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新一輪招生考試改革實施方案中,地理未能被列為高考必考科目,因此,相當部分中學地理教育人員對中學地理教育的發展持觀望態度。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對中學地理教育進行了審視,總結出中學地理教育應具有加強國家建設、服務于學生的升學考試——高考、豐富中學生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訓練學生的地理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等方面的價值。由此,提出要從改變學生對地理教育的認識、增強地理教育人員對中學地理教育價值的認識、優化中學地理教育人員的教學方法、增加教育管理人員對中學地理教育的重視度、端正中學辦學思想、更新教材內容等方面入手實現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
一、緒論
1.寫作背景及價值
自建國初期我國地理高考形成以來,相當部分地理教育人員把高考作為指向標,僅僅注重地理教育在高考中的價值,忽視地理教育具有的其它價值,因而,在1990年——1999年地理高考被取消的十年間,眾多中學大量削減地理教學課時,地理教學得不到校方和學生的重視,大部分地理教學人員因地理學科不受重視而選擇離崗,不再從事地理教學工作,中學地理教育在這十年間處于一個蕭條期 [1]。現階段,我國高考制度正在經歷又一次重大改革,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出臺了高考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規定自2017年起全國所有省市統一實施“3+X”高考方案,即語文、數學、外語作為必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作為選考科目,考生可自選三門課程,按學科水平測試成績的等級計入高考總分。這一高考重大改革對中學地理教育而言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在這一關鍵時期,對中學地理教育價值進行審視,引導中學地理教育人員認清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對于中學地理教育的持續發展及順利推進我國高考改革方案而言至關重要。
2.本文核心概念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他們之間相互關系、演化形成的學科。地理教育指的是對地理學知識和能力的專業培訓和大眾普及,本文中的地理教育主要指中學階段的地理教育,旨在使學生具有較系統的地理知識。
二、對中學地理教育價值的審視
楊吾揚先生曾說過,地理學價值體現在勘測設計、規劃和計劃、教育三個方面,由此可見,地理教育的價值是地理學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明確指出,高中地理課程的目標是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從中可以看出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有助于學生升學,也在于如下方面:①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原理,豐富學生個人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繼續學習;②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生活能力;③形成地理思維,掌握如何運用地理方法學習和探究問題,使學生受益終身;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以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德育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國防建設 [3]。
1.中學地理教學對中學生個人的價值
(1)服務于學生的升學考試——高考
新一輪改革完成后,高考將不再實行文理分科,地理將不再作為高考必考科目,而是作為自選科目。在上海試行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若考生選擇了地理,那么地理將在高考中占70分,是高考總分數的九分之一左右,而在浙江試行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若考生選擇了地理,那么地理將在高考中占100分,是高考總分數的八分之一左右。總的來說,如果考生選擇了地理,那么其在高考中將占有一定比例,對于選擇了地理的考生來說,學好地理,將有效幫助其升學,這是中學地理教育最現實的價值。
(2)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
如上所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規定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學知識、人文地理學知識、區域地理學知識及選修部分的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城鄉規劃、旅游地理、海洋地理、宇宙與地球、災害地理等應用地理學知識,將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地理知識,優化中學生自我知識結構,并且對中學生的繼續學習有巨大的幫助。
(3)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
學習地理,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對生活有幫助的地理技能。比如,學習地理使學生更加了解世界、了解國家、了解他們生活的地域,從而更好地適應生活;又如,通過判讀地圖及繪制地圖能力的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方向感,這一點不僅可以運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對外出、旅游也有極大幫助;甚至對觀看新聞聯播,預測天氣變化等都有巨大幫助 [3]。
(4)訓練學生的地理思維
眾所周知,地理學科具有廣泛性、綜合性、時空性的特點,學生在接受地理教育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時空性特征的地理思維,廣泛性和綜合性促使他們全面、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4],同時時空性促使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充分利用空間想象能力,不是一概而論,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地理思維的形成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5)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克里克在《關于地學的文集》里說到“倘若一個地理學家不能像風景畫家和詩人一樣掌握地區美的東西,他描寫的東西就欠缺真正的內容和最美的修飾” [2]。在進行地理教育時,通常會通過介紹自然風光、人文現象、社會風情等,充分挖掘地理學科中蘊含的美的素材、按照美的規律、以美的形式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從而在學生享受美的同時培養其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別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5]。
(6)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首先,地理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地理教育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通過地理教育,學生可以從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區域特征等方面客觀地認識我國地理資源現狀及經濟建設成就、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以此激發學生深刻關注國家利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喚起學生對國家的深刻認同感和強烈自尊心、對民族積極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養成濃厚的愛國情感 [9]。其次,由于地理學是以研究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人地關系為主要內容,以協調人地關系為最終目的,因此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嚴重的今天,通過始終貫穿持續發展思想的地理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樹立起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養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全面協調的發展意識。
