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明偉
【摘要】目的探討常規外照射放療對鼻咽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2005-01/2010-01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的外照射放療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根據CT和MRI對照射靶區進行個體化設計,并按照規范化的要求制定臨床治療計劃。結果這128例鼻咽癌患者經過系統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77例,有效果的患者38例,無效的患者為13例。結論對鼻咽癌患者實施常規外照射放療有顯著的效果,結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年齡、轉移度等相關基礎病理資料來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此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鼻咽癌;放射療法;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識碼】B
鼻咽癌在醫學上被稱為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的位置是在鼻咽腔的側面和鼻腔的頂部,在我國屬于一種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之一[1]。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該病在男性人群中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女性發病率,并且發病不分年齡階段,其最為集中的發病年齡大約在30歲到50歲之間。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針對此類病癥的常規外照射放療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對鼻咽癌治療的方法也逐漸趨向于規范化,文中對我院收治128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經我院診斷均符合鼻咽癌臨床診斷的標準,患者當中男性有85例,女性有43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在1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歲,按照病理類型分類共有3種,第1種是鼻咽癌低分化鱗癌患者共56例,第2種是鼻咽癌未分化著患者共38例,第3種是鼻咽癌高分化鱗癌患者共34例;臨床分期如果按照92年頒布的分期標準共分為4期,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共67例,Ⅳ期患者共27例。
1.2 方法:使用低溫熱塑網罩將患者的頭肩部位進行一體化固定,然后使用數字化的模擬機對患者實施中心定位,并對患者拍攝野定位片。將主野確定為耳顳側野、頸部切線野以及面頸聯合野,選擇性配合耳后野、耳前野已經品字野。如果患者的各組淋巴出現了轉移的現象,則需要對患者先將患者的鼻咽咽旁、顱底和上頸區完整地涵蓋在一個大的面頸聯合野內,照射的時候首先要實施DT36~40Gy/18~20次,如果在首次照射之后患者的腫瘤體積有所縮小,那么再對其進行分野照射,面頸聯合野選擇的是左右對稱穿野,一定要保證每日的照射在同一時間進行[2]。
1.3 評判標準:對鼻咽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判標準一共分為3種: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的面積縮小50%以上,并且鼻塞、鼻涕帶血、聽力下降和耳悶感覺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量大于30%小于50%,上述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無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程度小于20%,甚至有患者出現其他的腫瘤,上述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現象。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128例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系統的常規外放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共77例,有效果的患者共38例,其中無效的患者共13例。且4年之內的總生存率x2=29.7,P=0.000,無腫瘤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轉移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復發的生存率為x2=27.1,P=0.000,對比相關的結果現實,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情況如下表1。
鼻咽癌的發病部位十分隱秘,而且病情比較復雜,對其病癥的確診相對比較困難,加之鼻咽癌有著較強的轉移性,通常在沒有明顯的并發癥狀之前就已經開始向患者的顱腦神經或者頸部淋巴部位轉移,該類病癥的臨床癥狀包括鼻塞、鼻涕帶血、耳堵感強烈以及聽力下降等,經過對鼻咽癌多年的研究發現,該病的發病因素主要集中在事物因素、病毒感染以及遺傳因素等,而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但是對于復發患者來說,其治療手段與初期治療手段有很大的區別,并且治療的時候要根據患者腫瘤的大小來選擇放療的時間,如果有必要還要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放射的時間做進一步的調整[3]。而且根據臨床經驗可以發現,二程放療的后遺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初次放療的后遺癥發生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傳統的放射療法是常規放療加上腔內放療,這種治療方法的計量要求與臨床的基本要求不相同,對腫瘤的控制率較低,而且對患者的損傷很嚴重。對患者采用常規的外照放射手段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臨床上采用常規外照射放療方法對患者的鼻咽癌有顯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很高,在現代鼻咽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謝方云,曾祥發.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3,(02):42-45.
[2]金慶植,張晶,劉天博.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2):31-34.
[3]閆清華.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10):108-111.
