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學院美術設計系 郝孝華
作為藝術設計類職業院校與同類院校本科生相比,學生來源素質偏低、學歷低,競爭力弱,改行、跳槽比較頻繁,沒有顯著的自身職業技能優勢。例如,皮具設計方向在教學上存在“學生動手能力差”,用人單位要再培訓才能上崗的局面。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培訓體系,對學院出來的“半成品” 進行再教育。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的教育話題。
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應突出服務地方的特色,在某一個專業建設方面擁有較強的師資團隊、較好的教學效果,并通過技能大賽的冠軍獎杯凸顯學生技能培養效果,宣傳自身的教育品牌,增加學校招生和就業的影響力。落實到具體操作上,就是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動手能力模塊訓練為主,以“項目驅動”“任務化過程”“項目+ 技能訓練+ 比賽”的形式,增強訓練,然后以“賽”代“練”,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取得獎牌。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技能交流展示、技能大賽成為近年來高校之間重要的交流活動。廣東教育廳每年都有學生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檢驗各個院校的教學成果,樹立教學品牌。除此之外,行業協會,如中國皮革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設計行業協會和企業、校企合作單位每年都舉辦學生技能競賽活動,這些比賽項目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生在技能大賽取得成績后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榮譽證書和獎金,使學生對學習充滿動力,對教學效果、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以賽代練可以促進高校共同提高,對學風建設和學生正能量的引導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是衡量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宣傳學院品牌的重要途徑。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制造大國。珠三角地區聚集著眾多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轉型,從制造到創造、創新轉型。品牌的重要性對創新人才、設計人才的需求旺盛,對人才的動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薪酬也水漲船高。
高校應根據市場、就業崗位的需求細分專業領域,通過專業建設委員會、跟蹤畢業生就業情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能力訓練模塊,使學期課程設置項目化、課程設計專題化,將實踐教學設計明確項目化、技能化。
1.固化賽事,常年組織,形成教學特色。通過周期性的校企合作交流,由校企共同設計組織一些固定專題設計、技能競賽活動。例如,與Wacom 公司每年一度的插畫設計比賽,與廣東省皮具皮革精英協會的中國“真皮標志杯”箱包設計大賽活動等。這些比賽的時間段相對固定,可以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采用真實的案例教學,真題真練,以賽代練。圍繞項目比賽安排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授課,嚴格按照時間點進行,教學成果就是參賽作品。以中國“真皮標志杯”賽事為例,從2008年至2014年,皮具設計專業每年都組織師生參加這項賽事,課程設置也圍繞著這一專題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講座。幾年下來,這項賽事成果斐然,師生作品先后獲得7 個金獎、5 個銅獎、7 個優秀獎,形成皮具特色教學。
2.關注省內國內賽事,定期組織,真題真做。對專業教學來說,每年的春天、秋天是各項賽事組織比較密集的時間,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市美術家協會、行業協會、校企合作單位經常組織各種賽事活動。賽前進行篩選,選擇適合的專業進行建設,或者全班參與,或者組建參賽小組,由教師帶隊,按照師徒制、工作室制教學的方式進行操作。
“單項冠軍創品牌,以賽代練”很好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操作上,需要靈活的上課方式和管理機制,目前尚有如下問題需要解決:1.教學管理的矛盾。為了比賽項目的需要,參賽學生需要在某項技能上進行長期強化訓練,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可能要占用其他課時和教室,需要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團隊做出配合與理解。2.實訓室管理的矛盾。了項目順利完成,需要在實訓室加班加點的實驗對實驗室管理員提出了彈性要求,同樣需要管理部門做出理解和支持。
職業教育強調對職業技能的培訓,以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技能高低與就業直接掛鉤。通過幾年來的教學總結,課堂實踐教學應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技能訓練落到實處,只有通過以“賽”代“練”、技能競賽考查學生技能水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創新精神、職業素質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1]梁明亮,張惠敏.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02
[2]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1
[3]陳炳和.技能大賽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