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杰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以研究中醫對冠心病治療的優勢。方法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醫;茯苓桂枝白術湯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B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臟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可出現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呈放射狀,并伴有氣促、眩暈、出汗甚至昏厥等嚴重后果,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心力衰竭而致死[1]。本院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輔以茯苓桂枝白術湯口服,取得了協同增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癥見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入夜加重,并伴面色晦暗、胸悶心悸,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搏結代或沉澀,并剔除合并嚴重肺、肝、腎、腦功能障礙、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心律失常、休克、靜息心率低于50次/min者。
根據隨機法分組,對照組患者44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34±5.73)歲;體重54~86kg,平均體重(62.48±6.33)kg;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3±1.7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
實驗組患者44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2.10±5.88)歲;體重55~85kg,平均體重(62.63±6.72)kg;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45±1.81)年;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酌情給予吸氧,采用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根據病情選擇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調節血壓;螺內酯、速尿等利尿;硝酸酯類、洋地黃、西地蘭等強心[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方用茯苓20g、桂枝15g、白術10g、炙甘草10g。咳喘痰多者酌加蘇子、旋覆花等;氣虛乏力者酌加人參、黃芪等;陰虛火旺者酌加太子參、麥冬等;血瘀較甚者酌加赤芍、三七粉等;小便不利者酌加豬苓、車前子等;驚悸怔忡者加酸棗仁、柏子仁等。上藥1劑/d,水煎后早晚溫服[3]。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Ⅰ級,心電圖檢查基本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心功能進步2級以上,但未達到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心功能進步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4]。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中醫學理論將冠心病歸納于"胸痛"、"胸痹"、"怔忡"等范疇,與陰陽氣血不足、痰瘀互結、寒凝氣滯等關系密切,其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血瘀、水飲為病之表象,氣虛、陽虛為病之根本。治則以溫陽益氣、利水除濕為法。
茯苓桂枝白術湯方出自《傷寒論》,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藥組成,主治中陽不足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之證。現代醫學將此方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劑之一。方中重用茯苓為君藥,取其淡滲化飲、健脾利水之功效;桂枝為臣藥,功擅溫陽化氣、平沖降逆;白術為佐藥,增強健脾和胃、利水燥濕之功效;炙甘草兼為佐藥和使藥,既可助臣藥桂枝溫補中陽,又可助佐藥白術益氣健脾,尚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效。根據兼癥加減后起到辨證論治的作用[5]。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東敏,趙明君.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冠心病心衰34例[J].陜西中醫,2011,32(9):1190-1192.
[2]齊泉,范秀風.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冠心病6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1):30-31.
[3]陳榮松.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4):32-33.
[4]黃干初.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236-237.
[5]張大程,毛利榮.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型8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6):866-867.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以研究中醫對冠心病治療的優勢。方法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醫;茯苓桂枝白術湯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B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臟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可出現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呈放射狀,并伴有氣促、眩暈、出汗甚至昏厥等嚴重后果,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心力衰竭而致死[1]。本院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輔以茯苓桂枝白術湯口服,取得了協同增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癥見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入夜加重,并伴面色晦暗、胸悶心悸,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搏結代或沉澀,并剔除合并嚴重肺、肝、腎、腦功能障礙、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心律失常、休克、靜息心率低于50次/min者。
根據隨機法分組,對照組患者44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34±5.73)歲;體重54~86kg,平均體重(62.48±6.33)kg;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3±1.7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
實驗組患者44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2.10±5.88)歲;體重55~85kg,平均體重(62.63±6.72)kg;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45±1.81)年;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酌情給予吸氧,采用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根據病情選擇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調節血壓;螺內酯、速尿等利尿;硝酸酯類、洋地黃、西地蘭等強心[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方用茯苓20g、桂枝15g、白術10g、炙甘草10g。咳喘痰多者酌加蘇子、旋覆花等;氣虛乏力者酌加人參、黃芪等;陰虛火旺者酌加太子參、麥冬等;血瘀較甚者酌加赤芍、三七粉等;小便不利者酌加豬苓、車前子等;驚悸怔忡者加酸棗仁、柏子仁等。上藥1劑/d,水煎后早晚溫服[3]。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Ⅰ級,心電圖檢查基本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心功能進步2級以上,但未達到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心功能進步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4]。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中醫學理論將冠心病歸納于"胸痛"、"胸痹"、"怔忡"等范疇,與陰陽氣血不足、痰瘀互結、寒凝氣滯等關系密切,其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血瘀、水飲為病之表象,氣虛、陽虛為病之根本。治則以溫陽益氣、利水除濕為法。
茯苓桂枝白術湯方出自《傷寒論》,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藥組成,主治中陽不足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之證。現代醫學將此方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劑之一。方中重用茯苓為君藥,取其淡滲化飲、健脾利水之功效;桂枝為臣藥,功擅溫陽化氣、平沖降逆;白術為佐藥,增強健脾和胃、利水燥濕之功效;炙甘草兼為佐藥和使藥,既可助臣藥桂枝溫補中陽,又可助佐藥白術益氣健脾,尚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效。根據兼癥加減后起到辨證論治的作用[5]。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東敏,趙明君.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冠心病心衰34例[J].陜西中醫,2011,32(9):1190-1192.
