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舒文?王超?梁雪
摘 要:隨著新時代背景下的新青年的思想觀念的變化,新媒體逐漸占據主流。如今的青年思想觀念更加進步、開放,價值觀念更加多元化,思想意識也逐漸個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共青團的工作也要與時俱進,若仍沿用傳統方式,可能會導致新青年思維的局限性。網絡是青年獲得利益以及滿足需求的主要通道,因此,通過網絡搭建的新媒體平臺,將會更好地服務于青少年。重視和關注新媒體、全方位加強新媒體工作應該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共識和一致行動,這是決定共青團組織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本文主要研究設計“微校長理”手機應用程序(以下簡稱APP)這一網絡新媒體在共青團工作中的創新性應用。
關鍵詞:共青團 網絡新媒體 APP
一、研究背景
共青團十七大報告指出,“積極推動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加強網絡動員,實現線上線下發動青年、聚集青年的更好結合”。利用網絡,我們能找到團的工作新方法。共青團的宣傳工作更多的是強調正面灌輸和規范教育,目的是讓青年團員接受和認同共青團組織的工作,將團組織的教育內容以具體的形式傳遞給青年團員。新媒體的形式下,共青團的工作挑戰不再僅僅是宣傳,而是引導,掀起一種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只有不斷利用青年學生接受信息的新途徑,才能真正地了解他們,才能采取相應的教育模式。為他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健康的生活環境是關鍵,幫助他們扶正思想,樹立觀念,才能使新時代下的青年更具有凝聚力,這樣的共青團工作才是最有效的。
二、校園APP基本概念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是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APP已經成為新興的新媒體之一。由于開發APP技術和成本要求都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成為了最易實現的新媒體,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在相應需求的推動下,校園APP將呈現一片新景象。
目前,校園APP的用戶一般以特定學校的學生群體為主,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等特點,目的是為在校學生提供正確的、人性化的學習和生活信息。在此基礎上,具備一定的社交功能,通過留言、互動和評論等方式進行校園社交。其管理人員是該學校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或在校
學生。
三、“微校長理” APP創新點
對于當代大學生,“低頭族”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種常態。傳統的活動宣傳和開展方式已經很難喚起學生的關注與參與。如何更好地貼近學生使用習慣和特點,是我們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目前,網站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已經降到了最低點,學生已經很少通過主動登陸學校團委網站的方式去獲取信息。QQ已經基本成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簡單的通訊工具和文件傳輸載體,學生很少在QQ空間這一類的平臺上閱讀或獲取信息。微信平臺作為主流的信息發布平臺,已經被社會和學生廣泛接納。但是,眼花繚亂的各類微信平臺早已填充滿學生的手機,雖然各類平臺關注人數動輒幾千,但是基本屬于“僵尸”狀態,信息的點擊量和閱讀量很難令人
滿意。
針對于此,共青團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本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利用手機的APP客戶端這一網絡新媒體,來進行共青團工作在學生中的開展和推廣。將信息發布、社交網絡和熱點推送集為一體,制作一款既能解決學生日常學習需求,如查課、圖書館排座等,又能在同學之間曬照片、結交朋友的APP,在獲取基礎客戶量后,完成對學生思想動態把握和潛意識引領的目的,并在后臺針對于學生的使用習慣和閱讀喜好進行大數據分析,更好地為團委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四、研究重點
“微校長理”是一款面向大學生生活服務的APP,掃描APP軟件的二維碼,即可下載安裝?!拔⑿iL理”主要推出校園公告、圈子、課程盒子、成績查詢、二手雜貨鋪、無記名投票、師兄幫幫忙等功能模塊。通過APP,學生能瀏覽校園新聞動態,獲取學校周邊資訊、了解考研就業相關資料、查詢自習室分布、查看校園地圖,實現學習、生活、娛樂全方位服務。該APP還具有三方通訊錄功能,可實現老師、學生與家長的三方無障礙溝通,學生家長還可以及時了解校園公告、新聞資訊以及與學生相關的政策信息。校園APP打通校內外服務,不僅僅是學生們的好管家,更是家長們的好助手,讓老師感覺很“順心”,讓學生感覺很“貼心” ,讓家長感覺很“放心” 。
五、實現方法
界面設計是人與機器之間交換并傳遞信息的媒介,其中用戶是設計的主體,為使設計滿足可用性的要求,全面了解用戶特征及多元化要求十分必要?!拔⑿iL理”是一款擁有時尚前衛的校園APP設計,主要針對于在校學生、教師和學生家長。此款校園APP設計主題突出、明確,整體色彩運用純凈的藍色。藍色是一種靈性知性兼具,最具靈魂深度的顏色,在色彩心理學的測試中發現,幾乎沒有人對藍色反感。因此,為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界面設定藍色為基本色,時尚簡約,界面風格整體統一,用平面化的表現方式為忙碌生活、學習的學生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清新體驗。
1.登錄界面設計
登錄界面由長春理工大學校徽、“歡迎登錄微校長理”和登陸身份選擇(老師、學生、家長)三部分構成。
2.首頁設計
首頁為功能菜單,著重考慮用戶功能需求,做到合理布局,菜單項信息完整?!拔⑿iL理”首頁主要分成四大功能模塊。
第一,共青團工作信息推廣和宣傳模塊。該模塊設置信息通告和新聞發布等功能,定期發布共青團活動新聞,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及家長展示學校團工作的最新動態。校園通知包括共青團各級各類比賽、活動的通知,如學生會通知、社團通知、系部通知等校園內的講座、活動、失物招領和掛失校園卡等信息一網打盡。為了校園APP更廣泛服務,增添針對新生的攻略信息和針對畢業生的求職和兼職信息,通過對有用信息的歸納和整理,校園APP中的信息模塊會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真正需求,使得信息來源更準確可靠。
第二,圈子話題和投票模塊。該模塊是通過學生對第一模塊點擊量的數據分析,定期發布學生更為感興趣的時下新聞、熱點討論,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能量風氣的思想引領工作;依托共青團的工作分類,建立各類圈子,如志愿圈、學霸圈、團干圈、挑戰圈等,讓更多志趣相投的學生打破學院的束縛,廣泛地利用該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實現高年級學生傳幫帶低年級學生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學風;投票則是增強各項評選活動的公平性,如應用于班級干部票選、特困生票選、學生會干部票選、民意投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投票公平性。
