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燕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產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為觀察組,對比以往未實施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的對照組,觀察產婦在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對護理人員的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等方面的反應效果。結果經觀察組產婦在實施風險管理前后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實施后各方面均優于實施前(P<0.05);觀察組在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0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產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人們對自身健康和利益的維護意識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對護理的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為達到及滿足患者的要求和需求,醫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善和發展。風險管理是一種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的經濟學管理模式[1]。它不僅有效的減少并避免了護理當中出現的意外風險和醫護糾紛,還有效的保證了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對醫院及護理人員的信心,拉近了彼此的關系,使護理工作取得高質量、高效益。本文通過對本院產科的護理管理中引進護理風險管理,分析其實際應用及效果,取得良好成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產科2013年8月~2014年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76例產婦為觀察組,平均年齡(30.5±3.5)歲,其中順產41例,剖宮產35例;2013年1月~2013年7月未實施風險護理管理的76例產婦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5±3.7)歲,其中順產39例,剖宮產37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家庭條件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在實施風險管理之前,為能有效的預防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首先需制定出一套規范的實施制度,以起到約束作用;同時,還能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清楚認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并能勇敢面對及正確處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從而使護理人員能積極、主動的規范自身護理行為,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1.3 加強護理風險的識別:在產科護理工作中,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并處理突發事故,那不僅危害到產婦的安全,對醫院及其自身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在護理中,對安全隱患的識別非常重要。①根據特定的目標鑒別影響患者的潛在風險。②根據潛在風險的影響對患者進行的分析評估作為依據。③以降低、避免、分擔或承受來應對風險。④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來避免或消除風險。
1.4 加強法律知識的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相關培訓,熟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等相關法律文件[2]。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風險意識,并學會如何正確維護自身權益。
1.5 加強產科護理業務知識培訓:定期為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業務知識培訓,以求其護理基礎更加夯實,對日常護理操作流程及步驟更加熟悉。
1.6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所以,如何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加強語言的修養、提高溝通技巧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人員要以"以患者為中心"為信念,通過親切的語言、適當的溝通方式,與產婦保持良好的交流,主動傾聽其心聲,并耐心解決產婦及家屬遇到的問題,以取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支持。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可適當的給予產婦健康知識教育,使其加深了解。
1.7 護理文書的管理:在護理的過程中記錄的相關文件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護理人員進行舉證的重要資料[3]。因為一旦發生護理糾紛等問題,護理文件就會成為保障護理人員權益的有效證據,所以,護理文件是減少糾紛及投訴必不可少的,應加強對其記錄的規范性,并能有效的管理。
1.8 統計學處理: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上實現,計量數據以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或(%)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見表1。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護理工作,增強風險意識是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4]。因產科主要涉及的就是產婦與新生兒,因其護理風險和一般科室相比較大,故而護理工作的難度也相對較大,所以優質的護理模式對產科來說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為護理人員建立更為全面的風險管理制度,并加強對風險的識別、法律知識及護理業務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能有效提高,同時規范其自身素質,通過良好的服務態度來建立更加融洽的護患關系,并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的重視及管理意識,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及制度化,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護理糾紛及風險的發生率,給產婦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護理環境。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產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為觀察組,對比以往未實施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的對照組,觀察產婦在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對護理人員的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等方面的反應效果。結果經觀察組產婦在實施風險管理前后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實施后各方面均優于實施前(P<0.05);觀察組在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0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產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人們對自身健康和利益的維護意識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對護理的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為達到及滿足患者的要求和需求,醫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善和發展。風險管理是一種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的經濟學管理模式[1]。它不僅有效的減少并避免了護理當中出現的意外風險和醫護糾紛,還有效的保證了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對醫院及護理人員的信心,拉近了彼此的關系,使護理工作取得高質量、高效益。本文通過對本院產科的護理管理中引進護理風險管理,分析其實際應用及效果,取得良好成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產科2013年8月~2014年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76例產婦為觀察組,平均年齡(30.5±3.5)歲,其中順產41例,剖宮產35例;2013年1月~2013年7月未實施風險護理管理的76例產婦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5±3.7)歲,其中順產39例,剖宮產37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家庭條件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在實施風險管理之前,為能有效的預防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首先需制定出一套規范的實施制度,以起到約束作用;同時,還能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清楚認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并能勇敢面對及正確處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從而使護理人員能積極、主動的規范自身護理行為,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1.3 加強護理風險的識別:在產科護理工作中,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并處理突發事故,那不僅危害到產婦的安全,對醫院及其自身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在護理中,對安全隱患的識別非常重要。①根據特定的目標鑒別影響患者的潛在風險。②根據潛在風險的影響對患者進行的分析評估作為依據。③以降低、避免、分擔或承受來應對風險。④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來避免或消除風險。
