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張兆輝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多灶性腦出血(AMCH)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診治分析。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60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主要病因為高血壓(40例,占66.7%),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占13.3%),腦血管畸形(6例,占10.0%),白血病(3例,占5.0%),原因不明(3例,占5.0%)。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丘腦、小腦、腦干多見。結論多灶性腦出血疾病病情危重起病急,病程進展較快,發病原因以高血壓多見,由磁共振或CT檢查確定腦出血的部位和量的多少,決定其臨床診治的方案。
【關鍵詞】急性多灶性腦出血;臨床診治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4【文獻標識碼】AB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嚴重腦部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我國死于腦出血的患者約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左右[1],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本文就本院診治的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診治分析,總結多灶性腦出血的發病原因、病機以及臨床特點,為疾病的診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02/2014-06本院收治的多灶性腦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在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5歲,其中高血壓40例,腦血管畸形6例,白血病3例,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原因不明3例。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腦干以及小腦多見。其中長期吸煙患者例,酗酒的例;所有患者經磁共振及頭顱CT確診多灶性腦出血,明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情況。
1.2 治療方法:多灶性腦出血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的內科治療與手術治療。內科保守治療常規應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嚴格控制血壓在適宜水平,應用營養腦神經、清楚自由基等藥物治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處理原發病,控制并發癥等綜合治療;手術治療,給予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輔以術后的內科處理[3]。
2. 結果
影像學檢查:60例患者頭部CT或MRI均48h內進行,共查出病灶46個,其中基底節24個(52.1%),腦葉21個(45.7%),丘腦4個(8.6%),小腦2個(4.3%),腦干2個(4.3%)。其中2例對稱性病灶,1例為雙枕葉,另1例為雙側腦室旁。出血量在10~40mL之間。
多灶性腦出血的病因分析: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發病原因占據前三位的分別是高血壓、腦血管畸形、腦淀粉樣血管病,分別占患者總數的20%。見表1。
60例患者中,行內科治療的51例,死亡13例(25.5%);11例行顱內血腫清除術,死亡3例(27.3%),兩者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死亡率均較高。
3. 討論
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其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因其發病原因多樣、發病部位復雜,臨床表現各異,造成治療上較為棘手,致殘率、死亡率較高。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多灶性腦出血(AMCH)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診治分析。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60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主要病因為高血壓(40例,占66.7%),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占13.3%),腦血管畸形(6例,占10.0%),白血病(3例,占5.0%),原因不明(3例,占5.0%)。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丘腦、小腦、腦干多見。結論多灶性腦出血疾病病情危重起病急,病程進展較快,發病原因以高血壓多見,由磁共振或CT檢查確定腦出血的部位和量的多少,決定其臨床診治的方案。
【關鍵詞】急性多灶性腦出血;臨床診治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4【文獻標識碼】AB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嚴重腦部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我國死于腦出血的患者約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左右[1],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本文就本院診治的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診治分析,總結多灶性腦出血的發病原因、病機以及臨床特點,為疾病的診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02/2014-06本院收治的多灶性腦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在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5歲,其中高血壓40例,腦血管畸形6例,白血病3例,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原因不明3例。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腦干以及小腦多見。其中長期吸煙患者例,酗酒的例;所有患者經磁共振及頭顱CT確診多灶性腦出血,明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情況。
1.2 治療方法:多灶性腦出血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的內科治療與手術治療。內科保守治療常規應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嚴格控制血壓在適宜水平,應用營養腦神經、清楚自由基等藥物治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處理原發病,控制并發癥等綜合治療;手術治療,給予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輔以術后的內科處理[3]。
2. 結果
影像學檢查:60例患者頭部CT或MRI均48h內進行,共查出病灶46個,其中基底節24個(52.1%),腦葉21個(45.7%),丘腦4個(8.6%),小腦2個(4.3%),腦干2個(4.3%)。其中2例對稱性病灶,1例為雙枕葉,另1例為雙側腦室旁。出血量在10~40mL之間。
多灶性腦出血的病因分析: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發病原因占據前三位的分別是高血壓、腦血管畸形、腦淀粉樣血管病,分別占患者總數的20%。見表1。
60例患者中,行內科治療的51例,死亡13例(25.5%);11例行顱內血腫清除術,死亡3例(27.3%),兩者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死亡率均較高。
3. 討論
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其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因其發病原因多樣、發病部位復雜,臨床表現各異,造成治療上較為棘手,致殘率、死亡率較高。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多灶性腦出血(AMCH)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診治分析。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60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主要病因為高血壓(40例,占66.7%),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占13.3%),腦血管畸形(6例,占10.0%),白血病(3例,占5.0%),原因不明(3例,占5.0%)。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丘腦、小腦、腦干多見。結論多灶性腦出血疾病病情危重起病急,病程進展較快,發病原因以高血壓多見,由磁共振或CT檢查確定腦出血的部位和量的多少,決定其臨床診治的方案。
【關鍵詞】急性多灶性腦出血;臨床診治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4【文獻標識碼】AB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嚴重腦部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我國死于腦出血的患者約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左右[1],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本文就本院診治的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診治分析,總結多灶性腦出血的發病原因、病機以及臨床特點,為疾病的診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02/2014-06本院收治的多灶性腦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在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5歲,其中高血壓40例,腦血管畸形6例,白血病3例,腦淀粉樣血管病8例,原因不明3例。出血部住以基底節、腦葉、腦干以及小腦多見。其中長期吸煙患者例,酗酒的例;所有患者經磁共振及頭顱CT確診多灶性腦出血,明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情況。
1.2 治療方法:多灶性腦出血的治療主要包括保守的內科治療與手術治療。內科保守治療常規應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嚴格控制血壓在適宜水平,應用營養腦神經、清楚自由基等藥物治療,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處理原發病,控制并發癥等綜合治療;手術治療,給予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輔以術后的內科處理[3]。
2. 結果
影像學檢查:60例患者頭部CT或MRI均48h內進行,共查出病灶46個,其中基底節24個(52.1%),腦葉21個(45.7%),丘腦4個(8.6%),小腦2個(4.3%),腦干2個(4.3%)。其中2例對稱性病灶,1例為雙枕葉,另1例為雙側腦室旁。出血量在10~40mL之間。
多灶性腦出血的病因分析:60例多灶性腦出血患者,發病原因占據前三位的分別是高血壓、腦血管畸形、腦淀粉樣血管病,分別占患者總數的20%。見表1。
60例患者中,行內科治療的51例,死亡13例(25.5%);11例行顱內血腫清除術,死亡3例(27.3%),兩者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死亡率均較高。
3. 討論
多灶性腦出血(AMCH)是指腦內兩個或者超過兩個部位,同時或者在48h內均出現出血的情況,其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因其發病原因多樣、發病部位復雜,臨床表現各異,造成治療上較為棘手,致殘率、死亡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