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2-10/2013-10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加纈沙坦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血肌酐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腎小球濾過率與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纈沙坦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舒張功能與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臨床綜合征,該病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等的激活起到主要參與作用,由于腎臟為易受累的器官,故而約有50%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1]。本院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中,施加了纈沙坦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為39~76歲,平均年齡為(51.0±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2009年制定)與美國腎臟病學會指南中當腎小球濾過率為30~90mL/(min·1.72m2)時為中度腎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23例伴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伴風濕性心臟病,9例伴擴張型心臟病,18例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疾病類型、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治療且于治療前7d停用血管擴張劑,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洋地黃類以及利尿劑,對于心功能Ⅳ級者可施加螺內酯治療。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施加80.0mg/d的纈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217)治療。
1.3 觀察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個月后的血清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LVEDd、LVEF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包括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機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后會直接參與到病變反應中,并促使心肌重構,故而該病的治療關鍵就是將神經激素系統的激活過程與心肌重構的惡性循環過程進行阻斷,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為神經被分泌激活的標志,且與左心室壁張力與壓力緊密關聯,成為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與左心室重構的標志[3]。
纈沙坦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類藥物,其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時,對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起到阻斷作用,降低心率,進而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可將AT1與AngⅡ受體結合過程起到阻斷作用,抑制血管收縮,從而使心臟后負荷降低;可影響醛固酮分泌,大大降低水鈉潴留現象,促使心臟前負荷降低[4]。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施加纈沙坦治療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與腎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表明其有效性。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利紅,黃偉,劉琮琳,等.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21(44):1259-1260.
[2]馬景濤,徐芳.纈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30例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雜志,2006,14(8):638-639.
[3]朱凱.纈沙坦治療蛋白尿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09,20(01):329-330.
[4]姜慧敏,顧菁,李海云,等.纈沙坦聯合比索洛爾輔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4(17):1240-1241.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2-10/2013-10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加纈沙坦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血肌酐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腎小球濾過率與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纈沙坦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舒張功能與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臨床綜合征,該病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等的激活起到主要參與作用,由于腎臟為易受累的器官,故而約有50%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1]。本院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中,施加了纈沙坦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為39~76歲,平均年齡為(51.0±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2009年制定)與美國腎臟病學會指南中當腎小球濾過率為30~90mL/(min·1.72m2)時為中度腎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23例伴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伴風濕性心臟病,9例伴擴張型心臟病,18例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疾病類型、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治療且于治療前7d停用血管擴張劑,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洋地黃類以及利尿劑,對于心功能Ⅳ級者可施加螺內酯治療。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施加80.0mg/d的纈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217)治療。
1.3 觀察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個月后的血清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LVEDd、LVEF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包括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機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后會直接參與到病變反應中,并促使心肌重構,故而該病的治療關鍵就是將神經激素系統的激活過程與心肌重構的惡性循環過程進行阻斷,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為神經被分泌激活的標志,且與左心室壁張力與壓力緊密關聯,成為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與左心室重構的標志[3]。
纈沙坦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類藥物,其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時,對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起到阻斷作用,降低心率,進而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可將AT1與AngⅡ受體結合過程起到阻斷作用,抑制血管收縮,從而使心臟后負荷降低;可影響醛固酮分泌,大大降低水鈉潴留現象,促使心臟前負荷降低[4]。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施加纈沙坦治療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與腎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表明其有效性。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利紅,黃偉,劉琮琳,等.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21(44):1259-1260.
[2]馬景濤,徐芳.纈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30例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雜志,2006,14(8):638-639.
[3]朱凱.纈沙坦治療蛋白尿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09,20(01):329-330.
[4]姜慧敏,顧菁,李海云,等.纈沙坦聯合比索洛爾輔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4(17):1240-1241.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2-10/2013-10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加纈沙坦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血肌酐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腎小球濾過率與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纈沙坦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舒張功能與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臨床綜合征,該病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等的激活起到主要參與作用,由于腎臟為易受累的器官,故而約有50%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1]。本院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中,施加了纈沙坦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為39~76歲,平均年齡為(51.0±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2009年制定)與美國腎臟病學會指南中當腎小球濾過率為30~90mL/(min·1.72m2)時為中度腎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23例伴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伴風濕性心臟病,9例伴擴張型心臟病,18例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層次、疾病類型、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治療且于治療前7d停用血管擴張劑,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洋地黃類以及利尿劑,對于心功能Ⅳ級者可施加螺內酯治療。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施加80.0mg/d的纈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217)治療。
1.3 觀察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2個月后的血清N 端前腦鈉素(NT-proBNP)、LVEDd、LVEF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包括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水平)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機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后會直接參與到病變反應中,并促使心肌重構,故而該病的治療關鍵就是將神經激素系統的激活過程與心肌重構的惡性循環過程進行阻斷,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為神經被分泌激活的標志,且與左心室壁張力與壓力緊密關聯,成為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與左心室重構的標志[3]。
纈沙坦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類藥物,其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時,對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起到阻斷作用,降低心率,進而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可將AT1與AngⅡ受體結合過程起到阻斷作用,抑制血管收縮,從而使心臟后負荷降低;可影響醛固酮分泌,大大降低水鈉潴留現象,促使心臟前負荷降低[4]。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施加纈沙坦治療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LVEDd、LVEF水平變化與腎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充分表明其有效性。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行纈沙坦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利紅,黃偉,劉琮琳,等.纈沙坦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21(44):1259-1260.
[2]馬景濤,徐芳.纈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30例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雜志,2006,14(8):638-639.
[3]朱凱.纈沙坦治療蛋白尿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09,20(01):329-330.
[4]姜慧敏,顧菁,李海云,等.纈沙坦聯合比索洛爾輔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4(17):124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