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在膽囊結石中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 對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40例經臨床手術、B超復查證實的膽囊腔內強回聲的超聲圖像進行分析。結果 超聲診斷符合率87.5%(35/40),誤、漏診5例,占12.5%。 結論 B超對膽囊腔內強回聲的診斷具有簡便、快捷、無創的優點,要正確認識強回聲的聲像圖特點,避免漏診、誤診。
【關鍵詞】膽囊結石;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R575.6【文獻標識碼】B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者中女性29例,男性11例,年齡最小38歲,最大60歲。其中以腹痛就診32例,常規體檢8例。
1.2 檢查方法 使用ALOKA@7和X3OOPE(西門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患者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肋緣下斜切、橫切,右肋間斜切,必要時囑患者深呼吸,改變體位,動靜結合,實時顯像觀察膽囊腔內強回聲活動情況。
2. 結果
40例病例中30例經手術證實為膽囊結石,其中21例為單發典型結石,6例為泥沙型結石,3例為充滿型結石;5例經B超隨訪為沉積物。誤、漏診5例中,3例為使用頭孢類藥物后的沉積物,2例治療一周后B超復查炎性沉積物掩蓋膽囊結石。
3. 討論
目前對膽囊結石的診斷超聲作為首選輔助檢查,診斷符合率達95%[1]。膽囊結石病人多以腹痛就診,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炎癥的嚴重程度等;也有少部分膽囊結石病人終身無癥狀。膽囊結石依據聲像圖特征分為典型和非典型:1.典型的結石形態穩定,后伴明顯聲影,可隨體位改變移動,較易明確診斷;2非典型結石表現為:1)泥沙型結石呈細密絮狀強回聲沉積于膽囊后壁,形成強回聲帶,有時聲影可不明顯;2)充滿型結石使囊腔暗區消失,僅表現為膽囊窩處見弧形或半月形強回聲帶后伴寬大聲影;另有一種特征性圖像即增厚的膽囊壁的弱回聲帶包繞結石強回聲,其后方伴有聲影,簡稱"囊壁結石聲影三合征"(WES征),此征對膽囊結石準確率達96%[2]。3)結石嵌頓于膽囊頸部時,由于囊壁與結石緊密結合,使強回聲團顯示不明顯。4)小結石位于膽囊壁內時,囊壁往往增厚,其內可見單發或多發的強回聲光斑后伴彗星尾征,不隨體位移動。
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如患者身體肥胖、使用頭孢類藥物、腸氣過多等,可使聲像圖出現假性征象。假陰性的現象主要出現于小結石、聲影不明顯的結石、膽囊炎性產物掩蓋結石、脂肪層較厚使膽囊圖像顯示不清晰者以及操作者的技術因素等。若患者膽囊炎癥過重導致炎性產物沉積于囊腔、使用頭孢類藥物或膽囊外的結構因部分容積效應形成偽像均可造成假陽性。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疾病,超聲醫師應掌握超聲偽像產生的原理和正確認識聲像圖特征,連續、動態、多切面、多體位掃查膽囊,采用適當的操作手法,盡量清晰顯示圖像,提高檢查診斷率。
參考文獻
[1]賈譯清.超聲鑒別診斷學[M].第二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
[2]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三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