1.4 加強法律知識的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相關培訓,熟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等相關法律文件[2]。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風險意識,并學會如何正確維護自身權益。
1.5 加強產科護理業務知識培訓:定期為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業務知識培訓,以求其護理基礎更加夯實,對日常護理操作流程及步驟更加熟悉。
1.6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所以,如何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加強語言的修養、提高溝通技巧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人員要以"以患者為中心"為信念,通過親切的語言、適當的溝通方式,與產婦保持良好的交流,主動傾聽其心聲,并耐心解決產婦及家屬遇到的問題,以取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支持。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可適當的給予產婦健康知識教育,使其加深了解。
1.7 護理文書的管理:在護理的過程中記錄的相關文件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護理人員進行舉證的重要資料[3]。因為一旦發生護理糾紛等問題,護理文件就會成為保障護理人員權益的有效證據,所以,護理文件是減少糾紛及投訴必不可少的,應加強對其記錄的規范性,并能有效的管理。
1.8 統計學處理: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上實現,計量數據以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或(%)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見表1。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護理工作,增強風險意識是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4]。因產科主要涉及的就是產婦與新生兒,因其護理風險和一般科室相比較大,故而護理工作的難度也相對較大,所以優質的護理模式對產科來說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為護理人員建立更為全面的風險管理制度,并加強對風險的識別、法律知識及護理業務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能有效提高,同時規范其自身素質,通過良好的服務態度來建立更加融洽的護患關系,并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的重視及管理意識,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及制度化,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護理糾紛及風險的發生率,給產婦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護理環境。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產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為觀察組,對比以往未實施風險管理的產婦76例的對照組,觀察產婦在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對護理人員的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等方面的反應效果。結果經觀察組產婦在實施風險管理前后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實施后各方面均優于實施前(P<0.05);觀察組在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0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產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人們對自身健康和利益的維護意識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對護理的質量需求也越來越高,為達到及滿足患者的要求和需求,醫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善和發展。風險管理是一種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的經濟學管理模式[1]。它不僅有效的減少并避免了護理當中出現的意外風險和醫護糾紛,還有效的保證了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對醫院及護理人員的信心,拉近了彼此的關系,使護理工作取得高質量、高效益。本文通過對本院產科的護理管理中引進護理風險管理,分析其實際應用及效果,取得良好成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產科2013年8月~2014年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76例產婦為觀察組,平均年齡(30.5±3.5)歲,其中順產41例,剖宮產35例;2013年1月~2013年7月未實施風險護理管理的76例產婦為對照組,平均年齡(28.5±3.7)歲,其中順產39例,剖宮產37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家庭條件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在實施風險管理之前,為能有效的預防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首先需制定出一套規范的實施制度,以起到約束作用;同時,還能使每一位護理人員清楚認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并能勇敢面對及正確處理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從而使護理人員能積極、主動的規范自身護理行為,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1.3 加強護理風險的識別:在產科護理工作中,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并處理突發事故,那不僅危害到產婦的安全,對醫院及其自身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在護理中,對安全隱患的識別非常重要。①根據特定的目標鑒別影響患者的潛在風險。②根據潛在風險的影響對患者進行的分析評估作為依據。③以降低、避免、分擔或承受來應對風險。④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來避免或消除風險。
1.4 加強法律知識的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相關培訓,熟讀《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等相關法律文件[2]。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風險意識,并學會如何正確維護自身權益。
1.5 加強產科護理業務知識培訓:定期為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業務知識培訓,以求其護理基礎更加夯實,對日常護理操作流程及步驟更加熟悉。
1.6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所以,如何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加強語言的修養、提高溝通技巧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人員要以"以患者為中心"為信念,通過親切的語言、適當的溝通方式,與產婦保持良好的交流,主動傾聽其心聲,并耐心解決產婦及家屬遇到的問題,以取得產婦及家屬的信任、支持。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可適當的給予產婦健康知識教育,使其加深了解。
1.7 護理文書的管理:在護理的過程中記錄的相關文件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護理人員進行舉證的重要資料[3]。因為一旦發生護理糾紛等問題,護理文件就會成為保障護理人員權益的有效證據,所以,護理文件是減少糾紛及投訴必不可少的,應加強對其記錄的規范性,并能有效的管理。
1.8 統計學處理: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上實現,計量數據以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或(%)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人員評分比較:見表1。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護理工作,增強風險意識是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4]。因產科主要涉及的就是產婦與新生兒,因其護理風險和一般科室相比較大,故而護理工作的難度也相對較大,所以優質的護理模式對產科來說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在產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為護理人員建立更為全面的風險管理制度,并加強對風險的識別、法律知識及護理業務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能有效提高,同時規范其自身素質,通過良好的服務態度來建立更加融洽的護患關系,并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的重視及管理意識,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及制度化,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護理糾紛及風險的發生率,給產婦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護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