[2]齊泉,范秀風.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冠心病6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1):30-31.
[3]陳榮松.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4):32-33.
[4]黃干初.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236-237.
[5]張大程,毛利榮.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型8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6):866-867.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以研究中醫對冠心病治療的優勢。方法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中醫;茯苓桂枝白術湯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B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臟器質性病變或功能障礙,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可出現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呈放射狀,并伴有氣促、眩暈、出汗甚至昏厥等嚴重后果,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心力衰竭而致死[1]。本院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輔以茯苓桂枝白術湯口服,取得了協同增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為臨床研究對象,癥見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入夜加重,并伴面色晦暗、胸悶心悸,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搏結代或沉澀,并剔除合并嚴重肺、肝、腎、腦功能障礙、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心律失常、休克、靜息心率低于50次/min者。
根據隨機法分組,對照組患者44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1.34±5.73)歲;體重54~86kg,平均體重(62.48±6.33)kg;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3±1.75)年;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
實驗組患者44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2.10±5.88)歲;體重55~85kg,平均體重(62.63±6.72)kg;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45±1.81)年;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酌情給予吸氧,采用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根據病情選擇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調節血壓;螺內酯、速尿等利尿;硝酸酯類、洋地黃、西地蘭等強心[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方法基礎上,采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方用茯苓20g、桂枝15g、白術10g、炙甘草10g。咳喘痰多者酌加蘇子、旋覆花等;氣虛乏力者酌加人參、黃芪等;陰虛火旺者酌加太子參、麥冬等;血瘀較甚者酌加赤芍、三七粉等;小便不利者酌加豬苓、車前子等;驚悸怔忡者加酸棗仁、柏子仁等。上藥1劑/d,水煎后早晚溫服[3]。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Ⅰ級,心電圖檢查基本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心功能進步2級以上,但未達到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心功能進步Ⅰ級,心電圖檢查結果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4]。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通過治療效果統計發現,實驗組患者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中醫學理論將冠心病歸納于"胸痛"、"胸痹"、"怔忡"等范疇,與陰陽氣血不足、痰瘀互結、寒凝氣滯等關系密切,其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血瘀、水飲為病之表象,氣虛、陽虛為病之根本。治則以溫陽益氣、利水除濕為法。
茯苓桂枝白術湯方出自《傷寒論》,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四藥組成,主治中陽不足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之證。現代醫學將此方作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劑之一。方中重用茯苓為君藥,取其淡滲化飲、健脾利水之功效;桂枝為臣藥,功擅溫陽化氣、平沖降逆;白術為佐藥,增強健脾和胃、利水燥濕之功效;炙甘草兼為佐藥和使藥,既可助臣藥桂枝溫補中陽,又可助佐藥白術益氣健脾,尚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效。根據兼癥加減后起到辨證論治的作用[5]。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茯苓桂枝白術湯加減治療,效果更優,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東敏,趙明君.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冠心病心衰34例[J].陜西中醫,2011,32(9):1190-1192.
[2]齊泉,范秀風.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冠心病6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1):30-31.
[3]陳榮松.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4):32-33.
[4]黃干初.苓桂術甘湯聯合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236-237.
[5]張大程,毛利榮.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型8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6):8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