【摘要】目的探討常規外照射放療對鼻咽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2005-01/2010-01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的外照射放療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根據CT和MRI對照射靶區進行個體化設計,并按照規范化的要求制定臨床治療計劃。結果這128例鼻咽癌患者經過系統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77例,有效果的患者38例,無效的患者為13例。結論對鼻咽癌患者實施常規外照射放療有顯著的效果,結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年齡、轉移度等相關基礎病理資料來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此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鼻咽癌;放射療法;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識碼】B
鼻咽癌在醫學上被稱為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的位置是在鼻咽腔的側面和鼻腔的頂部,在我國屬于一種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之一[1]。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該病在男性人群中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女性發病率,并且發病不分年齡階段,其最為集中的發病年齡大約在30歲到50歲之間。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針對此類病癥的常規外照射放療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對鼻咽癌治療的方法也逐漸趨向于規范化,文中對我院收治128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經我院診斷均符合鼻咽癌臨床診斷的標準,患者當中男性有85例,女性有43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在1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歲,按照病理類型分類共有3種,第1種是鼻咽癌低分化鱗癌患者共56例,第2種是鼻咽癌未分化著患者共38例,第3種是鼻咽癌高分化鱗癌患者共34例;臨床分期如果按照92年頒布的分期標準共分為4期,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共67例,Ⅳ期患者共27例。
1.2 方法:使用低溫熱塑網罩將患者的頭肩部位進行一體化固定,然后使用數字化的模擬機對患者實施中心定位,并對患者拍攝野定位片。將主野確定為耳顳側野、頸部切線野以及面頸聯合野,選擇性配合耳后野、耳前野已經品字野。如果患者的各組淋巴出現了轉移的現象,則需要對患者先將患者的鼻咽咽旁、顱底和上頸區完整地涵蓋在一個大的面頸聯合野內,照射的時候首先要實施DT36~40Gy/18~20次,如果在首次照射之后患者的腫瘤體積有所縮小,那么再對其進行分野照射,面頸聯合野選擇的是左右對稱穿野,一定要保證每日的照射在同一時間進行[2]。
1.3 評判標準:對鼻咽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判標準一共分為3種: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的面積縮小50%以上,并且鼻塞、鼻涕帶血、聽力下降和耳悶感覺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量大于30%小于50%,上述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無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程度小于20%,甚至有患者出現其他的腫瘤,上述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現象。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128例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系統的常規外放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共77例,有效果的患者共38例,其中無效的患者共13例。且4年之內的總生存率x2=29.7,P=0.000,無腫瘤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轉移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復發的生存率為x2=27.1,P=0.000,對比相關的結果現實,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情況如下表1。
鼻咽癌的發病部位十分隱秘,而且病情比較復雜,對其病癥的確診相對比較困難,加之鼻咽癌有著較強的轉移性,通常在沒有明顯的并發癥狀之前就已經開始向患者的顱腦神經或者頸部淋巴部位轉移,該類病癥的臨床癥狀包括鼻塞、鼻涕帶血、耳堵感強烈以及聽力下降等,經過對鼻咽癌多年的研究發現,該病的發病因素主要集中在事物因素、病毒感染以及遺傳因素等,而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但是對于復發患者來說,其治療手段與初期治療手段有很大的區別,并且治療的時候要根據患者腫瘤的大小來選擇放療的時間,如果有必要還要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放射的時間做進一步的調整[3]。而且根據臨床經驗可以發現,二程放療的后遺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初次放療的后遺癥發生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傳統的放射療法是常規放療加上腔內放療,這種治療方法的計量要求與臨床的基本要求不相同,對腫瘤的控制率較低,而且對患者的損傷很嚴重。對患者采用常規的外照放射手段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臨床上采用常規外照射放療方法對患者的鼻咽癌有顯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很高,在現代鼻咽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謝方云,曾祥發.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3,(02):42-45.
[2]金慶植,張晶,劉天博.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2):31-34.
[3]閆清華.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10):108-111.
