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杰
【摘要】目的觀察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方法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結論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關鍵詞】普通外科手術;醫院感染;護理管理;ICU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以及搶救重要場所,手術室內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麻醉方法以及手術器械等越來越多,消毒滅菌工作越來越重。醫院感染在臨床上指患者在治療時出現醫院感染,但同時也包括在醫院獲得但出院后才發生感染的情況[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1.7 ± 2.6)歲;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2.1 ±3.2)歲。所有患者均同意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外科手術室護理管理措施。護理管理措施主要有:①保持手術室環境的無菌和干凈,相關人員應定期檢查手術室內空氣以及器械的無菌情況,同時進入手術室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消毒操作規程進行滅菌消毒;②手術治療前,采用心理狀態調查,了解患者是否有焦慮感等情況,通過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采取相應護理如詳細介紹手術過程以及手術原理,改善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具有戰勝病魔的信心;③在手術過程中,有關嚴密注意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改變,通過手術時發生的血壓以及心率異常等情況,快速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④術后7d,對患者隨訪調查,特別注意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先兆,一旦發生并發癥跡象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1.3 主要觀察指標:分析患者病歷資料中有關項目內容,初步評價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因素,并根據多因素logistic 回顧分析計算高危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數據,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單因素分析研究:經過研究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相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包括人員流動(x2=7.9)、預防性抗生素(x2=13.2)、手術時程(x2=16.1)、ICU(x2=16.7)、接臺手術(x2=1.20)以及手術切口(x2=17.9)。
logistic 回歸分析研究:根據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手術切口(OR=7.04)、手術時程(OR=4.12)、ICU(OR=12.87)以及預防性抗生素(OR=3.03)是影響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屬于醫院的"窗口",同時也是臨床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外科疾病等情況的逐漸升高,外科手術的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3],隨之而來的則是手術室的感染問題,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預后情況,甚至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對高齡手術者密切注意其術后感染的現象,一旦發生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抗感染措施;增強對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的護理;手術時程越長,造成傷口暴露時間延長,感染的幾率會相應升高,所以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保證室內無菌能夠顯著減少術后感染率;對于身體質量指標較高的患者在傷口縫合時應采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術后感染。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
綜上所述,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張艷秋,姜皓,張桂馨,等.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初探[J].吉林醫學,2011,32(8):1612.
[2]沈瑩,魏冰.最新醫院潔凈手術室管理相關重要法律法規指導性文件及護理管理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5.
[3]王素娟,胡煒,張學利,等.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5.
【摘要】目的觀察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方法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結論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關鍵詞】普通外科手術;醫院感染;護理管理;ICU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以及搶救重要場所,手術室內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麻醉方法以及手術器械等越來越多,消毒滅菌工作越來越重。醫院感染在臨床上指患者在治療時出現醫院感染,但同時也包括在醫院獲得但出院后才發生感染的情況[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1.7 ± 2.6)歲;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2.1 ±3.2)歲。所有患者均同意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外科手術室護理管理措施。護理管理措施主要有:①保持手術室環境的無菌和干凈,相關人員應定期檢查手術室內空氣以及器械的無菌情況,同時進入手術室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消毒操作規程進行滅菌消毒;②手術治療前,采用心理狀態調查,了解患者是否有焦慮感等情況,通過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采取相應護理如詳細介紹手術過程以及手術原理,改善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具有戰勝病魔的信心;③在手術過程中,有關嚴密注意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改變,通過手術時發生的血壓以及心率異常等情況,快速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④術后7d,對患者隨訪調查,特別注意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先兆,一旦發生并發癥跡象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1.3 主要觀察指標:分析患者病歷資料中有關項目內容,初步評價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因素,并根據多因素logistic 回顧分析計算高危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數據,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單因素分析研究:經過研究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相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包括人員流動(x2=7.9)、預防性抗生素(x2=13.2)、手術時程(x2=16.1)、ICU(x2=16.7)、接臺手術(x2=1.20)以及手術切口(x2=17.9)。
logistic 回歸分析研究:根據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手術切口(OR=7.04)、手術時程(OR=4.12)、ICU(OR=12.87)以及預防性抗生素(OR=3.03)是影響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屬于醫院的"窗口",同時也是臨床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外科疾病等情況的逐漸升高,外科手術的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3],隨之而來的則是手術室的感染問題,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預后情況,甚至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對高齡手術者密切注意其術后感染的現象,一旦發生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抗感染措施;增強對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的護理;手術時程越長,造成傷口暴露時間延長,感染的幾率會相應升高,所以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保證室內無菌能夠顯著減少術后感染率;對于身體質量指標較高的患者在傷口縫合時應采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術后感染。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
綜上所述,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張艷秋,姜皓,張桂馨,等.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初探[J].吉林醫學,2011,32(8):1612.
[2]沈瑩,魏冰.最新醫院潔凈手術室管理相關重要法律法規指導性文件及護理管理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5.
[3]王素娟,胡煒,張學利,等.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5.
【摘要】目的觀察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方法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結論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關鍵詞】普通外科手術;醫院感染;護理管理;ICU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以及搶救重要場所,手術室內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麻醉方法以及手術器械等越來越多,消毒滅菌工作越來越重。醫院感染在臨床上指患者在治療時出現醫院感染,但同時也包括在醫院獲得但出院后才發生感染的情況[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96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1.7 ± 2.6)歲;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2.1 ±3.2)歲。所有患者均同意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外科手術室護理管理措施。護理管理措施主要有:①保持手術室環境的無菌和干凈,相關人員應定期檢查手術室內空氣以及器械的無菌情況,同時進入手術室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消毒操作規程進行滅菌消毒;②手術治療前,采用心理狀態調查,了解患者是否有焦慮感等情況,通過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采取相應護理如詳細介紹手術過程以及手術原理,改善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具有戰勝病魔的信心;③在手術過程中,有關嚴密注意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改變,通過手術時發生的血壓以及心率異常等情況,快速進行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④術后7d,對患者隨訪調查,特別注意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先兆,一旦發生并發癥跡象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1.3 主要觀察指標:分析患者病歷資料中有關項目內容,初步評價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因素,并根據多因素logistic 回顧分析計算高危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數據,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單因素分析研究:經過研究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相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包括人員流動(x2=7.9)、預防性抗生素(x2=13.2)、手術時程(x2=16.1)、ICU(x2=16.7)、接臺手術(x2=1.20)以及手術切口(x2=17.9)。
logistic 回歸分析研究:根據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手術切口(OR=7.04)、手術時程(OR=4.12)、ICU(OR=12.87)以及預防性抗生素(OR=3.03)是影響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屬于醫院的"窗口",同時也是臨床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外科疾病等情況的逐漸升高,外科手術的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3],隨之而來的則是手術室的感染問題,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預后情況,甚至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對高齡手術者密切注意其術后感染的現象,一旦發生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抗感染措施;增強對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的護理;手術時程越長,造成傷口暴露時間延長,感染的幾率會相應升高,所以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保證室內無菌能夠顯著減少術后感染率;對于身體質量指標較高的患者在傷口縫合時應采用生理鹽水沖洗,避免術后感染。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術后復發率4.17%,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有6個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其中有4個通過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屬于高危影響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以及預防性抗生素。
綜上所述,有針對性的對影響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減小外科術后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張艷秋,姜皓,張桂馨,等.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初探[J].吉林醫學,2011,32(8):1612.
[2]沈瑩,魏冰.最新醫院潔凈手術室管理相關重要法律法規指導性文件及護理管理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5.
[3]王素娟,胡煒,張學利,等.脊柱外科手術發生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