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段惠潔
【摘要】現階段臨床實習主要以臨床醫生帶教為主,現代醫學教育模式對臨床醫學實習生的培養,作為臨床教學的一線參與者,作為實習生的啟蒙者和指導者,直接影響學生臨床實習質量。尤其在我們這個多民族混居地區,針對少數民族醫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少數民族學生的醫學教育工作與普通院校醫學生的教育工作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本文主要從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帶教素質等方面對少數民族醫學生教育中臨床帶教老師素質進行探討。
【關鍵詞】少數民族實習;臨床帶教;素質
【中圖分類號】C45 【文獻標識碼】A
臨床實習對醫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至關重要,臨床帶教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診斷和治療"等醫學基本常識,同樣要注重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醫學人道主義精神,做到德才兼備。這就要求帶教老師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不斷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把醫學科學作為一項造福于人類崇高使命來看待,,通過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加強醫學和人文科學的整合以達到和諧統一。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具有以下素質。
思想政治
過硬的政治素質:當前,學生接受各類思想的渠道越來越寬泛,與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產生了矛盾。導致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校作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要在原有的模式方法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移動平臺,微博微信等新技術,采取圖片展,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傳播和宣揚正能量,真正讓廣大學生能夠接受[1]。在此過程中要以事實說話,避免長篇大論和空洞虛無的說詞,貼近現實生活,講述內容要有新意,具有時代氣息。
高尚的醫德醫風:在民族混居地區開展醫療工作,除了客觀條件限制較多,最難面對的就是傳統的民族生活習慣對臨床醫生帶來的挑戰,俗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民族地區開展醫療衛生工作面臨較大的困難,尤其是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接受教育程度低,對醫學知識極度匱乏,在此類地區開展工作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取得患者的認可和信任,帶教老師應當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對于醫學生來說,實習階段是接觸臨床工作的開始,培養醫德素質、職業素質的最佳時期,帶教老師的職業操守無形中影響著實習生,甚至起到關鍵作用。
崇高的師德師風:崇高的師德師風對于提高醫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在此過程中臨床帶教老師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習生剛脫離學校環境,進入醫院這么一個復雜陌生的環境,與醫生、病人接觸過程中,由于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相對不足,易產生退縮情緒,臨床帶教要避免簡單的說教和斥責。實習一段時間后,逐漸熟悉環境,能基本獨立完成日常醫療工作,易產生自滿心理,帶教老師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專業素質
扎實的理論基礎:帶教老師只有自己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淵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實習生中樹立自己的威信。同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很大的差異,帶教老師要因地適宜,注意加強對學生在這方面的引導,幫助實習生及時、全面地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完成學生向醫生的轉化。目前有的統編教材缺少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缺乏針對性、實用性,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有選擇地搜集整理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病歷病案,將這些內容都納入教案,形成教材。
豐富的臨床經驗:醫學是一門經驗科學,臨床帶教老師的經驗或多或少影響著其對實習生的指導效果,特別是在突發緊急情況下積累的經驗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3]。此外臨床本身是由一系列操作性強的活動組成,需要熟悉操作規范和技能,實習階段掌握正確規范的醫療技術對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至關重要,首先帶教老師的臨床技能應當規范,才能給予實習生規范化地指導,幫助實習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4]。
良好的溝通能力:醫學是一門與人打交道的科學,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基礎,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重要手段,這一點在少數民族地區表現的尤為凸出[5]。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能掌握一點民族語言,就更容易獲得患者信任,對于少婦民族實習生來說,如果我們懂一點他們的語言和風俗習慣,與學生的溝通將會更加順暢。再次過程中,帶教老師要做好率先垂范,保持得體的言談舉止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為實習生樹立榜樣,指導學生在醫療工作中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突出的創新能力:高等醫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醫學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學科,需要從業者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創新能力[6]。臨床帶教的過程,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用的臨床知識的過程,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醫療人才,為此,帶教老師既要腳踏實地,又要目光長遠,堅持追蹤最新的理論學說,堅持以新的觀念、理論充實自己以適應新形勢對醫學提出的要求,以適應社會需求。
帶教能力
積極的帶教意識:臨床帶教老師在工作中充當著雙重角色,要注意在這兩者間的轉化,認清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不能把實習生僅僅當做幫手,更重要的是把知識和最新的理念傳授給他們[7]。帶教老師的一句話,一個贊許可能對實習生的信心樹立有著重要影響,要堅決將不良情緒帶入到帶教工作中來,以最好的狀態來為學生學答疑解惑,并從生活上關心和支持實習生,幫助他們解決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靈活的帶教方法:帶教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針對現在80后、90后青年的特點,改變以往的那種灌輸填鴨式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8]。對帶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要主動作為,不拘泥于形式,如建立臨床教學模型、電子人模擬系統和多媒體互動系統輔助教學,用來進行規范化培訓。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
小結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經過四年的醫學基礎學習后,真正從一個普通的繭蛻變成蝶的關鍵階段,帶教老師起著引領作用,帶的好,邊疆地區又會多了一位好醫生。帶教老師在提高實習學生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在醫德醫風方面高標準要嚴要求,同時尊重不同民族的習慣及信仰。因此選擇業務素質優良、帶教技能突出,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并能掌握簡單少數民族日常用語的帶教老師,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幫助實習醫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臨床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潘云鶴,路甬祥,韓禎祥,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1381-1383.
[2]張云,喬敏.醫學課程模式和改革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6,42(1):46.
[3]教育部,衛生部.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S].教高[2008]9號.
[4]王冬,陳立明.高等醫學院校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J].醫學教育,2004,24(2):15.
[5]鄧應彪,劉毅,丁科.急診科實習醫生的帶教體會.中國醫學創新,2009,6(5):107.
[6]張越培.利用校園網絡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2,16(6):338.
[7]王長青,季曉輝.融創新精神于實踐教學注重醫學生應用能力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05,41(Z1):52.
[8]曾志嶸,周增桓.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創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6(3):5-6.
[9]劉蒙壯.淺談臨床實習生醫德教育.西北醫學教育,2008,16(4):68-769.