第三,課程表、成績查詢和周邊服務模塊。校園APP提供與長春理工大學的學校教務管理系統、圖書館借書系統、圖書館選座等系統的對接功能,可通過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在手機終端上直接登錄上述系統查詢使用者的信息。該模塊會自動同步學生在教務管理上的課程表,然后根據學生的學號顯示出其本周要上的課程。此外,學生可使用備忘功能提醒事務,點擊某門課即可。成績查詢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查看本學期的期末考試時間和地點安排,還可以自動接收本學期的期末成績,方便快捷。周邊服務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比如可建周邊餐飲、娛樂場所的交流群,證書考試交流群,活動參與交流群,二手市場交流群等。
第四,通訊模塊。該模塊作為家長與學校間的溝通平臺,實現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避免了以往家長不知道學生在學校做什么、學校為學生提供什么的困境,真正實現信息的第一時間推送和共享。
3.個人中心設計
個人中心作為個人信息的體現平臺,包括姓名、手機號、學號等個人信息和新消息提醒、勿擾模式、私信、設置等個人消息。
4.分享設計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少不了情感的宣泄,設置分享功能,可以讓價值觀相似的人得到支持和共鳴,可以使共青團更好地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行為傾向。
六、發展前景
手機APP如今發展迅速,迅猛之勢不可阻礙,校園APP更是共青團緊密關注青年學生思想動態的有利助手。校園APP備受歡迎,這跟它獨有的豐富、多元的結構功能是分不開的。面對這一新興事物,共青團應大力開發符合青少年需求和愛好的新媒體產品,借助新媒體陣地舉辦主題鮮明的展示活動,打造青年朝氣、時尚活潑的“掌上青春”。當代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新媒體是主要的信息渠道。共青團可有效地利用新媒體這一特點,來更好地進行共青團的活動宣傳和實現共青團的思想引領。
共青團的工作在新環境下會變得更有針對性。當代青年主要為“80后”和“90后”;他們思想活躍,觀念開放,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很快的適應力,對外來文化也有著很好的吸收能力。他們的思想正處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對于外來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伴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大量的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ヂ摼W以特有的零時差、零距離、零空間的優勢和信息量大、圖文并茂、形式新穎的特點,深受廣大青年的青睞。但由于學生正處于分辨力比較差的階段,加上當前的監控監管技術和制度還不完善,使得網上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很容易全盤吸收,造成學生困惑、迷茫甚至扭曲。因此,這就需要共青團通過新媒體對青少年的行為傾向進行實時了解與掌控,及時地加以正面引導和正能量的灌輸,起到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需要團組織在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一個引導、督促和糾正的角色,用正能量感染他們,用思想引領他們,用行動保護他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用新媒體傳播給他們,使他們成長為創新型人才、能力型人才、責任型人才,能夠坦然面對未來肩上的重擔。校園APP作為新媒體是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和組織青年的有效途徑,是為青少年創造了一個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學習新平臺。
七、實踐意義
校園APP是共青團注重新媒體陣地建設和新媒體內容設計、積極運用新媒體引導青年思想和提高服務青年水平的一個縮影,是用青年的話語體系打通與青年“相親相愛”的橋梁,是傳播青年正能量,最終讓青年跟團走,進而跟黨走的一種舉措,更是實現與青年共建互贏的良性循環。
“微校長理”在長春理工大學應用起來,不僅使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享受到了新媒體的服務,同時也擴大了正面影響。校園APP既是青年大學生了解除自己以外的世界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個體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表達,可以維權,可以探索,也可以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作為一種個體展示和張揚自我的渠道。因此要成為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團組織,必須要有效地利用新興媒體和科技,作為引導青年的一個正面力量。
校園APP的關鍵任務是滿足青年大學生的基本需求,包括通知的傳達與反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共青團的工作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新媒體,將每位學生手機的一些功能進行組合,深入挖掘學生的需求,利用開放式平臺,在尊重青年的同時,貼近青年,傳播思想文化。
該項目就是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向作用,在博得青年學生喜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使之成為聯系和組織青年學生的重要手段。所以,該項課題就是要深入研究新媒體對于當代青少年的影響程度,通過新媒體來對共青團的工作和組織建設進行創新,利用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來正確引導青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青年是新媒體的主體,是新媒體的主導者,也是接受者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新媒體工作,切實占領校園社交領域,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氛圍,努力在新媒體領域發揮共青團應有的作用,把握輿論主動權,形成鮮明的社會導向。在未來,即將開啟新的校園APP模式,優化團支部建設,開啟指尖校園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馮剛.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
[2]楊治清.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探索[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3(1).
[3]張健.高校共青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論考察[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4]張明珠.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9).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