【摘要】目的探討常規外照射放療對鼻咽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2005-01/2010-01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的外照射放療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根據CT和MRI對照射靶區進行個體化設計,并按照規范化的要求制定臨床治療計劃。結果這128例鼻咽癌患者經過系統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77例,有效果的患者38例,無效的患者為13例。結論對鼻咽癌患者實施常規外照射放療有顯著的效果,結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年齡、轉移度等相關基礎病理資料來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此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鼻咽癌;放射療法;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識碼】B
鼻咽癌在醫學上被稱為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的位置是在鼻咽腔的側面和鼻腔的頂部,在我國屬于一種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之一[1]。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該病在男性人群中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女性發病率,并且發病不分年齡階段,其最為集中的發病年齡大約在30歲到50歲之間。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針對此類病癥的常規外照射放療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因此對鼻咽癌治療的方法也逐漸趨向于規范化,文中對我院收治128例鼻咽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期間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經我院診斷均符合鼻咽癌臨床診斷的標準,患者當中男性有85例,女性有43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在1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歲,按照病理類型分類共有3種,第1種是鼻咽癌低分化鱗癌患者共56例,第2種是鼻咽癌未分化著患者共38例,第3種是鼻咽癌高分化鱗癌患者共34例;臨床分期如果按照92年頒布的分期標準共分為4期,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共67例,Ⅳ期患者共27例。
1.2 方法:使用低溫熱塑網罩將患者的頭肩部位進行一體化固定,然后使用數字化的模擬機對患者實施中心定位,并對患者拍攝野定位片。將主野確定為耳顳側野、頸部切線野以及面頸聯合野,選擇性配合耳后野、耳前野已經品字野。如果患者的各組淋巴出現了轉移的現象,則需要對患者先將患者的鼻咽咽旁、顱底和上頸區完整地涵蓋在一個大的面頸聯合野內,照射的時候首先要實施DT36~40Gy/18~20次,如果在首次照射之后患者的腫瘤體積有所縮小,那么再對其進行分野照射,面頸聯合野選擇的是左右對稱穿野,一定要保證每日的照射在同一時間進行[2]。
1.3 評判標準:對鼻咽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判標準一共分為3種: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的面積縮小50%以上,并且鼻塞、鼻涕帶血、聽力下降和耳悶感覺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量大于30%小于50%,上述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無效的概念是指患者經過放射治療之后腫瘤面積縮小程度小于20%,甚至有患者出現其他的腫瘤,上述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現象。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128例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系統的常規外放射治療之后,有顯著效果的患者共77例,有效果的患者共38例,其中無效的患者共13例。且4年之內的總生存率x2=29.7,P=0.000,無腫瘤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轉移生存率為x2=34.4,P=0.000,無復發的生存率為x2=27.1,P=0.000,對比相關的結果現實,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情況如下表1。
鼻咽癌的發病部位十分隱秘,而且病情比較復雜,對其病癥的確診相對比較困難,加之鼻咽癌有著較強的轉移性,通常在沒有明顯的并發癥狀之前就已經開始向患者的顱腦神經或者頸部淋巴部位轉移,該類病癥的臨床癥狀包括鼻塞、鼻涕帶血、耳堵感強烈以及聽力下降等,經過對鼻咽癌多年的研究發現,該病的發病因素主要集中在事物因素、病毒感染以及遺傳因素等,而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但是對于復發患者來說,其治療手段與初期治療手段有很大的區別,并且治療的時候要根據患者腫瘤的大小來選擇放療的時間,如果有必要還要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對放射的時間做進一步的調整[3]。而且根據臨床經驗可以發現,二程放療的后遺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初次放療的后遺癥發生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傳統的放射療法是常規放療加上腔內放療,這種治療方法的計量要求與臨床的基本要求不相同,對腫瘤的控制率較低,而且對患者的損傷很嚴重。對患者采用常規的外照放射手段不僅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臨床上采用常規外照射放療方法對患者的鼻咽癌有顯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很高,在現代鼻咽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謝方云,曾祥發.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3,(02):42-45.
[2]金慶植,張晶,劉天博.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2):31-34.
[3]閆清華.鼻咽癌單純常規外照射放療療效的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1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