01)。見表4。

表4 兩組產后出血率比較
兩組產婦2°以上會陰裂傷率比較,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兩組2°以上會陰裂傷數比較
在分娩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除產力、產道、胎兒及產婦精神因素外,第二產程分娩方式的選擇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現在,各大醫院通常采用的分娩方式是仰臥位分娩,主要是因為這種分娩方式有利于觀察產程、監測胎心、便于接生。然而最近幾年通過臨床研究發現仰臥位分娩方式也有弊端,采用這種分娩方式通常會抑制產婦骶尾關節的擴張,嚴重影響骨盆的可塑性,使骨盆的出口變小,有與子宮壓迫盆腔大動脈導致胎盤血流量減少影響胎兒的健康,然而,因此,這種分娩姿勢較其他體位分娩更容易出現繼發性子宮收縮乏力、胎兒窘迫和異常分娩[1],從分娩的歷史和分娩生理講,仰臥位不是理想的體位,因為仰臥位使骨盆的可塑性受限,胎兒失去重力作用而致產程延長,因此,采用平臥式 實際上是過多醫療措施干預的結果。而采取蹲式的分娩方式,生產力和重力是一致的,相對于平臥式來說,骨盆更容易被撐開。一般,采取蹲坐式體位的產婦產程要比平臥式縮短。
本實驗組第二產程產婦采用蹲式時,子宮離開脊柱趨向腹壁,胎兒縱軸與產軸相一致,借助胎兒重力的作用,使胎頭對宮頸的壓力增加,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宮縮,使宮口擴張,胎先露下降、加快產程進展[2]。
產婦取仰臥位時,由于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腔靜脈的血流量降低,進而影響胎盤的供血,影響胎兒的健康,另外,仰臥位還會影響產婦用力,在腹壓減小的情況下不利于胎頭下降,骨盆不能擴張自如,容易導致胎兒窘迫[3]。相比之下蹲式分娩方式就可以減輕胎兒缺氧的現狀,經過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結論蹲式分娩方式能夠有效減少新生兒窒息。
縮短第二產程是減少母嬰并發癥的關鍵,進入第二產程時,恰為胎頭下降至骨盆出口面,骨盆出口產軸呈60°,因此產婦在第二產程采用蹲位時,較仰臥位符合產軸方向,且以蹲式方式分娩時骨產道寬度最大,當產婦從平臥位改為蹲式時,骨產道橫斷面的面積可增加30%,蹲位時出口前后徑可增大0.5cm ~2.0cm[4];能夠降低骨盆傾斜度,增大分娩空間,在不改變產力的情況下,能夠減少胎兒的產道阻力,提升分娩速度,并且蹲位分娩還可以充分擴張會陰,增加會陰組織的彈性,利于助產人員保護會陰,減少會陰撕裂,利于產婦用力生產,減少宮縮乏力現象,提高自然分娩率。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同樣可以說明蹲位分娩方式能夠有效縮短第二產程。
綜上所述第二產程采取蹲位分娩方式,產婦用力得當,與產軸一致,可改善胎兒血液循環,故可使新生兒窒息率、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2°以上會陰裂傷率、產后出血率明顯下降,可避免傳統仰臥位分娩方式的缺點,縮短產程,有利于母嬰健康,提高分娩質量,值得推廣。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
[2] 劉金環,陳殿紅,趙文杰.骨盆傾斜度異常產婦分娩體位干預效果[J].護理學雜志,2007,22(5):21 -22.
[3] 張振東,譯.足月妊娠不同體位宮內壓力的觀察[J].國外醫學:婦產科分冊,1984,11(5);310.
[4] 鄧華蓮,蔡友英.分析蹲式體位對分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1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