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
【摘要】本文通過對英國臨終關懷的一些服務現狀進行論述,探討我國患者臨終關懷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如何提高我國患者臨終關懷力度,為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或建議。
【關鍵詞】中國;英國;臨終關懷
【中圖分類號】R48【文獻標識碼】A
臨終關懷不僅針對臨終患者實施支持性醫護及姑息性醫護,同時也對患者家屬實施相關照護措施,是近代醫學新興的邊緣性交叉學科[1],以實施臨終關懷讓患者達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質量。此類措施以"關懷"為重心,治療為其次,讓患者在瀕死前最大程度減輕痛苦,增強舒適。本文以英國及我國的臨終關懷做出對比分析,現分析如下:
1. 英國臨終關懷發展現狀
1.1 納入病例范圍及服務對象
英國臨終關懷機構中,納入病例范圍不分性別、年齡、疾病類型,且根據醫師認定生存期不超過六個月的晚期患者,并根據醫師建議患者是否去臨終關懷機構。值得一提的是,英國臨終關懷機構中對兒童患者的診斷標準更加嚴格,有更嚴明的規章制度,且大多數此類機構相對獨立,為患兒提供身心專業服務。針對晚期患者診斷的標準較為嚴格,包括病情診斷、病情評估、計劃制定、討論論證、服務項目調節、高質量服務、臨終照護、臨終安排、居喪照護等。
1.2 臨終關懷機構規模龐大、齊全、服務全面
英國臨終關懷機構齊全,且規模較為龐大、服務全面,提供社區服務、住院服務、日漸護理、門診預約、醫療陪護、暫休看護、喪親撫慰等等。其機構的類型有多種,一是獨立的服務機構,此類機構以住院服務為主要方式,隸屬醫院、保健機構臨床病房、家庭臨終關懷病床等,其他機構包括有家庭病房、老年全托病房等,多由私人開辦、社區或基層政府開辦,管理機構多類且服務多樣。
1.3 民眾參與度高
據瑪麗·居里中心統計,英國1/3左右人口參與過臨終關懷事業,2007年臨終關懷事業志愿者超過10萬人,志愿者的總工作時間超過440萬小時,2009年3月瑪麗·居里照護中心收到450萬英鎊募捐,接頭募捐超過129萬英鎊[2~3]。此些數據均說明,英國人民對臨終關懷事業的參與度高,熱心民眾多。
1.4 專業的培訓
盡管臨終關懷機構種類較多,但所有機構的人員均要接受專業培訓,尤其是注冊護士、護理人員等,要進一步接受臨終關懷的針對性培訓,且英國設審計署會將培訓的力度作為評估臨終關懷機構的指標。尤其是老年全托護理院內,超過50%的老年全托護理院會對員工展開定期培訓,且將培訓技能及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員工的資質考評。
2. 我國患者的臨終關懷
2.1 我國患者臨終關懷的不足之處
我國對于臨終關懷方面的普遍認知力不夠,因受傳統思想影響,國民忌諱死亡,且對死亡有部分不科學認知,部分理念與臨終關懷理念差異較大。其次,我國大陸地區對臨終關懷機構的設立較少,覆蓋面積過窄,大部分農村地區無此機構設立,雖然我國有施榕的"施氏模式"及李義庭提出的"PDS"模式,但臨終關懷事業在我國發展過慢,未取得顯著性進展;再者,臨終關懷事業資金籌建也是我國存在的問題,因資金問題導致機構設立過少也為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除了李嘉誠資助的20多家寧養院外,其他大多數臨終關懷機構資金運籌過于艱難,是導致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緩慢的根源。此外,我國臨終關懷機構的工作人員考核、培訓等也存有不足,專業性人才匱乏也是其問題之一。
2.2 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對策
①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醫療基本保障在我國實施較好,但臨終關懷與基礎醫療保障結合力度不夠,若能夠提高其結合力度可推動醫療機構、臨終關懷機構的互相轉診及配合,對于患者接受臨終關懷服務有利。②建立籌集資金的多種渠道,資金籌集問題是制約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資金籌集方面,建議不僅國家政府需加大財政投入,社會各界也應予以資金支持,若多渠道募集慈善資金,英國的資金籌集方式就值得我國借鑒;但是借鑒之前需加大對臨終關懷事業的宣傳力度,使國民對臨終關懷事業的認知率、認知度提高,轉變自身對死亡的傳統觀念。③加強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的方式讓患者及患者家屬自然接納死亡、坦然面對死亡,我國臨終關懷之父崔以泰教授曾說過,"人們在死亡觀念上還有待改變,'優死'還需要進行教育,進行正確對待死亡的教育以提高人民對死亡的價值、規律及生命質量的認識,以建立合理的心理適應機制讓患者及家屬自然、坦然地面對死亡。"因此,對于患者家屬或患者渴望通過常規治療延續患者生命、以各種方式拒絕接受死亡、以秉承"孝道"延續患者生命增加患者痛苦等觀念需要改變,通過死亡教育讓患者舒適、安詳死亡、讓家屬及患者接受死亡是關鍵。④加強臨終關懷機構從業人員的培訓,從業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及社會工作者,要定期開展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對社會工作者實行照護指導,提高業務水平及專業素質,也可外聘專家進行授課講解,提高醫護人員職業水平。⑤以多種方式實行臨終關懷服務,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應集合國情來開展多方式服務,可以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結合,可增設家庭看護病房,可以將"施式模式"應用到農村患者的臨終關懷工作中,亦可將養老院結合,院內開設相關病房,通過多渠道、多方式來展開臨終關懷服務。
3. 結語
相較于英國的臨終關懷事業發展,我國相關事業發展明顯過于緩慢,資金籌集不足、機構設立覆蓋面窄、從業人員專業性不強,且因國民傳統思想限制對死亡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通過借鑒英國臨終關懷機構設立來改善我國的相關現狀,為患者及患者家屬提供最高可能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岳林,張雷.我國臨終關懷的特點及其發展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