2.中學地理教育對于國家、社會的價值
(1)推動現代化建設
通常我們認為地理學分為區域地理學,通論地理學和應用地理學,現階段的中學地理教育囊括了這三個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列出高中必修一和必修二分別講授通論地理學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修三講授區域地理學,而選修則包含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應用地理學的內容,在學習了上述地理學知識后,學生可以將地理知識實際應用于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資源開發、土地利用、城市建設、景觀規劃、河流治理、環境保護領域,從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巨大推動作用 [5]。
(2)增強國防建設
地理教育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尤為密切,眾所周知掌握各地的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物產、交通、城市、村落、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知識及讀圖技能、地理素描、野外辨認方向和制作地理模型等技能在軍事領域的重要性。通過地理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上述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將有效增強我國國防建設 [3]。
三、高考改革新方案下如何實現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
《中學地理教育現狀的調查》一文中,作者周勤對中學生做的問卷調查顯示,有3%的學生認為中學地理課“完全可以不開”,僅有20%的學生認為學習地理對學習其他課程有幫助,75%的學生認為地理學習與其他課程的學習沒關系,甚至有5%的學生認為學習地理對學習其他課程有妨礙 [6],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中學地理教育沒能好好發揮地理教育的價值 [7]。在新高考方案不再把地理作為高考必考科目的大背景下,想實現地理教育的價值,首先必須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讓其自發自主地學習地理知識;其次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充分認識到地理教育的價值,具備扎實的地理專業知識基礎,本著強烈的使命感 [8],優化地理教學的方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地理教育的價值;再次,各中學要端正辦學思想,認清地理教育的價值,重視地理教育;最后國家應該及時地更新地理教材內容,使其適應時代需要,更好地體現地理教育的價值。
1.改變學生對地理教育的認識
現階段,很多中學生對地理教育的看法是地理是一門可有可無的科目,部分學生甚至認為地理完全沒有開設必要,這對地理教育價值的實現設置了很大阻礙,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的第一步應該是使地理教育價值的受益方——中學生,改變對地理教育的看法,充分認識到地理教育的價值。可以通過加大地理知識有用性的宣傳力度、開辦地理興趣班、地理夏令營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及地理知識的價值,引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重視地理學習,自發自主的學習地理 [10]。
2.增強地理教育人員對中學地理教育價值的認識
地理教育者應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當代地理科學理論知識,了解地理科學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增強自身對中學地理教育價值的認識,改變現階段大部分地理教育人員以高考作為指揮棒,只重視地理教育服務于高考而忽視其它價值的現狀,是地理教育價值得以實現的最基本問題。地理教育人員充分認識地理教育價值才可能將準確的地理教育價值傳遞給學生,實現中學地理教育價值 [2]。
3.優化中學地理教育人員的教學方法
雖然現階段地理教學的方法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中學地理老師懂得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新興技術,也懂得采用實驗教學法、研究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但是要完全實現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中學地理教學方法仍需優化。具體做法是,首先應該結合青少年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勵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其次在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的基礎上,中學地理教師自身應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基礎,并在具體課堂上運用語言交流法、直觀方法、邏輯方法、情感方法、探究方法、組織方法、反饋方法等多種方法對地理知識內容進行科學闡述和講授,培養學生運用地理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啟地理思維;再次,在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注重可持續發展這一科學發展觀及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最終充分體現地理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價值。
4.增加教育管理人員對中學地理教育的重視度
在當前體制下,要想完全實現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首先必須要讓教育管理人員認識到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重視中學地理教育。可以加強地理教育與其它教育的相關性,即改變目前把地理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進行教育的狀況,把地理教育和其他課程教育結合在一起,發揮地理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幫助和促進其他課程教育的同時提高地理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地理教育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7]。
5.端正中學辦學思想
我國有相當部分的學校把基礎教育辦成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現階段,在地理不屬于高考必考科目的情況下,眾多中學不重視地理教育,地理教育難以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因此要糾正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國家教委可以就此下發通知,也可以召集各界知名人士和教育家,強調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使地理教育的價值得到持續地發揮 [11]。
6.更新教材內容
改變地理教材內容,要刪去陳舊、繁瑣的教學內容,吸取現代新興地理研究成果,把握住時代脈搏,盡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體現地理學的特點,實現地理教育在傳授知識、提升素質、增強生活能力、服務國家建設等方面的價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