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
摘 要:模具制圖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模具專業基礎課。本文從課程定位、課程實施、課程賽事方面闡述了模具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模具制圖 專業基礎課 工作過程項目教學法
模具制圖是模具設計和制造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不僅是隨后學習塑料模具、冷沖模具設計與制造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也是從事模具或機械繪圖員工作的基本技能。如何學好、教好這門課是大多數老師和學生非常頭疼的事,下面從課程定位、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課程競賽等方面加以闡述。
一、精準的課程定位
模具制圖是模具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及學生未來從業的方向。因此,我們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教學目標
掌握制圖的基本規定,繪圖投影規律;常用模具零件的表達方法;正確識讀零件圖、裝配圖的表達方法;熟練操作AutoCad繪圖軟件;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繪圖識圖能力以及徒手作圖能力;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具有較強的識讀、繪制圖樣的能力)和職業技能(繪圖員技能
證書)。
2.教材選用
強調“必須、夠用”原則。現在大多數中職學校教材仍舊采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通用的《機械制圖》和與之相配套的《機械制圖習題集》。應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相對弱化尺規作圖(刪減了立體表面上的點、線、面的投影分析;切割體、相貫線的繪制畫法),強化徒手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的訓練,突出實用技能(增大課時比例)。
3.教學內容
把整個課程分為四部分,每部分作為一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加以典型的工作任務。項目一,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機械制圖基本內容表達及國家標準);項目二,投影基礎(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體的視圖及尺寸標注,組合體的圖形);項目三,制圖應用技術(機件的基本表示法);項目四,零部件的測繪技術(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其中項目一、二、三屬于基礎模塊,項目四屬于技能
模塊。
二、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
用典型產品或服務引領工作任務,用工作任務引領專業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按照知識系統性來認識社會、技術與個人的關系,而是通過一體化的學習內容載體(典型產品和服務),從工作世界的整體性出發,認識知識與工作的聯系,從而獲得對綜合職業能力形成極為重要的知識和背景意識,實現學習的遷移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教學。下面以典型軸類零件的測繪為例具體
介紹。
教學準備:主要進行繪圖工具、測繪量具、拆卸工具準備及學生分組,最好在實訓裝配教室。
情境創設,提出任務:教師通過圖片、課件、視頻、現場操作來展示與該次課項目相關的內容及情境,示范演示,布置任務。
學習討論并制定任務的實施方案:教師在巡回指導,幫助解決小組討論中有難點有爭議的問題,并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進行督導。
方案的實施:拆卸、記錄數據、手工繪圖、計算機繪圖、查閱相關設計標準手冊,教師巡視、指導、解疑。
項目完成效果評價:方案設計評價、實施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包括學生評,教師評。
此外,還可進行拓展延伸。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教學法,真正實現了“課堂工場化、工場課堂化”的課改目標,實現了學校與企業,課業與就業真正意義上的對接。
三、實時地開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近幾年,國家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舉辦各類技能大賽,它像一個“方向標”,引領著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雖然模具制圖在目前階段不可能實現大型的技能競賽,但我校已開始了初步的探索:按照每一模塊、每年定期舉行競賽(如模具繪圖前的拆裝比賽、模具手工繪圖比賽、模具計算機制圖比賽),其評價考核的標準與企業、職場的標準一致(速度、質量及行業規范)。因各類競賽與自身的職稱、評先、晉升掛鉤,無形促使專業教師要從實戰出發,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了師資教學水平與教改自覺性。學生在技能比賽準備的過程中一方面體驗到把課本知識轉化為應用技能的愉悅,另一方面技能比賽的成績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學生獲得能力提升和信心重建。因此,技能比賽對學校專業技能教學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是一個有效提升。
當然,模具制圖課程自身具有一些特點,例如抽象思維的建立,良好的繪圖習慣培養。專業知識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看,多想,多動手,真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
一筆。
(作者單位: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