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經濟區新港小學 鄒佳華
我區積極響應大連市全域教育均衡發展區域間對口幫扶工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我校作為受助學校與大連的市玉華小學、星海小學、中心小學結成對口幫扶學校。大連市各個小學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到我校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在此期間與我校優秀教師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
1. 領導重視,組織到位。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制定幫扶實施方案,校領導深入了解幫扶工作實施情況,確定工作重點,保證幫扶工作順利開展。在各部門領導的悉心指導下,新港小學根據校本、生本實際,先后派出25 名優秀教師到大連市各個小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這一個月的學習主要采取師徒結對的形式,著重從教學管理、教學方法等方面改進,更好地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的技藝提升與精神提升。
在幫扶工作中,校長多次帶領優秀教師到大連市各個小學進行“校際聯動”活動,交流科研方向、校本研修內容、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例等。在交流過程中,大連市各個學校本著坦誠、開放的態度,將其特色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向教師們做了一一介紹。每次到幫扶學校去之前,我們都認真準備、認真思考,確定請教什么問題,每一次行程都滿載而歸。
2. 共建平臺,引領學習。幫扶校派優秀教師到我校指導實際教學,從形式上看有同課異構、遠程研討課、現場觀摩課;從內容上看有課例展示、經驗交流。無論哪種形式,什么內容,兩地教師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積極的成長環境。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共同切磋教學技藝,提高了我校課堂教學效率。
3. 認真扎實開展教研活動。支教教師從幫助我校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入手,分自我感悟、實踐研修、提升再實踐三個階段開展一系列教研活動。針對教師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大家感到棘手的問題進行深入而熱烈的討論,通過講座、沙龍活動,使每一位參與者在研究與交流中共同提高。
4. 共同學習、良性發展。在活動中,開展最廣泛的是課堂教學研究、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架起了兩校的聯誼之橋,打通了教學互動的通道,搭建了教師提高的平臺,開啟了科研交流的窗口。通過對口幫扶,教師更新了觀念, 轉變了教育思想,學校的教科研、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學校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我們深刻認識到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必須真抓實干,易實不易虛。我們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營造了良好的教研、合作、研究氛圍,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原則,誠懇學習,以情促行。教師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教學業務水平不斷上升,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以及教師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在方法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規范的語言進行科學思考,形成科學的人文精神。在內容上強調知識的結構和關聯性,從而促進學生直覺思維發展,從引導、討論到答疑、匯報、反思,每一步都蘊含著尊重學生的民主精神,引導學生自己感受學習的奧妙。這項和諧的教育活動本身就是在塑造一種教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師形成自我反思、創造性教學的觀念,獲得了有效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理解的基本專業素養。
1. 教育教學理念的困惑。由于城鄉教師長久以來教育教學理念的不同,部分教師難以在短時間確定成長方向,有效地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適合學生學習風格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課堂中。
2. 學校團隊建設的困惑。城市化進程中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薄弱,如何在辦學硬件設施一步到位的情況下,盡快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最終使每個人收獲到累累碩果;這要求學校的管理者必須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從紛繁復雜的各種現象與矛盾中梳理問題的關鍵,現實辯證地看問題,立足本校之實際,進行角色轉變;自覺帶頭創新,克服創新中的問題,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克服在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速教育的和諧發展,以合理激勵保證管理不斷創新。
加強校際間師生交流,加強信息化資源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加強學校間的科研交流,以學校科研骨干為核心,進行學習交流,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開發適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校本課程,推動校本研修向內涵發展,提升研修活動與質量,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研修思路,為將來的工作思路提供依據。
馬瑞春.推進“對口幫扶”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J].大連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